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生活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茶道包含了藝術的因素、社交因素、禮儀因素和修行因素等四個因素。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

  茶文化的生活啟示

  要說起茶,首先想到的國家便是中國,因為聰明的中國人發明了茶。但論起茶文化,人們印象最深的卻是日本,日本人好飲茶,他們如今都珍藏著一些精美的瓷器茶具。而在中國,只有在那些古色古香的茶苑裡才能享受到這種情調。中國的青少年愛上了歐美的咖啡可樂,年輕人不再寄情於優雅安靜的茶談會,而是奔走於各種聚會,喝著几几年哪國產的洋酒。

  當然,並不是說茶已經淡出了中國人的生活。去年夏天,我和哥哥一起去廣州的溼地公園玩,他的一個同學在那裡開養魚廠。我們走進他的小屋時,著實吃了一驚。屋內有幾把木質的小椅子,中間放了一個桌,桌上放滿了一個個小巧別緻的小杯子。坐下來後,主人呢用一個小夾子夾住杯口,倒入熱水,晃一晃杯,將水倒掉。他動作嫻熟,不緊不慢,卻不顯得做作,要是我那急性子的哥做起這個來,估計我要笑趴啦。主人第二次將茶水倒進被子裡,然後一一遞給我們。我接過杯子,輕輕的抿了一小口,不覺得有什麼好喝。那主人看我皺眉,就笑笑說:”一開始我也這樣,後來久了,自己覺得喝茶想事是一種享受,有時候累了,回來泡杯茶,安靜坐著,很舒服的。“他這一說,我但真覺得很安靜,夏天的熱氣也覺得涼爽了不少。回來的路上,我一直想著那人不緊不慢的泡茶的樣子。感覺他同我身邊的哥哥很不一樣。一個是悠然賺錢,喝著小茶。另一個日夜奔波勞累。我不禁沉思,將來我該選擇哪一種生活。

  寒假年前我回了湘西老家,看見大栗子樹下那家老商店的門前有一堆老人在下象棋,他們各自面前都放著一小壺茶,是不是把嘴對著壺吸一口,然後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大喊一聲”吃了“。連旁人都跟著幸福起來。聽姑姑說,那加小店是專門為老人家們下象棋開的,老人只需帶一個小茶壺,店家給添滿茶水,然後就可以享受舒適的時光啦。這讓我想起上學路過的小巷子的那幾家麻將館,也是一樣的熱鬧,不過,不一樣的是那裡多了謾罵聲和爭吵聲。

  其實我並不是針對某些東西,只是覺得為什麼人們在物質的當下往往摒棄一些好的東西,就比如茶,茶文化不僅僅只是茶吧,在我的心裡,茶文化的確是挺影響人的。一種舒適,恬靜,優雅,別緻的環境下,既能緩解壓力,更能陶冶情操。茶文化對我的生活啟示就是,活在當下,享受當下。時光在慢慢流逝,何必為了太多東西錯過最美的時光呢?

  2

  中國茶道的人生哲理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奔走在喧囂繁華都市裡的“弄潮兒”,涉足於險風惡浪市場經濟的“下海”者,也需要有一個避風的港灣,要學會忙裡偷閒,擺脫文山會海、商務羈絆,在歌罷曲終、酒闌人散之時,不妨安靜地沏上一壺茶,或臨窗獨啜,或邀三兩知己共飲,品味人生的真諦,感受生活給予的美好享受。

  錢鍾書先生曾經說過:“發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這是人類文化又一進步”,“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這不求解渴的茶和不求充飢的茶點,是一種精神的物化形式,是民族文化的積累,它使生命情調、人生情趣、心靈律動和審美觀念,變得更加具體可感,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唐代詩人盧仝在《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唱道:“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茶,天然沖淡的真滋味,使人在寧靜平和、舒適怡悅之中萌動蓬勃的生機,強烈的摯愛。茶詩化了生活,人們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有位哲人說:品著茶似乎是品味著人生。的確,中國茶道,不僅是藝術與生活的關係,而且蘊含著人生哲理。品茶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薰陶,猶如淋沐著帶音樂的日光浴。杯茗在手,神馳八極,苦澀回甘的茶味,委實如綿長的人生之路,回味的是從艱難足跡尋得的人生哲理。

