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講章山上的經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經歷指親身見過、做過或遭遇過的事。有很多人去爬過山,一定會有山上的經歷,下面由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詩篇121篇是一首上行之詩,主要詞句是幫助和保護。我們朝見神,常為尋求幫助和保護。神真幫助和保護我們。我們還應學耶穌基督,常常上山與神親近,安靜禱告,從新得力。

  •聖經中有許多座山,這些山有其屬靈意義。聖徒們在山上經歷神,受勵煉,生命得以成長。如挪亞的亞拉臘山,亞伯拉罕的摩利亞山,摩西的何烈山,西乃山,尼波山,以利亞的迦密山等。

  •亞拉臘山意為高山、救恩、創造、咒詛和被改變。這座山不是挪亞爬上去的,而是方舟飄浮上去的。預表救恩、創造和咒詛被改變是神的工作,不是人的努力。方舟代表上帝的拯救,挪亞所做的乃是相信神的指示,動了敬畏的心並預備了一個方舟。信心是相信神的話,即使不明白也仍然遵行。敬畏不同於害怕,乃是不願傷害所愛之人。

  •亞拉臘山是行動的山。我們可以想象挪亞一家因與眾不同***在山上造船***而孤單,而被恥笑。他們造船一百二十年,受信心的考驗,也受耐力和勞力的考驗。他們的結局是全家得救。

  •神關了方舟的門。方舟僅有一個天窗可透光。四圍搖撼,挪亞一家只可注目天上,單單信靠神,不被周圍環境所影響。

  基督教講章:高山上的生活

  經文:詩24:3-5,15:1-5

  聖經中許多人物都曾有過與山有關的人生經歷。“山”顧名思義是指高處,在希伯來民族的歷史傳統觀念中,“山”不但是神靈的居所,是神人交通的地方,而且更有遵神指示,聽神話語,聽神教導,召喚,順服,得生,得勝等諸多的含義,故常被視為聖山***詩121:1-2***。

  一、何烈山上——過聖潔的生活出3:1-6

  何烈山又名“神的山”。山上有荊棘、有火焰、有耶和華的使者顯現、有大異象。

  1、平凡的職業。當摩西牧放羊群,即希伯來人的本行時,主向他顯現,他遇見主是從平凡之事而來的。他曾貴為埃及王子,受人服事,享受榮華富貴。現在米甸做牧羊,作著埃及人特別看不起的工作***創46:32-34***。遊牧的生活不但使他學習到謙卑的功課,而且也掌握了在曠野的生存之道。他降卑為默默無聞的人,摩西被神裝備去作以色列人的領袖。神讓他知道日後要如何引領百姓,神塑造他成為謙卑的領袖,我們願意被神陶造使用嗎?

  2、緊急的召喚。“摩西!摩西”!重複名字表示緊急性。神用摩西意想不到的方式——從荊棘的火焰中向他說話。火焰是主臨在的榮光,它叫摩西明白自然界的一切形態,都不排除主的臨在。在大異象中摩西知道主揀選他去完成一項偉大的使命。

  3、必須的行動。摩西遵照神的吩咐脫下腳上的鞋。鞋子染滿塵埃,到聖地必須脫去。聖地是指分別為聖,歸耶和華使用。脫鞋表示尊敬的行動,因為神是聖潔的,“非聖潔沒有人能見神”***來12:14***。神是我們的朋友,更是全能的主宰。不要帶著塵土見神,要改變自己的態度。我們到神面前,當謙卑、恭敬的來敬拜神,當脫去從前的舊生活、舊毛病、舊愛好。

  摩西在他平凡的工作中,主的使者向他顯現。他聽見緊急的召喚而過聖潔的生活。我們也必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與主同行,我們卑微的生命必因有主同在而更新***多3:4-5***。

  二、蒙福山上——過安靜主前的生活太5:1-2

  上山是主耶穌的習慣。因為祂看見了周圍許多的人,主耶穌的眼睛所看見的,與世人所看見的是完全不相同的。我們大多是“只見羅衣不見人”,“只見金錢不見人”,“只見自己不見人”,“眼高於頂,目下無人”。我們是“紅塵看破,不要見人。入山惟恐不深,入林惟恐不密”。還有一些具有悲天憫人心志的人,一看見了人民的疾苦,總是四處奔走,忙得焦頭爛額。惟獨我們的主無論到什麼地方,總是“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太9:36***。

