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如何以僵化柔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陳式太極拳是明末清初,河南溫縣陳家溝陳氏第九代陳王廷所創,陳式太極拳將陰陽、動靜、正反、有無、形神等對立統一的哲理和宗教、哲學、倫理、醫學、武學、藝術等精神資源融入武術之中,集技擊、強體、健身、益智和修性為一體,是符合人體運動規律的優秀拳種,屬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練習陳式太極拳如何化僵為柔呢?下面小編為您整理了關於:。歡迎閱讀!

  陳式太極拳如何化僵為柔

  陳氏太極拳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所以一定要好好認真的練習,練習得當可以達到以僵化柔的效果。

  其一,要明畫大圈之理。練拳者,既要掌握好拳架的標準,更要弄清怎樣達到標準。

  練陳式太極拳,必須要經過一個從畫大圈,到畫中圈,再到畫小圈的過程,才能達到最高境界的無形圈。因此,練圈者必須認認真真地走好畫大圈這個環節,要用一至二年的時間認真地畫好大圈。

  只有畫好大圈,才能把身體內的重要骨環、關節畫開、畫活,達到身肢放長的目的,才能畫好中圈。誰領會這一點快、早,誰就能在練拳過程中不走彎路,高人一籌。

  其二,要明三節之理。人體全身有根節、中節、梢節三節之分。即:臂為梢節,身為中節,腿為根節。三節之中又各有三節。

  臂之三節,即: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身之三節,即:頭為梢節,腰為中節,腹為根節;腿之三節,即: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

  練拳者要認真走好用好三節勁。如在用兩臂走圓畫圓時,開時肩、肘、手依次相開,合時手、肘、肩依次相合;發勁時,一定要做到根催、腰達、梢發。

  通過這樣久而久之的練習,就能達到節節貫通,周身一家,一動無不動,鬆活流暢之目的。

  其三,要明纏絲運動之理。螺旋纏絲是陳式太極拳特有的練功方式,也是化掉身上的僵勁產生太極拳彈性掤勁的重要方法之一。

  因此,在行拳走架中,一定要把上下纏、前後纏、左右纏、進退纏、正斜纏的一順一逆、雙順雙逆的五對纏絲做到位。

  開合時,要做到順纏合、逆纏開,均衡、對稱、協調,無所偏倚,無過無不及。

  久而久之地練習,就可以達到渾身俱是纏絲圈,全身上下左右無一處不纏絲,而又以身軀纏繞為主宰,通過腰脊的螺旋運動和胸腹摺疊運化來帶動貫穿上下四肢的螺旋纏絲,進而達到周身一家的螺旋纏絲,溝通周身奇經八脈、十二經、十五絡,使氣血流注,營衛周身,調解三焦,和平陰陽,內壯五臟,而又柔活骨節、肌腱、筋韌,外強筋骨。

  其四,要明用意不用力之理。用意不用力,以意行氣,以氣運身心為主的要領,是太極拳運動的執行法則。

  只有運用這個方法,經過長期的柔化,才能使全身的筋、皮、肉、骨、肌腱、韌帶儘可能地得到放鬆、鬆開、伸拔、拉長和舒展,由於伸筋拔骨而使內氣通於經絡,經肉離骨而使內氣充於肌膚,骨節張開而使內氣斂於骨髓,而周身形成富有彈性的掤勁,意到氣到勁自然到。

