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老師教學隨筆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如何與孩子們相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一:會跳舞的跳跳糖

  本月開展了主題活動“甜甜蜜蜜”,幼兒在這個主題中認識品嚐了各種各樣的糖果。今天,我們品嚐了一種比較熱別的糖果,跳跳糖。小朋友都吃過軟糖、硬糖、QQ糖、棉花糖等等,卻有很多孩子沒有吃過跳跳糖,這馬上就引起了很多孩子的興趣,會跳的糖,那是多麼有趣的呀,個別吃過的孩子迫不及待的說自己吃過這個糖,糖會跳,更加的激發了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這是一個很好的活動,整個活動的過程都吸引著孩子們的眼光,他們喜歡這個活動,所以注意力一直都很集中,但是在活動中發現了幾個問題。

  首先是吃糖,要讓幼兒說出糖是怎麼跳的,還要用動作來表示,就要讓孩子品嚐,用嘴巴來感覺它的跳動,所以給每個孩子倒一點糖在嘴裡花去了較多的時間。等到最後幾個吃到以後在提問,前面吃的幼兒可能就已經忘記什麼感覺了。

  用跳的動作表示出來還存在一些難度,這裡需要教師多引導,表示跳跳糖跳的動作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雙腳跳,那麼可以引出單腳跳,慢慢跳、快快跳等等。聽音樂扮演跳跳糖跳是沒有很大問題的,因為平時拍手也有練過聽音樂輕輕慢慢拍和重重的快快的拍,說明平時的鍛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最後一個環節是給幼兒貼上不同顏色的即時貼,根據老師說的“##顏色的跳跳糖跳起來。”幼兒根據自己的顏色來跟著老師跳。存在問題比較大,大多數的幼兒知道自己是什麼顏色,但是他不能夠根據老師的口令做出反應,還有的幼兒是做出反應了,也很有興趣,但是沒有跟對口令,很純粹的跟著老師跳,可以看出,很多孩子看似對這幾種單色認識了,其實並沒有,所以才做不出反應。這個雖然不是本活動中的重點,只能算是對前面的一個複習鞏固環節,但是沒有達到目的。

  二:孩子的兩面性教育

  最近,通過飛信與家長聊天,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寶寶在家和在園的表現完全是不一樣的。袁新慧的家長,李夢姣的家長…….對我說:“孩子在幼兒園裡,老師說她是一個聰明,懂事的好孩子,自己喝水,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子,自己小便,愛說,愛笑,愛打鬧,愛表現。可在家裡卻是另一個樣子,自私、懶惰,什麼也不幹,也不聽話,可讓家長傷腦筋了”通過調查我發現,有部分幼兒確實有這種現象,是這個樣子的。

  事後,我針對這一現象,認真地進行了分析和反思。我也想出了相應的對策。我們利用教育活動的時間,採取一定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在學校進行教育,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名叫《一個寶寶兩個樣》的故事,在故事裡,說的正是一個寶寶在家裡和幼兒園裡不一樣,在幼兒園愛吃飯,愛勞動,團結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特愛表現自己。可在家裡就不一樣了,不好好吃飯,不愛勞動,什麼事情都得讓爸爸媽媽或者爺爺奶奶幫忙,孩子們聽得很認真,聽完後,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孩子們知道應該怎麼改做,並且用故事表演的形式進行了鞏固,並且把這一形式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每天讓幼兒在表演臺表演這個故事,鞏固加以練習,效果不錯,第二,同時,讓家長在家裡注意幼兒的表現,及時溝通,家園合作,兩管齊下,共同教育。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與家長時常的溝通反映看出,我們這個雙管齊下的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我們並對這段時間表現出色的孩子給予了“小紅花”的獎勵!

  三:當排頭

  每個孩子都有好勝心,不管做什麼事情,都願排在前面,希望得到老師的讚許,就連早晨誰先到園,也要吵吵嚷嚷炫耀半天,這是幼兒園孩子的天性。

  這天下午,我要帶孩子們到院子裡做遊戲,小朋友們高高興興地走出教室,按順序站好隊,只見劉震鴻在隊伍前面推推桑桑想爭當排頭,我便大聲喊道:“劉震鴻你爭什麼?站到你的位置去”。 當時,我的話有點“火”,他低著頭,無可奈何地排到了隊伍的後面。

  做遊戲了,其他孩子一會兒跑到這,一會兒又跑到那,玩得非常開心,唯有劉震鴻不僅不高興,而且還不遵守遊戲規則,在隊伍裡一個勁的攪亂,起初我有點生氣,認為孩子在與我作對,但轉念一想,責任不在孩子,是我把劉震鴻從排頭攆到排尾,違背了他的心理,傷害了他的自尊,難怪孩子會有牴觸情緒。

  幼兒爭當排頭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心理動態,作為教師應該正確的去引導、啟發、教育他,而不是訓斥、指責、批評他。想到這裡,我馬上停止了遊戲,讓大家坐在一起,在全體小朋友面前我承認了剛才對劉震鴻的批評是錯誤的,並告訴大家劉震鴻願意當排頭不是壞事,說明他有上進心,他的想法是好的,如果要遵守紀律,做到不擁不擠,聽老師的口令,積極的和大家開展活動那就更好了,說到這裡劉震鴻終於露出了笑容。

  遊戲又開始了,劉震鴻乖乖地加入到小朋友中間,興高采烈地玩了起來,再也不攪亂了。

  通過這件小事,我想到了很多,爭強好勝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管理方法不對頭,就會傷及孩子的心靈,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我們要時刻把握好孩子的心理特徵,正確的引導孩子們的競爭意識,抑制孩子的攀比心理,使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大班下半期教育隨筆
大班老師教學隨筆
相關知識
大班老師教學隨筆範文
大班老師教育隨筆範文
大班老師教學隨筆
大班老師教學隨筆
幼兒園大班老師教育隨筆
大班老師教育隨筆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教學隨筆範文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教學隨筆範文
中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範文
大班下學期老師教學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