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場作文議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議論文寫作是學生寫作實踐的一個難點,許多學生雖經長期寫作訓練,卻一直難以掌握議論文文體,關鍵還是在於知識積累不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人之一世,殊為不易。在看似平坦的人生旅途中充滿了種種荊棘,往往使人痛不欲生。痛苦之於人,猶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水舌之於心臟。百世滄桑,不知有多少心胸狹隘之人因受挫折放大痛苦而一蹶不振;人世千年,更不知有多少意志薄弱之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志氣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內心懦弱的人因受挫放大痛苦而葬身於萬劫不復的深淵……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放大痛苦,而應直麵人生,縮小痛苦,直至成功的一天。

  “老當亦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可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然而直面挫折,他卻能達人知命,笑看人生。試想,如果沒有王勃開朗闊達的胸襟,哪能有他吟放出“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絕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浪漫詩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順的挫折後,他沉寂了嗎?消沉了嗎?沒有。“長安市上酒家眠,”笑對痛苦,面對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訪名山,終於成就了他千古飄逸的浪漫情懷!

  由此看來,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過分地沉迷於痛苦失意的陰影中不能自拔;面對挫折,我們不應整日浸泡在悲傷痛苦的泥陷中越陷越深;面對挫折,我們不應長期頹廢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遭遇挫折,縮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選擇。相反,若一味沉迷於挫折的痛苦中,結果將不堪設想。

  劉備面對失去二弟的挫折,因兄弟之情無法釋懷,放大痛苦,結果在痛苦中做出錯誤決定,貿然出兵伐吳,落得“白帝託孤”的千古悲劇。可悲可悲!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古人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太多的榜樣,也留下了太多的遺恨。在現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社會裡,挫折無處不在。若因一時受挫而放大痛苦,將會終身遺憾。遭遇挫折,就當它是一陣清風,讓它從你耳邊輕輕吹過;遭遇挫折,就當它為一陣微不足道的小浪,不要讓它在你心中擊起驚濤駭浪;遭遇挫折,就當痛苦是你眼中的一顆塵粒,眨一眨眼,流一滴淚,就足以將它淹沒。

  遭遇挫折,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拭一拭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草,還有你嘴角邊的甜甜的笑……

  篇2

         自幼就聽說猴子摘果子的故事,淘氣的小猴摘了苞谷丟了桃子,丟了苞谷去摘西瓜,結果卻一無所獲,年幼的我們都對那隻可愛的小猴付之一笑。匆匆間我們都已長大,奔忙於晨夕之間,明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在上演一幕幕小猴摘果子的現代劇。有人忙碌於追求自己的夢想,卻認為失去的才最珍貴;有人懷揣著許多的獲得,卻身心疲憊,不敢放棄。靜心去想,其實我們並不快樂。***用簡潔的故事切入話題,引出文章的觀點。***

  如果說"擁有"是寶貴的財富,我們因為擁有知識和能力而驕傲自豪,因為擁有親情和友情而幸福快樂;而不知道珍惜卻使它埋沒於凡庸,就會分文不值。

  花開絢爛,只因有愛花的蜂蝶才倍加美麗;漠視它,只會在花敗英殘後哀嘆感傷。日出燦爛,只因有熱愛陽光的人才倍加溫暖;藐視它,只會在黑夜裡孤寒後悔。***用對舉的語言形式,從正反兩個方面對比論證"擁有"和"珍惜"的關係和表現。***

  飢餓者視糧食貴於金錢,寒冷者視衣帛重於珠玉,只因他們真正體會到衣食的重要。成功的人珍惜自己的成功,失敗的人珍惜自己的付出,因為他們知道成功的不易,付出的辛勞。而智者,居陋室而自娛,無得失而自樂,他們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因為他們知道,只有現在的擁有才最值得珍惜,失去的和將來的只是水中月鏡中花,雖美卻虛幻。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古風悠悠中陶淵明吟唱于田園菊下,坦然恬然笑嘲一切務幻望虛之子。***使用古詩,便於說理。***

  也有哲人說,人如負筐採石者,於歲月的崎嶇蜿蜒間採擷心愛的珍寶,載著越來越重的行囊,追趕流逝著的光陰而懷揣曾經希冀的未來。當衣食使人淪於瑣屑庸俗,成敗使人墮為鉤心鬥角,擁有,竟成了累贅。或許,讓昨天隨風而逝,讓明天姍姍而至,失去些擁有,我們會更輕鬆。***用名人名言證明觀點,有說服力。***