  然而,魔鬼卻要使主耶穌先看和只看食物、名利和虛榮***太4:36***。但是惟獨我們的主耶穌依靠天父的話,戰勝了撒但的試探、引誘。祂靜悄悄地帶著祂的門徒到山上去,到十分寧靜的地方去受造就。祂知道門徒的軟弱,祂知道我們的眼目的昏暗,祂知道我們心靈的閉塞,祂清楚明白我們最迫切的需要。倘若基督徒做事不首先去吸取充足的靈脩,那麼一切的事奉和服務都好像是奔跑沒有定向,結果必定是徒勞無功。彼得離開主,就整夜勞碌,打不著魚***約21:1-3***。馬大為許多的事勞苦煩擾***路10:38-42***。主耶穌訓練門徒,使他們蒙福的方法,是首先帶領他們到山上去教導他們,使之茅塞得以開啟。後來又帶領他們上山發光給他們看,好叫他們的心眼得以明亮***弗1:18***。此外,祂又使他們在山上接受神的命令。

  你願意蒙福嗎?那麼就請你來到蒙福的山上,過安靜主前的生活。“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太6:6***。“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賽30:15***。

  三、變像山上——過改變自己、彰顯主榮的生活太17:1-7

  在耶穌十二門徒之中,只有彼得、約翰、雅各看見過耶穌在山上變像。同樣唯獨他們經歷過客西馬尼園的疲憊與黑暗。登山變像短暫地顯出天國之王的榮耀。

  摩西和以利亞是舊約中的兩個最偉大的先知,摩西代表律法***參申18:15-19***;以利亞代表預告彌賽亞來臨的眾先知***參瑪4:5-6***。他們與耶穌一同出現,肯定了耶穌的彌賽亞使命──成全神的律法和先知的話。彼得希望給這三位偉大的人物蓋三座棚,他希望他們留下來,留住這個時刻不願改變。摩西曾在西乃山頒佈神賜下的十誡、典章,以利亞曾在山上藉著勝過迦南的巴力先知而彰顯神的能力;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間是要彰顯神的愛及施行拯救***羅5:8***。“雲彩”常是象徵神同在,保護和引導***出16:10,19:15-18,33:9-10***。

  即令如此,誰也不能永久待在恩典的山頂上,因為在山腳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基督成就祂一生的工作不是在變像山的榮耀裡,而是在下山之後。太17:14-20耶穌和門徒到了眾人那裡,有一個人來見耶穌,跪下,說:“主啊,憐憫我的兒子!他害癲癇的病很苦,屢次跌在火裡,屢次跌在水裡。我帶他到你門徒那裡,他們卻不能醫治他。”這些門徒是彼得、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以外的其他那九個,沒有上山的門徒,他們怎麼會沒有醫病的能力呢?我們知道在太10:1告訴我們:“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汙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主耶穌不是已經賜給他們權柄了嗎?其原因是他們沒有跟隨主到山上去,他們依靠自己的能力、才幹去為神做工,結果徒勞而無功效。門徒暗暗地到耶穌跟前說:“我們為什麼不能趕出那鬼呢?”耶穌說:“是因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座山說,‘你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你們沒有一件不能做的事了。”約14:12-1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並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你們若奉我的名求什麼,我必成就”。可11:24“所以我告訴你們,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腓4:13“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原來異象及其伴隨的榮耀之所以有價值,在於能裝備我們有堅忍地事奉的恩賜。

  結語

  高山上的生活是聖潔的生活、是蒙福的生活、是心意更新而變化的生活***羅12:2***,是得見主榮的屬靈生活。請諸位讀經、默想:“誰領你到這裡來?你在這裡做什麼?你在這裡得什麼?”***士18:3***衷心地盼望眾肢體都能來到神聖山上,過高山上的美好生活。

  基督教講章:再次經歷生命的更新

  路7:28-35

  路加福音是針對窮人,是那些在社會中的邊緣人,而當我們遇見耶穌的時候,那真是「三生有幸」,第一「生」是「生存」,因著主進入那些困苦人的生命中,他們得以生存下來,他們原來連謀生就有困難,結果因著主耶穌,他們的疾病得著醫治,以至於他們可以工作;而「三生有幸」的第二「生」則是「生活」,遇見主的人,不僅是要是活下來,而且是活得更好;第三「生」就是「生命」,耶穌應允我們可以過一個豐盛的生命。

  同時,因著耶穌,我們可以得到三重好禮:「身」、「心」、「靈」三方面得著健壯,簡單來說,耶穌給我們的,是全人的祝福。

  在路加福音第七章提到關於施洗約翰的事,這段經文的背景正在約翰在希律安提帕的監獄中,心中充滿許多的疑問,他請人去問耶穌,耶穌告訴約翰所差來的人,之後,耶穌就在路加福音7章28節教導門徒;對約翰而言,他生命陷入低潮、他的心中充滿疑問、他的思緒進入迷網中,在這個時刻,施洗約翰最需要的,就是生命的更新。

  耶穌的門徒呢?他們也需要更新,他們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在生命中更新,他們常常面對法利賽人、文士的百般刁難,還有很多人的質疑。門徒怎麼辨?他們也許曾經親身經歷主耶穌的神蹟、他們親眼看過耶穌大能的作為、也聽過耶穌所傳講天國的福音,可是,當現實的生活衝擊而來的時候,他們需要更新!