  首先,茶性尚情,和愛茶人的性情相近。唐代詩人韋應物《喜園中茶生》詩云:

  性潔不可汙,為飲滌塵煩。

  此物信靈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餘,率爾植荒園。

  喜隨眾草長,得與幽人言。

  詩人說,茶其性精清,其味淡潔,不得有半點玷汙;其用滌煩,其功濯塵,屬通靈性之物,是山中精英,不失其高潔的本性。詩人在贊茶,也是在頌人,借茶而言志。

  明人陸樹聲和徐渭都作有《煎茶七類》,又都在論述茶品之前先論人品,把“人品”列為第一。陸樹聲說:“煎茶非漫浪,要須其人與茶品相得,故其法得傳於高流隱逸有云霞泉石磊塊胸次間者。”徐渭說:“煎茶雖微清小雅,然要須其人與茶品相得,故其法傳於高流大隱、雲霞泉石之輩、魚蝦麋鹿之儔。”與其說陸樹聲、徐渭愛飲茶,倒不如說他們更注重於飲茶人的人品。與他們同時代的許次紓在《茶疏》中有“論客”一節說:“賓朋雜沓,止堪交錯觥籌,乍會泛交,僅須常品酬酢,惟素心同調,彼此暢適,清言雄辨,脫略形骸,始可呼童篝火。”茶品出於人品,一個道德和審美趣味低下的人,必然領略不到中國茶道的真諦。

  中國茶道,還引入了儒家和道家的“內省”思想。孔子的“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老子的“致虛”、“守靜”***《老子·第十六章》***,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都是強調通過內省這種獨特的思想修養方式,達到道德和理智的自我完善。歷代茶人追求的就是物我相合,並以外物陶悅我心,把深層的文化素養與人格薰陶作為根本。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也頌揚了這種精神與境界。

  唐詩僧皎然有《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詩中描繪了一飲、再飲、三飲的感受,與盧仝的《七碗茶歌》有異曲同工之妙。詩云: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詩人品茶的過程即是以“自省”精神參悟得“道”的過程。心頭鬱積的煩惱排除,心境趨於平和,情感得到淨化。

  當代著名書法家費新我有一幅書法作品:茶話坐忘機。目觀茶的綠的本色,品嚐回味著苦的真味,智巧變詐的心計自然會得到盪滌。作家憶明珠說得好:“茶的綠,不但是茶的本色也是生命的本色;而茶的苦,不但是茶的真味也是生命的真味啊!”茶,性潔不汙,是人生道德理想的象徵。人生似茶,品茶即是以審美的態度來對待人生,這是一種超越了物質需求的精神升化。

  3

  茶語人生的慢生活

  在茶界,人們把綠茶比喻為不識愁滋味的輕狂少年,把紅茶比喻為豔光四射的俊俏舞娘,將烏龍茶比喻為風姿綽約的成熟貴婦,將鐵觀音比喻為剛毅果決的俠士,對於普洱茶,人們則將其稱為學富五車的智者。在茶人的眼中,普洱茶積歲月之磨鍊,得自然之造化始成的茶中聖品。它得益於時間的流逝,受惠於歲月的洗禮。從這個角度來說,優質的普洱茶,堪稱是時間“緩慢的藝術”,而非速成時代的產品。

  普洱茶的“慢”,一個方面指的是其品質的提高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與世界上的其他名茶相比,普洱茶的製作是需要花時間的,而且工序繁瑣,有許多個環節:殺青、揉捻、晒乾、分揀、拼配、蒸壓,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過程。就拿蒸壓來說,表面上看只是一個毛茶成型的過程,但它卻包含稱重、蒸軟、揉茶、壓茶等步驟,而其中的揉茶和壓茶等步驟,不僅要快,還十分講究手法,有著很高的技術含量。

  剛剛製作完成的普洱茶,其實只具其形。要成為優質的普洱茶,還需要用時間來為其注入靈魂,使其富有生命。

  本來,對大多數的茶葉來說,新就意味著優秀的品質,故有“茶要新,水要活”之說。宋代唐庚就曾在《鬥茶記》中說:“吾聞茶不問團挎,要之貴新,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新茶,往往能在色香味形上,讓人耳目一新。但以新作為評判茶葉品質的標準,卻不適宜於普洱茶。事實上,有的茶葉品種經過適當的貯存以後,反而會提升品質,比如西湖的龍井、洞庭的碧螺春,如能放在生石灰缸中貯放一兩個月,則比剛炒制的更為清香;又如產於福建的武夷茶,隔年的陳茶反而讓人覺得香氣馥郁。當然,利用時間的力量將茶葉品質推向極至的,則是普洱茶。