  有登山者不幸將腿夾於兩石間,呼喚、推石都不得救,他竟勇敢地用刀剪將腿卸下,血流殷紅,浸潤石土,他忍痛爬行找人幫助。後來他得救了,雖丟失了健壯的肢體卻保住了完整的生命。

  面對強權富貴的逼迫誘惑,職位榮耀都成了陷阱上的屏障。李白憤然甩袖而去,"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超凡於名利之上,慨然擺脫擁有的羈絆,名垂千古。

  壁虎能斷尾,所以弱小的它們勇敢地長存於世;蝸牛不捨殼,所以只能緩慢地爬於尺寸之地。***連續用事例證明,增強了文章的氣勢。***

  捨棄,不是浪費。當前進的步伐因行囊而蹣跚,舍掉偌重的負荷,腳步才會更堅實。甚至捨棄比擁有需要更多的勇氣,擁有是我們曾經辛苦的汗水、心愛的珍品,棄之,幾許依依之情絲痛心呵!***對所列舉的事例進行分析,證明自己的論點。***

  許多的選擇與行為都令人難以左右,處於昨日與明朝,總會有幾多惆悵幾多憧憬。人生就似乘車,於一站站的聚合離別而或喜或悲,成熟就在選擇中成就。珍惜自己的擁有,學會割捨自己的擁有,才能真正擁有自我。

  篇3

  現代刑偵理論中總有憑筆跡辨人一說,因為一個人再怎麼隱藏、偽裝,流在骨中的血脈是不變的,而筆跡如是,文章亦如此,於書山稗海中沉潛含玩,鉤沉覺隱,一旦發而為文,縱有千萬般隱匿修飾,字裡行間總是風流個性,不可抑勒。

  普魯斯特早年時發表過一些小說與評論,縱然與舉世聞名《追憶》一文相差頗多,不論從語氣還是行文方式都有不同,但若仔細品味,他那對於細微事物的把握自始至終都融在了文章的骨子裡。“氣味與滋味卻會在形銷之後長期存在”,它們“以幾乎無從辨別的蛛絲馬跡堅強不屈地撐起回憶的巨廈”。他的風格就如同他的氣味,別人模仿不來,他也去除不了,無論是什麼內容,揮之不去的總是“似曾相識燕歸來”之感。

  所以,不論是作家還是平凡人,一旦拿著筆寫下字,就相當於把自己的思維、人格的一部分展現出來,而歷史洪流可以湮沒人的生理性存在,卻永遠無法改變人的思想存在,那麼文字便是傳遞思考與精神的最好載體,即使手稿丟失,複本重印,一個人留在文章中深層次的精華卻會在時間的積澱下長盛不衰。哪怕他故意戲弄人世,隱藏自我,句式可以轉換,語氣可能顛覆,但文字中埋藏的個性和獨有的特點總會在不經意間表露出來,值得我們玩味深思。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想,大師大多在時間上離我們遙遠,如果沒有這些可以彰顯其風骨的經典之作,他們又怎能令我們無端欽慕?“似曾相識”的絕不只是表達方式,而包括一個人的血的烙印、思想的高度、思考的方式及其獨特的“掌紋”。

  就像伍爾芙自然流露的女權主義思想,哪怕在《牆上的斑點》中也略有體現,而古斯塔夫·福樓丁的細緻與抑鬱即使在這樣明快的“我註定了要做詩歌風琴的手搖柄,而你要為你愛的生活而生”一闕情詩中都能流露,更不必說大先生的戰鬥、批判與血性。艾略特的哲學思考與反省,“山的那邊,雷聲轟鳴”。就算是當年法國一位著名批評家模仿意識流大師喬伊斯的筆法挑戰意識流小說,大眾仍能從一個個細微之處看出他的獨有風格。畢竟,“似曾相識”不只是普通的一個詞語,它能讓人們循著氣味,找到當年給你以震撼的那隻燕來,無論它是否迴歸,熟悉之感早已匯入骨血,化為純釀,讓你在作品中沉醉入迷。

  紀伯倫曾寫道:“死亡改變的只是覆蓋在我們臉上的面具,農夫依然是農夫,林居者依舊是林居者,而將歌聲溶入微風中的人,他依然會對著運轉的星球歌唱。”作品中深層思考就如同那個歌唱微風的人,無論面具怎麼多樣,你仍然可以看見那最本質的東西,畢竟“似曾相識燕歸來”。

高考遞進式議論文
高考考場議論文
相關知識
高考考場作文議論文
滿分高考作文議論文
山東高考作文議論文範文
高考作文全國卷作文議論文
高考作文議論文
高考作文議論文三段式
高考語文作文議論文素材
高考語文議論文作文審題技巧
高考滿分作文議論文範文及點評
高考作文議論文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