  也許,你曾經經歷過神所行的神蹟、或者看過神蹟、或者也領受神的道。

  但是,當困難環境臨到的時候,你開始灰心、你開始感到挫折、開始有些困惑。

  在這個時候,你需要再一次的經歷生命的更新,再次經歷生命的更新:這表示你曾經經歷生命的更新,你曾經瘋狂愛耶穌、曾經熱心服事、你曾進入屬靈的高峰、你曾經被聖靈充滿、更新……,但如今呢?一切過去了!那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

  什麼是更新?新聞每天都在改變,它是一個持續的動作,是不斷的改變,我們的生命也需要更新。

  就像有時候,當東西壞了,我們會想說,能用則用,結果呢?變得不好用。也許你已經習慣目前的信仰的生活,但是如果不更新,你就會停滯不前,到最後就枯乾掉了。

  就好像是小花,如果不澆水,它不是長不大,而是會枯死,而基督徒的生命是需要常常更新、常常被聖靈澆灌,這樣才能活出喜樂的人生。

  施洗約翰需要更新、門徒也需要更新,而我們也需要更新。

  一、完全順服神的旨意***vv.29-30***

  眾百姓和稅吏既受過約翰的洗,聽見這話,就以 神為義;但法利賽人和律法師沒有受過約翰的洗,竟為自己廢棄了 神的旨意。***路7:29-30***

  這裡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受過約翰的洗,並且以神為義,像是眾百姓和悅吏,另一種人是法利賽人和律法師,他們沒有受過約翰的洗,就廢棄了神的旨意。

  我們如果要了解什麼是「以神為義」?就要了解約翰的洗是什麼?

  當約翰出來傳福音時,他一開始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3:1-2***而耶穌也是如此教導,從那時候,耶穌就傳起道來,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 4:17***

  所以,當我們說:「天國近了,你們當悔改」,等於就是當悔改的時候,天國就降臨。所以,接受約翰的洗,就是悔改的表現,也就是順服神,也是以神為義。悔改,進而接受洗禮、同時,也讓天國降臨,也以神為義、也就是順服神,生命更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完全順服神的旨意。

  原來,順服就牽動著整個屬靈的作為:先順服、然後悔改、接受洗禮、以神為義,所以,以神為義,就是順服神。

  有些人以神學為義、或敬拜禮儀為義,到最後,就像是法利賽人和文士一樣;在當時,以色列人以什麼為義?外表的敬虔行為、以遵守獻祭的儀式為義。

  有時候,我們也會常常以其他的事情為義,像是傳統、經驗、地位、名聲、成功、榮耀……等等為義。

  記得以前有很多特會都是針對弟兄姊妹,現在卻有不少特會是針對傳道人,而這些特會之所以吸引傳道人,只有一個因素:教會增長、教會復興。我知道有不少傳道人以教會的會友人數為義,這是結果論,用成敗論英雄,而這樣的教導就充斥在教會當中,這是非常可悲的事。

  如果我們說這是窮人的福音,這代表耶穌也不看人的結果、成就,這怎麼真實發生在教會中間呢?

  這是今天的教會要去深思的問題:到底我們是結果論?還是過程論?

  結果論就是看成效、看績效、看成果、看成積,這是一般公司、學校的作法。

  有一個孩子考了90分回來,被爸爸罵、第二考95分回來,他進步了,還是被罵、因為他沒有達到100分,這就是結果論。

  但是從聖經來看,上帝不看人的結果,上帝是看人努力的過程,因為過程是決定結果。

  因此,當我們對神的態度,必須要認真、要順服,若是對神是認真的,那麼,神就對你認真。

  聖經告訴我們: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箴言3:5-6***詩人也告訴我們: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詩1:1-6***

  生命如果要更新,那麼,請把你的焦點對準神,這就是以神為義,有些人誤以為生命更新就是去旅行、去大吃大喝……這是自己的義,就是自己以為好的方式。

  完全順服神的旨意,這是一生之久的功課,神有神的界線、原則、標準,不要去質疑它,甚至去挑戰它。真理會使我們自由,當我們真正瞭解真理之後,就體會真理所帶來的自由,正如耶穌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8:31-31***

