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病毒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呢?你知道嗎?有沒有去了解過?下面由小編給你做出詳細的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計算機病毒發展歷程介紹一:

  第一階段為原始病毒階段.產生年限一般認為在1986-***之間,由於當時計算機的應用軟體少,而且大多是單機執行,因此病毒沒有大量流行,種類也很有限,病毒的清除工作相對來說較容易

  主要特點是:攻擊目標較單一;主要通過截獲系統中斷向量的方式監視系統的執行狀態,並在一定的條件下對目標進行傳染;病毒程式不具有自我保護的措施,容易被人們分析和解剖.

  第二階段為混合型病毒階段.其產生的年限在1989-1991年之間,是計算機病毒由簡單發展到複雜的階段.計算機區域網開始應用與普及,給計算機病毒帶來了第一次流行高峰.這一階段病毒的

  主要特點為:攻擊目標趨於混合;採取更為隱蔽的方法駐留記憶體和傳染目標;病毒傳染目標後沒有明顯的特徵;病毒程式往往採取了自我保護措施;出現許多病毒的變種等.

  第三階段為多型性病毒階段.此類病毒的主要特點是,在每次傳染目標時,放入宿主程式中的病毒程式大部分都是可變的.因此防病毒軟體查殺非常困難.如1994年在國內出現的“幽靈”病毒就屬於這種型別.這一階段病毒技術開始向多維化方向發展.

  第四階段為網路病毒階段.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隨著國際網際網路的發展壯大,依賴網際網路絡傳播的郵件病毒和巨集病毒等大量湧現

  病毒傳播快、隱蔽性強、破壞性大.也就是從這一階段開始,反病毒產業開始萌芽並逐步形成一個規模巨集大的新興產業.

  第五階段為主動攻擊型病毒.典型代表為2003年出現的“衝擊波”病毒和2004年流行的“震盪波”病毒.這些病毒利用作業系統的漏洞進行進攻型的擴散,並不需要任何媒介或操作,使用者只要接入網際網路絡就有可能被感染.正因為如此,該病毒的危害性更大.

  第六階段為“手機病毒”階段.隨著移動通訊網路的發展以及移動終端--手機功能的不斷強大,計算機病毒開始從傳統的網際網路絡走進移動通訊網路世界.與網際網路使用者相比,手機使用者覆蓋面更廣

  數量更多,因而高效能的手機病毒一旦爆發,其危害和影響比“衝擊波”“震盪波”等網際網路病毒還要大.

  計算機病毒發展歷程介紹二:

  在巴貝奇的差分機上不存在任何病毒,早期基於電子管的電子計算機,比如說埃利亞特,也不可能有電腦病毒存在。但是Univac 1108,一個很古老的公司,一種很古老的機器,以及IBM360/370機器上

  已經有一些可以看成是病毒的程式存在,比如Pervading Animal 和Christmas tree,因此,可以認為最早的病毒出現在七十年代初甚至六十年代末

  雖然那時候沒有任何人稱這些程式為病毒。一般意義上的病毒***可以執行在IBM PC機及其相容機上***一般認為是在1986年左右出現的。

  從那以後的十五年時間裡,出現了大概6萬餘種病毒,病毒的數量不斷增大,和病毒製作的技術也逐步提高,從某種意義上,病毒是所有軟體中最先利用作業系統底層功能

  以及最先採用了複雜的加密和反跟蹤技術的軟體之一,病毒技術發展的歷史,就是軟體技術發展的歷史。
 

  

計算機病毒發作過程怎麼樣
筆記本顯示器怎麼不亮的原因
相關知識
計算機病毒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
計算機病毒發展歷史是怎麼樣
計算機病毒發展趨勢是怎麼樣的
電腦病毒發展歷史是怎麼樣的
計算機病毒傳播方式是怎麼樣的
計算機病毒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歷程是怎麼樣的
計算機病毒處理教程是什麼
電腦病毒學習教程是怎麼樣的
計算機病毒發展史與防護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