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赤勺的功效與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赤芍是著名野生道地中藥材,應用歷史悠久,用量較大、用途廣泛且需求較為剛性,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出口。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下中藥赤勺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中藥赤勺的功效和作用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於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症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赤芍能清血分實熱,散瘀血留滯。該品功能與丹皮相近,故常與丹皮相須為用。但丹皮清熱涼血的作用較佳,既能清血分實熱,又能治陰虛發熱;而赤芍只能用於血分實熱,以活血散瘀見長。

  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發熱、舌絳、身發斑疹,以及血熱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

  用於經閉,跌打損傷,瘡癰腫毒等氣血瘀滯證。配川芎、當歸、桃仁、紅花等,可用於經閉及跌撲損傷;配當歸、金銀花、甘草等,可用於瘡癰腫毒

  去瘀,止痛,涼血,消腫。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止痛,利小便,益氣。

  中藥赤勺的臨床應用

  1. 用於溫熱病,熱入營血、發熱、舌絳、身發斑疹,以及血熱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

  2. 用於經閉,跌撲損傷,瘡癰腫毒等氣血瘀滯證。配川芎、當歸、桃仁、紅花等,可用於經閉及跌撲損傷;配當歸、金銀花、甘草等,可用於瘡癰腫毒

  中藥赤勺的性味歸經:

  酸、苦,涼。①《本經》:“味苦,平。”②《吳普本草》:“桐君:甘,無毒。歧伯:鹹。李氏:小寒。雷公:酸。”③《別錄》:“酸,平微寒,有小毒。”④《本草衍義》:“味澀苦。”入肝、脾經。①《珍珠囊》:“足太陰脾經。”②《湯液本草》:“入手足太陰經。”③《本草經疏》:“手足太陰引經藥,入肝、脾血分。”④《藥品化義》:“入肝、小腸二經。”⑤《本草經解》:“入心與小腸。”

  中藥赤勺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7.5~15克;或入丸、散。

  中藥赤勺的用藥忌宜:

  血虛者慎服。①《本草經集註》:“須***一作‘雷’***丸為之使。惡石斛、芒硝。畏消石、鱉甲、小薊,反藜蘆。”②《本草衍義》:“血虛寒人,禁此一物。”③《本草經疏》:“赤芍藥破血,故凡一切血虛病,及洩瀉,產後惡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癰疽已潰,並不宜服。”

中藥川貝母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陳皮的功效和作用
相關知識
中藥赤勺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
中草藥赤芍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瓜蔞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杏仁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乳香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中藥蜈蚣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肉桂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藥佩蘭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