  二、內心要有敏銳的情感***vv.31-32***

  當你以神為義了,每天生活圍繞在神的身上,接下來:內心要有敏銳的情感,這是現代人很普遍的問題;當我們缺乏熱情了、缺乏真實感情的流露,那麼生命就像是行屍走肉般;這是現代人的問題,也是當時人們的問題,大家太冷漠了,因為這世界有太多太多的假面具。

  約翰所差來的人既走了,耶穌就對眾人講論約翰說:你們從前出去到曠野,是要看甚麼呢?要看風吹動的蘆葦麼?你們出去,到底是要看甚麼?要看穿細軟衣服的人麼?那穿華麗衣服、宴樂度日的人是在王宮裡。***路7:24-25***

  他們到底要看什麼?是熱鬧嗎?是不尋常的事嗎?是神蹟嗎?耶穌形容那時候的人是: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彼此呼叫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啼哭。***路7:32***馬太福音是說:我們向你們吹笛,你們不跳舞;我們向你們舉哀,你們不捶胸。***太 11:17***

  難怪耶穌形容用好撒瑪利亞人來作為例子,雖然服事神的祭司、利未人,但見到受傷的猶太人時,反應出奇的冷漠,相反地,一位撒瑪利亞人經過,卻是安頓他、協助他。

  耶穌是一位充滿感情的人,當耶穌聽見拉撒路死了,後來哭了***約11:35***。

  曾有一位女人為主打破香膏,她站在耶穌背後,挨著他的腳哭,眼淚溼了耶穌的腳,就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用嘴連連親他的腳,把香膏抹上。***路 7:38***

  在啟示錄中有七個教會,聖經形容其中一個教會老底嘉,聖靈責備這個教會: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 3:16***老底嘉的教會是不冷不熱;而當我們開始不冷不熱時,就「留在這裡」***臺語音近乎老底嘉***,當我們不冷不熱是什麼?就是感情呆滯、老化,到最後就「留在這裡」***老底嘉***。

  你能想像嗎?當一個人,本來是有喜怒哀樂,結果變成沒有感情的人,因此,當你來到教會敬拜的時候,必須要對主傾心吐意,並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祂;如果你已經在生命中枯乾很久了,那麼,你要經歷聖經的恩膏。

  三、從別人的評論中跳脫出來***vv.33-35***

  施洗的約翰來,不吃餅,不喝酒,你們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也吃也喝,你們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路7:33-34***

  生命如果要更新,那麼,就要從別人的評論中跳脫出來。

  有一則熟悉的故事,說到一對父子牽著一匹驢子準備進城,路人指指點點說道:「怎麼有頭驢也不知道騎?」

  於是爸爸牽驢,兒子騎驢。

  路人看到後,又皺起眉頭說:「這個兒子怎麼這麼不孝順?」父子倆趕快交換位置,爸爸騎驢,兒子牽驢。

  之後路人看到又說:「這個爸爸怎麼這麼不愛護小朋友?」於是父子一起騎上驢。

  路人一看,大驚失色:「這兩人怎麼這樣虐待動物?」最後父子兩人無計可施,只好合力把驢子扛進城門。

  我們常常活在別人的評價中,我們在意別人的眼光、在乎別人怎麼說、怎麼想,如此,我們就無法經歷生命的更新。

  約翰福音第四章裡那位撒瑪利亞婦人,為何她要在炎熱的中午出來打水?因為她不願意被別人指指點點,她確實在道德上不光彩,她在意別人的眼光,只好在人群最少的時刻打水,然而,當她遇見耶穌之後,她不一樣了,她丟水水桶告訴村裡的人,她所見的遇見一切。

  她的生命更新,不再活在別人的評論之中。

  如果我們要再經歷生命的更新,必須要以神為義;接著,你要開始熱情,最後,你不要聽別人怎麼評論你,你要拒絕那些聲音。

  如此,我們就能像聖經所說的:「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重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睏倦,行走卻不疲乏。」***以賽亞書40:31***
 

猜你喜歡:

屬靈生命的基督教講章
基督教講章山上的經歷
相關知識
基督教講章山上的經歷
基督教講章山上的經歷
基督教講章復活的主
基督教講章全心的敬拜
基督教講章蒙福的根源
基督教講章約翰的出生講章精選
基督教講章天國的比喻
基督教講章蒙福的人生
基督教講章喜樂的祕訣_講章喜樂的祕訣
基督教講章生命的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