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之最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葵花之最》課文借葵花謳歌了守衛在崑崙山的邊防戰士為了祖國和人民,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樂觀頑強的精神。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葵花之最》借物喻人,借葵花謳歌了守衛在崑崙山的邊防戰士為了祖國和人民,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樂觀頑強的精神。

  小小的葵花在畢淑敏的筆下呼之欲出,它居世界最高,也更美。而作家畢淑敏在崑崙山11年。人與花如此相似,花就是人的寫照啊!怎樣使學生能夠理解到作者的借物喻人呢?看來還需要循序漸進,找到葵花與邊防戰士的相似之處。

  令我非常遺憾的是:這節課的情感體驗被忽略了。體會戰士的心情與感受時與情感朗讀相脫節,顯得“悟深情淺”。這也是我在教學語文時的一個頑症,即為了能完成既定的每個教學環節,經常擠佔朗讀時間。今後應極力彌補這一缺憾,還給孩子一片體驗情感的天空。

  篇2

  在上課之前,我讓學生們蒐集了課文的相關資料,從崑崙山的環境入手。崑崙山的環境就是邊防戰士生存的環境,也是葵花的生存環境。理清了葵花生長的三個階段後,我把重點放在了文章題目上《葵花之最》,“最”是極限的意思,“葵花之最”就是指葵花中的極致。作者為什麼說這棵“葵花”是極致呢?它達到了什麼極致呢?這正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填空題:“作者說邊防戰士們種的這棵葵花是葵花之最,那麼,它是最*** ***的葵花?”帶著這道題,我和學生們隨著畢淑敏細緻的描寫品讀了課文的字字句句。

  最後,當我請學生們完成這道填空題時,孩子們的答案精彩紛呈:美麗、可愛、獨特、勇敢、頑強、堅持不懈、有毅力、偉大等等等等。這時,我又繼續追問,作家只是為了讚美這棵葵花嗎?請你接著完成這樣一道填空題:“邊防戰士是最*** *** 的人”。學生們的答案同樣是精彩的!葵花就是女兵的化身,女兵從葵花看到了自己。同學們想一想:女兵和葵花有怎樣的相似點?向日葵身上的冰花越結越厚,最後凝固成一方柱形的冰晶。我不知道它是不是世界上最小的葵花,但我知道,它是世界上最高的葵花。同學們這是畢淑敏心中的葵花,老師相信你們每個人心中也有了一棵與眾不同的葵花,現在,你對於“葵花之最”是怎樣理解的?由於預設的問題設計的到位,學生很快找到了花與人的相似之處,教學的效果也達到了預定的要求。

  篇3

  在這周學校開展的“同軌班互聽語文課”教學活動中,我執教了《葵花之最》一文。這對我是一次很好的學習鍛鍊、接受考驗的好機會。

  《葵花之最》選自畢淑敏的散文集《我的故事》。課文借物喻人,借葵花謳歌了守衛在崑崙山的邊防戰士為了祖國和人民,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樂觀頑強的精神。

  教學中我確定了這樣的教學思路:以課題“葵花之最”的“最”字為線索展開教學,抓住描寫這株葵花生命歷程的段落***發芽、成長、開花即被凍死***,體會葵花頑強的生命力,進而體會到作者是借葵花來讚頌崑崙山上的邊防戰士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不屈不撓、樂觀頑強的精神。在聽課活動中,我講的是第二課時。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先讓學生回顧課文圍繞葵花寫了幾件事,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通過各個生長過程葵花的生長,讓學生找到文章重點句段***發芽、成長、開花即被凍死***,並給出自學指導,讓學生找出這三個段落中哪些詞、句能體現葵花生命力頑強。在分析葵花的的特點之後,我有提出了問題葵花和我們的邊防戰士有哪些相同點這一問題,讓學生進行要討論,並昇華主題。

  回顧這節課,我自己進行一下反思:

  一、課堂評價語比較單一,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而且評語缺乏導向性,不及時。

  二、教學環節不夠緊湊,時間安排不合理,造成課堂前鬆後緊。

  三、缺少朗讀的指導。四節課都重視了學生的朗讀,但缺少必要的指導,只告訴學生要讀出葵花的堅強,到底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語速來讀,都沒有進行指導。

  有人說教育永遠是一項遺憾的藝術,的確是這樣,我通過這次活動,切實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意識到自己與優秀教師之間還有很大很大的距離。今後我還要向其他教師虛心求教,希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

葵花之最課後反思
蝶戀花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葵花之最教學反思
葵花之最課文反思
葵花之最課後反思
葵花之最課後反思
最新花點心教學反思範文1000字
最新愛之鏈教學反思範文
最新花點心教學反思範文
最新花點心教學反思範文
最新花點心教學反思案例
楊修之死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