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與酒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茶與酒,自古便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支源。“茶”以為飲,“酒”以為品。茶酒之間,有何聯絡。茶酒文化,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對你有用!

  關於1:茶與酒

  作者:倫子

  茶是一種生活。記得小時候,我家廚房的牆上,掛著一個破舊的皮包,裡面裝的是茶葉和茶子。那是母親從山上親手種下的幾棵茶樹上採來的。春夏時節,母親採下舒展開來的新葉甚至還有一些老葉,細細烘製成名副其實的粗茶;並非母親不懂茶,只是為了製出更多的茶葉,喝的時間更久些罷了,貧苦人家哪喝得起“細茶”。

  到了秋天, 茶樹上結滿了葡萄串似的茶子,母親又採來晒乾,以補茶葉的不足。水燒開了,母親就順手從破皮包裡抓一把深褐色的茶葉或茶子丟進鍋裡,水頃刻變了橙紅的茶,喝起來有股淡淡的甜味,特別解渴。尤其在夏天,紅茶是我們家不可缺少的飲品。

  母親的紅茶滋養著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自從母親逝世後,我再也沒有喝過那樣特別的紅茶了。我知道茶葉店的茶應有盡有,但母親那粗礪而甘美的紅茶,從此註定只能在記憶中分享了。

  在這樣一個春天的深夜,細雨紛紛,沒有一絲睡意,泡上一杯綠茶置於桌上,看茶葉在杯中翻滾浮騰,浮浮沉沉。杯中飄出的淡淡的茶香,沁人肺腹。喝一口,品味著茶味的苦澀、甘甜與香醇。沉溺於“夜涼有微雨,庵靜若無僧”的夜。忽然有一種傷感,人生就如這杯茶嗎?

  是啊!人生如茶,第一道茶苦如初生,為品味人生的苦,我們哭著來到人世間,開始了一生的航程;第二道茶香如愛情,那甘醇清洌的滋味,是人生中最美的經歷,點燃了整個火熱的青春,伴隨著我們的青年、壯年,是我們人生最美、最長的一段;第三道茶淡如清風,不覺間已步入老年,得失榮辱,都已成過往雲煙,人生這杯茶也泡得沒有多少滋味了,清淡如水。

  酒是另一種生活。只有在細品淺斟,用心解讀,方知其深厚的精髓與內蘊。美酒佳釀,從誕生的那一刻起,便註定了它的獨具一格,與眾不同。有白,有紅,有黃,有紫,品種繁多,五光十色;或甘冽,或淡純,或香甜,或酸苦,滋味萬千,回味無窮;可傳情,可助興,可解頤,可忘憂,還可滋生靈氣,助長豪情,千姿百態,魅力無窮。

  “四時春富貴,萬物酒風流”。甘醇的酒,繽紛著悠久的歲月,氤氳著文人墨客的豪爽耿直,彰顯著英雄人物的陽剛粗獷,盡顯人生的另一種風流。飲酒,講究的是一種心情,“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在小小雅齋,清清靜靜中;或青青庭院,幽幽月光下,三兩閨友,團團圍坐,攜寂寥心事,沐如水中月色,讀生命沉浮,品人間的悲歡離合。美景良辰,綿綿佳釀,那情那景絕不遜色於採菊東籬下,石上清泉流了。

  茶與酒不僅能激起文人們泉湧般的才能,還最容易引發出人的各種情感。“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朋友離別之時,一杯老酒,最適合於離別時的愁緒滿懷。而茶,在表達友情時,適合無言的期冀。“茶閒煙尚綠,棋罷指猶涼”,茶也適合散淡不宜群聚,靠茶是不能求得歡聚氣氛的。就如蘇子所擬“從來佳茗似佳人”,欣賞志同道合的細談,彼此間的一切,似乎就在茶水中流轉。不過似乎也有例外,比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綠蟻、新酒、紅泥、火爐、白雪,有這樣多的色彩所構成的溫暖畫面,怡然自適、情趣盎然,其意境似乎更近於茶。飲茶與喝酒不同,它要的是在一種輕鬆優雅的氛圍中與茶的對話。人們常說的“茶須靜品,酒須狂放”,可能就是這個道理吧。