  陳式太極拳的技術特點

  陳式太極拳最有特色的招式是纏絲,纏絲勁貫徹整套陳式太極拳練習中,陳式太極拳24式也是圍繞纏絲原理練習。

  一、動作纏繞,式式相連

  就是運動如纏絲,在纏絲運動過程中不得斷勁。斷勁有了空隙,失機失勢是病。因此,在運動中一式結束,要用摺疊手法轉換接下一式,使動作之間沒有斷續處。

  二、剛柔相濟,快慢相間

  初學太極拳一定要求慢,動作慢了才有建立動力定型和糾正姿勢的機會,才能檢查出不順隨的地方。隨著動作的熟練,可以加快速度。

  練習陳式太極拳24式要掌握剛柔相濟、快慢相間特點,在實戰練習中,需做到剛中有柔,柔中有剛,穿插到快慢之間。

  轉關摺疊處要慢,體現出似鬆非鬆、將展未展、留戀繾綣,過了轉關處,就要加快速度,當運勁到落點時最快。快慢相間也是人的天然本能,既是保健的需要,也是技擊不可少的。

  三、對稱協調,姿勢圓滿

  做到這一點,要注意五個方面,一是意欲向下,必先寓下;二是意欲向左,必先右去;三是前進之中必有後撐;四是上下左右,相吸相系;五是對拉拔長,曲中求直。

  陳式太極拳的特點

  ***一***太極拳是用意練意的拳

  練拳是一種意氣運動。在行拳時充分體現要用意不要用拙力,才能達到意到、氣到、力到,每一動作意念要走在前,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只有心先想到,動作才能位。心想開展,兩臂及周身才能展開,心想合,周身全體才能一起合住。打拳時不要想氣在哪,在氣則滯,滯則不通,就要生病,只要把意念注意到動作之中,氣自然就到了。

  ***二***快慢相間,連綿不斷

  快慢相間是陳式太極拳獨有的特點。 初學時動作要滿,但不要有呆相,不可有停頓現象。由於動作舒緩,便於去掉身體固有的僵勁,使動作柔順自然,也可以檢查動作的準確性。熟練後逐漸加快,但要沉著,快而不亂,最後又復慢,這是慢、快、慢三層功夫。

  在行拳過程中,要做到轉關時慢,轉向時快***逐漸加速***;蓄勁時要慢,發勁時要快***做到柔行氣、剛落點***。這種快慢相間的變化,要具有均勻的變化幅度,做到“勻清”。

  ***三***螺旋纏繞,舒筋活絡

  陳鑫在《陳氏太極圖說》中指出:“太極拳,纏絲法也”。短短四個字講清了陳式太極拳的根本,就是纏絲勁。他又說不明此,即不明拳。可見纏絲勁是何等重要。太極拳的纏絲方法有單手纏、左右纏、上下纏、裡外纏、大小纏、順逆纏等多種纏法,初學者很難弄懂。

  纏絲勁訓練方面,多做單運手***左右***、定步運手,加強對順逆纏絲的理解和運用。在纏絲勁訓練中,要注意貫指尖,使氣血暢通,達到經絡終端,對養生、健身、技擊都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練柔成剛,剛柔相濟

  陳式太極拳應練成剛柔相濟的拳,這是練拳者共同追求的目標。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化掉人們身體固有的僵勁,使它柔順,這是化柔時期,這個時期長短因人而定。對明拳理刻苦練功的人,相對短一些,也有的練一輩子拳也不能去掉身上的僵勁,把陳式太極拳練成硬拳、剛拳。不能登堂入室。

  ***五***蓄而後發,鬆活彈抖

  陳式太極拳的發勁要求做到蓄而後發。蓄勁是發勁必要的準備,將彈簧卷緊,是發勁的基礎。蓄勁就像把弓張開一樣,將勁蓄足增加發勁的彈性力量。蓄勁時要周身合嚴,鬆腰圓襠,氣沉丹田,腳趾抓地,穩固如山,把勁卷緊。如當頭炮,纏一圈後不放勁再纏一圈,然後痛快淋漓地把勁放出。只有蓄得足才能發的頭。

  ***六***心意平和,鬆靜自然

  心平氣和則得。打拳時心要平靜如一泓清水,不起波瀾,視動猶靜。做到輕輕執行,默默停止,以意行氣以氣運身,這樣才能調養氣血,疏通經絡。這是追求養生、健身、延年益壽的成功之路。雖有時發勁,也是發之前沒有勁,發之後沒有勁,只是勁發出一瞬間如水面上陡起一朵浪花,即刻消失歸於平靜。練拳之前先要去掉一切雜念,平心靜氣,靜以待動,這樣練拳不是手足運動而是意識支配下的全身運動。

 

陳式太極拳如何化僵為柔

吳式太極拳入門基礎八要
陳氏太極拳如何以僵化柔
相關知識
陳氏太極拳如何以僵化柔
陳氏太極拳如何以僵化柔
陳氏太極拳如何去僵化柔
陳氏太極拳如何去僵化柔
陳式太極拳如何做到靜心慢練
陳式太極拳如何發力
陳氏太極拳教學的優化改革
如何習練陳氏太極拳小架
如何打好陳氏太極拳小架的轉關
陳氏太極拳的柔順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