  這是因為普洱茶在製作完成以後,有一個“後發酵”的過程。對普洱茶有所瞭解的人都知道,普洱茶在純自然狀態下的“後發酵”相當緩慢。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新制的普洱茶才能完成其脫胎換骨的改造,從而消除其雜味、澀味,而存留下陳香、桂香、樟香以及蘭香。因此每一餅瀰漫著歲月芳香的優質普洱茶,都可稱得上是時間之手創造的藝術。從這一點上看,普洱茶倒像美酒,有著越老越香的特性。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人們才將那些積澱了厚厚時光的普洱茶稱為“能喝的古董”。而快餐文化下的飲食,是難以用“古董”來比喻的。

  普洱茶的“慢”,另外一個方面指的是它所蘊含的生活態度。

  現代社會,是一個追求速度與效率的社會,人們強調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益。對速度的過分追求,讓許多人感到焦慮、心神不寧與惶恐不安,而轉瞬即逝、過目就忘的快餐文化,又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人們的這種感受。在速度的驅使下,人們將現代生活演繹成了狂熱的快板,搖滾的節奏。於是在浮光掠影與目不暇接之中,一天天過去了,一年年過去了,行色匆匆的人們很難靜下來體會一下“緩慢”所能帶來的快樂與安詳。

  事實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追求“快”,是為了生活中更好地“慢”,我們的忙碌,同樣也是為了更好的休閒。然而很多人卻常常迷失生活的目的,一味的快,一味的忙碌,彷彿不這樣,就不足以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於是他們壓縮了睡眠,擠掉了休閒,犧牲了美食,讓自己成了一架上緊發條之後難以停留下來的機器。

  其實人生就是該快則快,該慢就慢下來。追求快和忙碌,其實都不是我們生活的目的,而只是我們贏得從容生活的一種手段。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應該學會忙裡偷閒,比如把心中的事放下來,約三五好友,找一處安靜的所在,將一塊老茶放進茶壺,任普洱茶獨特的醇香一點點瀰漫於整個房間。那麼即使在現實生活中忙得昏天黑地,我們也可以在普洱茶的浸泡下,讓緊張的靈魂鬆弛下來,從而尋找回許多久違的幸福。

  與其他茶的品飲方式不一樣,普洱茶的品飲也同樣講究緩慢。

  普洱茶的泡法,相比其他茶來說,也要顯得細緻一些。心急是泡不出好普洱茶的,因此普洱茶的沖泡過程,正可讓人從中體會到什麼是生活的從容、優雅與安寧。至於端起杯子來品嚐普洱茶,也不是急匆匆一口喝乾的“牛飲”,而是要靜下心來,仔細體味普洱茶的味道。只有這樣,才可能借助那一杯小小的茶,感受到山野的、大地的氣息,重溫一段緩慢而又溫暖的時光,並於沖泡和品飲普洱茶那散淡的過程中,重新獲得一種遠離俗世的愉悅心情。

  因此,充滿了“緩慢”特徵的普洱茶代表的是一種人生態度。

  捷克人有句諺語,“悠閒是人在凝視上帝的視窗”。而林語堂也曾在《人生的盛宴》中說道:“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而普洱茶的“緩慢”,天生的就是為休閒準備的飲品。

  後續:

  前一段時間,朋友也跟我念叨,說我的生活為何過的如此悠閒,我只說,也許每個人追求的不一樣。不管怎樣。走得太快。偶爾也應該停下來、慢慢的生活,找回原來的自己。

 

茶道生活的優美文章
茶道生活文章
相關知識
茶道生活文章
茶道生活文章
茶道文化生活文章
茶道生活的優美文章
茶道生活的文章
茶道生活的文章欣賞
茶道生活的文章欣賞
茶道生活的範文欣賞
茶道生活範文欣賞
茶道生活範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