試論太極拳的三種功夫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太極拳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將太極拳的基本功練紮實了,這樣練習太極拳才會更加的輕鬆,也更會有成效,可見太極拳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的功夫1:鬆柔

  鬆柔是太極功夫中最基本的特徵,無論是在開始的學習階段還是高階階段鬆柔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沒有鬆柔太極拳的動作就不可能到位。

  太極拳的鬆,是周身內外之鬆。於外是在意念的虛領下節節鬆開;於內是五臟六腑之安舒、經絡氣血之通暢,毫無死硬僵固之意。鬆而不散,鬆而不亂,鬆中有意氣穿領。

  太極拳所有的基本功法和圓活、輕靈、渾厚的狀態,以及知覺功夫和內勁功夫,都離不開“鬆”和“柔”。

  太極拳的功夫2:知覺

  知覺功夫就是由“聽勁”到“懂勁”的功夫,這種知覺要通過悉心訓練,長期堅持才能達到的,千萬不可超之過急。

  正如楊澄甫所說:“知覺運動,雖固有之良,亦甚難得之於我也。非乃武無以尋運動之根由。”

  知覺功夫是在鬆靜功夫基礎上的一種功夫,實際上是“知人”的功夫。如果說鬆柔是體,重在知己,知覺則為用,重在知人。能知覺,方能見人則開,遇出則合,做到“粘、黏、連、隨”,“因敵變化示神奇”。

  知覺功夫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手疾眼快,也不是區域性的招法動作,而是周身一家。此種境界雖然也離不開眼觀耳聽,大腦支配,但僅靠這些遠遠不夠。推手對練時常常出現的“頂、匾、丟、抗”等毛病,多是因為不懂知覺造成的。

  太極拳的功夫3:內勁

  內勁是太極拳最核心、最本質的功夫,它不僅是技擊實力的體現,更是保全真身和“養吾浩然之氣”的高階境界。只有練就上乘的內勁功夫,才可以說太極功夫到家。

  太極內勁是一種充盈之氣和內在精神融合在一起的高階合成力,經過“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至,運勁如百鍊鋼,何堅不摧”這樣長期氣斂入骨的鍛鍊,會感到一種雄渾沉厚的內在勁力充滿身心,雖筋皮柔軟於外,而腹髒堅實於內,外示安逸,內固精神,真氣充足。

  它既剛又柔,既柔又剛,剛柔相濟;既有方向,又無定向,八面支撐,渾身是手;既是實實在在的本體力量,又是虛靈變幻的內在意識。

  太極拳氣功習練要點

  以圓為中心

  練拳的全過程,處處是圓、無時不圓,故太極拳又稱圓運動。要以脊腰為軸不停地左旋右轉劃半圓,手臂隨腰的扭轉上下左右劃整圓,沒有一處直來直去。

  頭既做180度“自傳”半圓運動,又隨著身軀的前後左右進行360度的“週轉”圓運動,所有圓運動使得腦彷彿在無際的天體裡繞著圓漫遊,產生一種晃悠感只是,致使腦意識進入一種虛無縹緲、一切皆空的境界。這正是醫療氣功所要求進入的“靜”界。

  動作整體連貫

  太極拳是一個完整的整體,不是單個動作的連線,從“起勢”到“收勢”,手臂和腰身的運動形成一個接一個綿綿不斷、周而復始的圓,動作與動作之間沒有停頓,動作的“定勢”只是每個動作的終結姿勢,僅用於教學上的分節和短暫停頓。

  練拳過程中的停頓,必然使腦在圓運動中產生的晃悠感不時地中斷、腦意識的寧靜狀態不時地被破壞。“形”停則“意”斷,“意”斷“寧”必亂。

  環境寧靜

  寧靜的外部環境是習練太極氣功的重要保障。絕對的自然之“靜”甚是難尋,但可以通過閉目***微閉***塞聽、獨練等創造一個“心靜”。“塞聽”並非塞住耳孔,而是對外界的一切聲響不於理會。

  拳路熟悉後,練時最好不要使用音樂伴練,容易分心,不利於聽覺神經中樞的抑制,容易受束,迫使動作緊跟音樂節拍。所以,音樂伴練不適宜太極氣功。

 

試論太極拳的三種功夫
太極拳對慢性疾病治療的要求
相關知識
試論太極拳的三種功夫
試論太極拳的三種功夫
論太極拳的三種功夫
太極拳的三種功夫有哪些怎麼練習
太極拳的三層功法練習
趙堡太極拳的五種功法
楊式太極拳的五層功夫和境界
陳氏太極拳的五層功夫
太極拳的入門功夫
陳式太極拳的五層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