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創新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沒有素材,學生就無法寫出質量上乘的文章,也無法更深刻地表現文章主題。可謂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學生必須學會 找米下鍋 ,掌握 取材之道 。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於成語典故的中考創新作文素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七擒七縱

  建興三年,諸葛亮帶領軍隊到了南中***今雲南,四川,貴州交接地帶***,凡打仗的都勝利了。聽說有叫孟獲的人,是南蠻人所信服的。***因此***下命懸賞活捉他。已經成功了,諸葛亮使他參觀漢軍的兵營陣列,說:“這些軍隊怎麼樣?”孟獲回答說:“以前不知道虛實,因此失敗。現在蒙您的恩使我觀看兵營陣列。如果只是這樣,一定可以勝利!”諸葛亮笑了,放了他使他繼續作戰。七次放了七次活捉。但諸葛亮還想放了孟獲。孟獲說:“漢軍威鎮天下,南方人再不反了。”於是諸葛亮進軍,南方平定。隨後把他的部下還讓他帶領 。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

  【釋讀】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二

  論功行賞

  劉邦消滅項羽後,平定天下,當上了皇帝,史稱漢高祖。接著,要對功臣們評定功績的大小,給予封賞。 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要封他為贊侯,給予的封戶 也最多。群臣們對此不滿,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七十處創傷,攻城 奪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 這時,關內侯鄂千秋把劉邦要講而未講的話講了出來:“眾位大臣的主張是不對時。曹參雖然有轉戰各處、奪取地盤的 功勞,但這是一時的事情。大王與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掉軍隊,只 身逃走也有好幾次。然而,蕭何常派遣軍隊補充前線。這些都不是大 王下令讓他做的。漢軍與楚軍在滎陽時對壘數年,軍中沒有口糧,蕭 何又用車船運來糧食。如今即使沒有上百個曹參,對漢室也不會有 損失,怎麼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在萬世的功勳之上呢?應該是蕭何 排在第一位,曹參居第二位。” 劉邦肯定了鄂千秋的話,於是確定蕭何為第一位,特許地帶劍 穿鞋上殿,上朝時可以不按禮儀小步快走。

  【釋讀】論:按照;行,施行。按功勞的大小給予獎賞。

  【出處】《韓非子·八說》:“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顧譚傳》:“時論功行賞,以為駐敵之功大,退敵之功小。”

  三

  興高采烈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風度翩翩,文才超群。他在《養生論》中主張“清虛靜泰,少私寡慾。”批判當時的縱慾生活和長壽的貪婪心態。南朝梁著名的文學批判家劉勰在《文心雕龍》評論他“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釋讀】 興:原指志趣,後指興致;採:原指神采,後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後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出處】 南朝·樑·劉勰《文心雕龍·體性》:“叔夜俊俠,故興高而采烈。”

 

中考創新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初中語文作文素材成語故事
相關知識
中考創新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中考創新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中考衝刺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中考萬能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高考語文最新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最新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中考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中考作文素材成語典故大全
初中萬能作文素材成語典故
中學語文作文素材成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