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冬季怎麼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糖冬天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季節,也是護理比較難的時候。糖尿病患者在冬季要做好多方面的防護,那麼,尿病冬季怎麼養生呢?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糖尿病冬季養生的方法

  1、糖尿病人冬天保養之注意保暖

  感冒往往是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禍根。由於天氣突然變冷,人的交感神經常常會處於興奮狀態,引起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同時抑制胰島素分泌,使血糖代謝減慢,血糖水平升高。此外,秋冬季也是糖尿病足的多發季節,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秋冬季應特別注意保暖,防止凍傷;睡前用4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泡腳,有助於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選擇鞋子應軟硬適度,避免過硬、過緊,經常換襪子,保持腳清潔、乾燥。

  2、糖尿病人冬天保養之運動鍛鍊

  運動強度控制得當,太多或太強的運動,會使血液迴圈增快,從而引起低血糖症。糖尿病患者一般每天活動兩次、每次30分鐘,秋冬季選擇中午和晚上飯後時間運動最佳。但有心肺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不可劇烈運動。

  3、糖尿病人冬天保養之情緒穩定

  過度的喜、怒和悲傷,都與糖尿病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絡。由於情緒波動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可促使肝臟中的糖源釋放進入血液,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導致病情加重或降低治療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要保持情緒穩定。

  4、糖尿病人冬天保養之食療方法

  4.1、少吃多餐。鼓勵患者加餐,但是以總熱量不增加為前提。尤其是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或經常在下一餐前發生低血糖反應的患者,少吃多餐對於預防低血糖發生和維持血糖平穩十分重要。

  4.2、增加魚類的攝入。它們是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的良好來源,魚類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類似肉類,與人體組織蛋白質的組成相似,因此生理價值較高,屬優質蛋白。魚肉的肌纖維比較纖細,組織蛋白質的結構鬆軟,水分含量較多,所以肉質細嫩,易為人體消化吸收。

  4.3、增加穀物特別是粗糧的攝入。粗糧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有利於保障消化系統正常運轉。它與可溶性纖維協同工作,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濃度;增加食物在胃裡的停留時間,延遲飯後葡萄糖吸收的速度。

  糖尿病冬季要注意的事項

  1、注意補水

  冬季是比較乾燥的季節,水份容易缺失,而冬季心腦血管病變比較多,需要注意血液的稀釋,做到充分的補水。

  有的糖尿病病人沒有渴感就不喝水,而有的糖尿病病人***尤其是一些高齡的病人***渴感不明顯,喝水比較少。馮主任提醒,人體內60%是水份,等到口渴再喝水這樣的習慣不好,最好養成定時適量喝水的習慣。老年人最好在睡前喝一次水。因為很多心腦血管病變發生在夜間中,睡前補水主要為了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減少缺血性疾病的發生。

  2、注意飲食

  冬季,人的食慾比較好,廣東生活尤其明顯。夏季出汗多,胃液、消化液分泌較少,胃口小。冬季恰恰相反,胃口好。糖尿病人如不注意在冬季容易多吃,多吃導致血糖升高,誘發相關併發症的發生。所以,糖尿病人在冬季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科學的食譜,堅持合理有度的飲食攝入,堅持三大營養均衡的原則。

  3、注意保暖

  人體受涼時,會引起反射性血管收縮,導致相應器官和肢體的缺血,嚴重時可以誘發心絞痛、腦供血不足等問題。因此,糖尿病人冬季應該注意保暖。此外,糖尿病人容易合併周圍神經病變,肢體痛溫覺減弱或消失,泡腳時容易燙傷,建議病人不要用太熱的水泡腳。

  經常晒太陽是不多的方法。糖尿病患者冬季不要因天寒而深居密室,閉門不出,晒太陽是最好的紅外線理療,對改善血液迴圈很有好處。在陽光照射下,身體肌膚和暖,血氣剛強,抵禦外邪的能力增強。尤其是糖尿病併發冠心病、下肢壞疽的病人,更要避免寒冷。

  4、注意運動運動

  運動強度控制得當,太多或太強的運動,會使血液迴圈增快,從而引起低血糖症。糖尿病患者一般每天活動兩次、每次30分鐘,秋冬季選擇中午和晚上飯後時間運動最佳。但有心肺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不可劇烈運動。

  5、注意預防感染

  呼吸道、面板、尿路感染等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由於氣溫驟降易造成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面板彈性下降等,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更容易發生各類感染。因此,患者應注意面板清潔衛生,經常洗澡,如遇面板破損、甲溝炎、癤腫、毛囊炎等應及時治療,同時要堅持早晚及飯後刷牙漱口。

  6、注意便祕

  冬季比較“燥”,容易便祕,便祕時用力排便增加腹壓,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糖尿病病人在冬季除了補水外,還應該注意多吃富含高纖維的食物,比如蔬菜等,儘量避免便祕的發生。

猜你感興趣的文章:

白領冬季怎麼養生
柿子食用的功效與作用
相關知識
糖尿病冬季怎麼養生
冬季糖尿病人有什麼養生方法
冬季糖尿病人有什麼養生方法
冬季怎麼養生呢
女人冬季怎麼養生
冬季怎麼養生
三高人群冬季怎麼養生
孕婦冬季怎麼養生
男性冬季怎麼養生
冬季怎麼養生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