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合於真理歸於道的介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新,非指新奇而言,是說新在不落俗套,新在太極拳與國學相互印證,以國學悟太極,以太極會天機。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因為太極拳與國學:分,假名而已;合,整體一元;均系中華道統,同為內求本具、陰陽合和、天人合一的大學問、大智慧——本來如此,天經地義。

  此前類似讀物,對於這一帶有根本性的核心問題,有的可能淡忘了,有的可能忽略了,有的可能不以為然,均擦肩而過。而藍晟這本書,是把它作為核心中的核心來對待,並且承始承終,宗國學之本,了太極之究竟。

  為此,作者匠心獨運:揉太極拳道、太極國學、太極哲學為一體,涵蓋太極功夫、太極文化、太極智慧;熔智慧拳、思維拳、美學拳、醫療拳為一爐。集陳式、楊式、吳式、孫式等傳統經典太極拳之大成;聚水性、圓覺太極拳之精華;匯自身三十年修練,悟覺太極拳之真諦而自成體系;承歷代先賢大德文武兼修之風範,倡導踐行智勇雙全、大智大勇、內聖外王之志向,辦學、講學、傳道授業解惑,開一代新風。

  一:拳功道理合一道德修養為先

  一提到“拳”,人們通常會想到“武”,聯想武林高手,武夫莽漢,或立擂比武、散打競技之類,很少有人能和“文”聯絡起來,和學問、哲理、智慧、道德等“文”的內涵聯絡起來——“拳”嘛,攥起拳頭打人,打敗對方而已。

  而藍晟這本書裡所講的拳,可不是這麼回事,壓根就不認同這種只武不文或只文不武的二元對立思維模式,陰陽悖逆的偏執參照系。他對真正“拳”的詮釋,是拳拳之心、捨己從人之心,天地造化之本心;手中握著的不是爭名奪利的俗氣,爭強好勝的霸氣,爭勇鬥狠的殺氣,而是不爭不敗的和氣,通古達今的睿氣,頂天立地的浩然正氣。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若不是先弄清這一點,從而確立一元整體的參照系,日後恐難邁人太極拳的正門大道,以致有其名而無其實。

  太極拳博大精深,法則嚴整:拳***拳架招式***、功***內功心法***、道***道德兼修***含三為一,精氣神三位一體,相互兼融。缺其一則整體不再,去整體則太極拳蕩然無存。

  如果只講拳,不顧功和道,勢必形成空描,缺氣少神不叫太極;如果只講功,不顧拳和道,會失去筏和舵的載體,無從到達太極拳彼岸;如果只講道,不顧拳和功,勢必變成空中樓閣,落入學究式的空談,也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但,拳功道三者又不是同等一律的:拳為依託,功是基礎,道則核心。行拳***依精***,練功***化氣***,起心動念***神意***的發軔點,均取決於道德指向的高低,制衡太極拳水平的高低,而道德水平的高低,有賴於道德修養。道德修養充分體現著太極拳以人為本的軟實力。

  “唯修養可以改變氣質,唯修養可以提升人格,唯修養可以完成事功,唯修養可以光輝人性。”

  因此,《國學與太極拳》始終抓住道德修養這一核心,瞄準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引領世人迴歸人則本具的自然之性,並以此作為自己的起始點和落腳點,取道精準,取意深遠,特色鮮明。
 

  二:舒適自然本太極化繁為簡歸一法

  太極拳修煉起步階段,作者從一開始就不贊成一味刻苦、拼命之類的練法,以免養成僵直刻板的不良習慣,越往後越難改,欲速不達,反而與太極拳的軟、圓、綿、連無緣。主張以鬆、通、透、空為本,進行修煉,有意識地“找舒適”,只有找到舒適,才算找到修煉太極的真實感覺,真正進入角色;找舒適的過程,就是找門道、找功夫、找真意的過程,找到功夫的真意,才是屬於自己的真知灼見,成為自己身上的本。

  有本才好翻利,進階。在進階過程中,作者告誡參學者切莫貪大求全,而要一門深入,舉一反三,學會“化繁歸簡,化難為易,化有歸無,萬法歸一,一法歸萬法”。如何歸法?作者以著名拳師郭雲深“半步崩拳打天下”的故事為例,以他隱居燕山腳下的恩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來點破玄機:一個“攬雀尾轉單鞭,就能練出太極拳的所有功夫來”。因為起式、攬雀尾和單鞭是核心中的核心,太極拳的精髓都在這裡邊了。

  破玄機直言不諱,上薹循循善誘。從學練拳架人手,進而修正拳架,人進拳架,錘鍊拳架,修煉拳架,悟覺拳架,改、脫、創拳架,直至無拳架***得魚忘筌,棄筏登岸***,一路不離大道,層層進退,井然有序,次第分明,但不強分高低,一任難易相成,高下向傾,順其自然。