  生活,本身就是一趟心靈的旅遊,有些事只能自己懂,有些話只能給自己說。當一個人孤苦煩悶之時,茶與酒的關係就會更為有趣。豪爽的人會選擇借酒澆愁,文雅內向的人會喝茶解悶。在滾滾紅塵中,期盼的是能夠偷得半日閒,最好還是在細雨綿綿的天氣,關起房間的門,拉上窗簾,一副碗筷,幾盤小菜。酒,不在優劣;菜,不必精緻;人,無須優雅。卸下裝甲,放鬆精神,安安靜靜地聽聽雨聲,品嚐美酒的清香。那些風瀟雨悽的山高水長,已然模糊。只沉靜於一抹淺笑,獨品一人世界的清歡。然後踏著一地的碎片走出去,滿面春風地應對生活。

  關於2:茶酒人生

  作者:黃巨集宣

  萬丈紅塵千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這幅出自於《茶道》的對聯真的極為精緻,精緻得無可挑剔。

  中國有十大名茶,也有十大名酒,而中國男人大多都喜歡茶和酒,還酷愛談茶論酒。實際上,很多人的人生也就是茶和酒的人生。

  我們的老祖宗真的很聰明,幾千年傳承下來了許多經典的文化,這些文化更是世界文明史中不可缺少的珍寶,比如四大發明、琴棋書畫、武術戲曲、說學逗唱……不過,唯恐在茶與酒這兩樣上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和瀟灑自如了。不信?你看,以酒評英雄,以茶談梟雄;以茶酒論個人成敗、述社會榮辱、說國家興衰……論起茶和酒,雖不是國粹,可它幾乎能夠等同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輝煌的文明史,正所謂靜如清茶般之優雅,動如烈酒般之剛烈。這或許就是人生中茶道與酒經的最高境界吧!

  自古以來,關於茶的經典傳說是不計其數,像孫浩賜茶代酒、陳納杖侄、單道開茶飲蘇、苦口師、貢茶得官……關於酒的歷史故事也是數不勝數,像鴻門宴、煮酒論英雄、長安酒會、群英會、千叟宴、杯酒釋兵權、貴妃醉酒、醉打金枝……茶酒如人生,人生亦如茶酒。茶酒始終與五彩斑斕的人生共舞,如慢慢地思量“茶、酒”二字,再細細琢磨自己一生的風風雨雨,你不免會放下一切,莞爾一笑,心甘情願地讓所有的功名利祿付之東流。

  其實,對於茶道、酒經,我都不是很瞭解,只是從書本和生活中耳濡目染了一些,儘管不求甚解,可並不影響我對茶、酒的獨特感受,甚至還有些鍾愛有加!

  客人來了,先敬上一杯茶,後端來一壺酒,其他的似乎都不太重要。我對茶的深刻記憶,應該起源於老成都的蓋碗茶,一小撮茶葉,笑逐顏開的沸水只管沖泡,只要你盡情享用,整個人定會似醉卻醒;還鍾情於北京的大碗茶,一大捧茶葉,一大壺開水,無須做作,粗狂灑脫,野味十足,一個“爽”字貫始喝茶的整個過程。我對酒的痴情,卻起緣於東北嶽父家的小燒,一壺65度的烈酒,一盤冷盤,一捧昨日剩下的花生米,幾個嚼勁十足的豬蹄和一大盆熱乎乎的地三鮮,會讓你覺得生活已經過到極致,那份美美的愜意和真真切切的知足常樂,只有自己的內心才能體會。“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這是古話,對此話,我雖不能完全解讀,但我認定人生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尋茶找酒的過程,從單純的好奇到深深的領悟,再到不懈的執著,以至於我到家和辦公室的第一件事都是燒好開水,沏壺濃茶,然後再開始做事;飯桌上,再多的菜餚我都不屑一顧,鍾愛的卻是一瓶白酒。