  講盤拳走架十三總式之“擁、捋、擠、按、採、捌、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及八門五步之軟十三不敢粘的精神所在等,招招式式,起承轉合,內功心法貫徹其中。強調神為主宰,身為軀使,借物想象,借假修真,駕虛摩空,意在先,內氣催姿勢,有意若無意,無意之中有真意。要求灑掃應對須臾不離,行走坐臥不離這個,重視日用積累,煉己築基,自性覺悟,方成大器。忌諱以形害人,死於形下,外在花梢,內在乾癟.浮於空描,用以表演,變太極拳為太極操。像這樣練下去,無論多麼用功,其實都是在太極拳門外轉悠,恐怕連最起碼的祛病強身的效用都難以收取。同時也太過降低太極拳的身份,實不可取。

  三:大道謹宣揚大家誠無私

  真正的太極拳修煉者,內功深厚,元氣充沛,神意靈明,周身內外已成混元整體,與天合道,與地合德,與人和諧,因而做到我命由我不由天,延年益壽不老春,應屬當然之事。內中高手,練起來體能輕靈,飄逸灑脫,如球滾地,如珠走盤,鬆空若菸灰下落,圓滿若氣球脹內,鐘鼎罩外,“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氣息瀰漫,氣浪翻騰,外人無可近身,看不出該屬哪一套路,哪一門派;沒練時,其招式招法,心法勁法化影無形,內氣外氣儲納歸藏,內蘊深沉,外溢祥和,言談舉止不卑不亢,待人接物滿座春風,看上去似與常人。像這樣的太極拳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

  該書作為讀者梳理的太極拳修煉方略,系統全面,翔實透澈,可操作性極強。比如“三理”說***理上開竅、理上練拳、理上揣摩***,“三乘”說***小乘著熟、中乘懂勁,上乘神明***,“四鬆”說***鬆穩慢勻、鬆散透空、鬆空圓滿、鬆化靜定***,“十要”說***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含胸拔背和鬆腰鬆胯、沉肩墜肘和裹襠護肫、提起精神與擴膝鬆踝、內外相合與中正安舒***……

  結合上說,推出十種練法:“專注一方練法、球體練法、開合練法、勁源上手練法、鬆腰練法、霧氣瀰漫練法、點線面體練法、水性***海浪***練法、風性、火性、土性練法、翻動、扶搖、羊角練法,“披露坐如鐘、立如鬆、行如風、臥如弓”十二字訣的精髓及其效用,等等。

  結合練法講規律、講訣竅,如:無中生有,周身一家,如如不動,如來如去,等等。結合規律談感覺,如行拳走架的動觸感,靜中寓動的整體感,起始、執行、終止、變換過程中的氣感,動作姿勢的漂浮感、沉重感、沾粘感,等等。

  拳界向有“傳拳不傳功,傳功不傳拳,傳法不傳訣”的家訓。原因之一是,太極拳理法體系的確是既嚴謹又靈活,既精確又微妙,有的難以言表,只能冷暖自知,尤其每遇時機奧妙處,關節微妙點,即使大師聖手也有言語不詳之嫌,常以大道無言遮掩之,令人莫測高深。

  作者對此卻一反常態,不僅大道有言,而且來個祕訣大公開。人說:千金不賣道,他反而唯恐別人學不到手,精心精意地在法中配訣,訣後配歌,再配答疑解惑;細微處,詳細如何運用形象思維、體察思維,如何借用地心引力,聚納虛空中陰陽之氣,整體開合,整體混化、混元聚能法,三圈相摞法、四式摸魚法,內外三合法、十字靜心法、一身備五弓法等等,有的來自師傅,大多屬於自己的編創,多年來的心血結晶,法法都是稀世珍寶,法法都是法理圓融的完整功法,取其一都能伴你一生健康。

  《國學與太極拳》這本書,對於大眾讀者來說,能讀好它,用好它,從而實現健康、幸福、智慧與長壽應當是自然而然的事;對於學已有成,躬身自勵,爭取進階的太極拳愛好者來說,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於功夫上身,登堂問奧,已臻上乘的太極拳修煉者來說,也是有文可味,有跡可循,有法可依的。

膾炙人口典故_膾炙人口的意思
訪趙堡太極拳十一代傳人李隨成
相關知識
法合於真理歸於道的介紹
關於辦理暫住證的介紹信範文
關於辦理居住證的介紹信怎麼寫
有關於辦理信用卡的介紹信範文
關於真理與謬論的經典諺語
關於真理與謬論的經典諺語精選
關於助理面試自我介紹
關於辦理生育手續介紹信怎麼寫
關於護理專業自我介紹心得範文精選十篇
關於護理專業自我介紹心得範文精選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