  有人說,熱腸如沸,茶不勝酒;幽韻如雲,酒不勝茶。喜品茶的是隱士,愛喝酒的是俠士。茶越品越香,心越品越靜;酒越喝越暖,情越喝越深。古往今來,文人俠士無不愛酒,李白斗酒詩三百,長安市上酒家眠。酒還是逍遙江湖的俠客,沒有酒,哪會有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哪會有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哪會有劉邦的《大風歌》?哪會有白居易的《醉吟先生傳》……俗話說,沒茶不成客,無酒不成席。不過,對於酒,你千萬不可以貪杯,小飲怡情,多飲傷身;來日方長,好自為之。茶不一樣,那是隱居山林的高人的最愛,諸葛亮獨自隆中品茶,胸中卻裝滿天下大小事。“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歷歷?”的感覺是酒;“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的意境是茶。我也愛酒,我也愛茶,不過,比起李白,比起諸葛亮,我實在是相差甚遠了。

  品茶講究的是“寵辱不驚,任憑窗外花開”!人生就像一杯茶,平平淡淡是它的本色,苦澀是它的歷程,清遠的芳香和無窮的回味是它對愛茶人的饋贈;細品人的一生,恰似品茶,看似苦澀,可香味盡在其中。一杯上等的好茶,色清而味甘,淡香而微苦,一個“香”字便概括了有緣人一生的追求,一個“苦”字便蘊含著無懈的奮鬥。所不一樣的是,溫水衝沏的茶,平平靜靜,波瀾不驚,平淡無奇,沒有激情,沒有動感,更看不到幻舞跳躍的茶葉,也聞不到清雅的幽香;而沸水衝沏的茶,卻是洶湧澎湃,氣宇軒揚,在一遍又一遍的翻騰、踴躍下,溢位精華,也舞出完美的人生。

  人生也像一杯酒,雖然剛烈,也有柔情。喝茶,是修心養性的雅緻;喝酒,是個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會喝茶和喝酒的人絕不會真正懂得生活,他們都會一口將其吞下,就像喝白開水,一個“糊里糊塗”貫穿整個前後;懂茶和懂酒的人都深深懂得“品”這個字的厚重,只有慢慢的品,慢慢的回味,才能感覺出茶酒的韻味,就像品味酸甜苦辣的人生,唯有經歷之後,才可以在心底悟出生活的真諦,才可以懂得取捨……

  人生的路總是那麼漫長,所有的人只能陪你一程!好日子和壞日子,就像杯中的茶和酒一樣,都是有一定比例的,不可能天天是好日子,也不可能天天都是你想象的那麼糟糕!唯有心中的希望和大愛不能消失,有盼頭的日子,有愛的日子,有陽光的日子,有茶和酒的日子,即使再壞,也會充滿了幸福和安寧。

  在人生路上,不能自己獨自行走,那樣會很孤單,需要有個人、有件事來陪伴你我,那個人是你嗎?是茶?還是酒?也許什麼都是,也許什麼都不是!

  關於3:千紅一窟與萬豔同杯

  作者:秋葉秋楓淚

  茶與酒,自古便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支源。“茶”以為飲,“酒”以為品。儘管“茶”與“酒”在中國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演化,但“茶”與“酒”卻與國民的生活聯絡日益緊密。飲茶與品酒不僅是兩種生活方式,也是中國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

  飲茶,重點不再茶上,而在乎“飲”,品酒亦是如此,品酒的重點不在酒上,而在乎“品”上。“茶”與“酒”也分好壞,這也就導致“飲”和“品”是有所不同的。好茶與好酒,在經過一番的“飲”和“品”後便自然有所不同。

  正如此言,茶亦好“飲”、酒而好“品”。茶有“茶道”,酒有“酒禮”。在中國,飲茶有道,品酒有禮。無論是茶還是酒,經過歷史的發展,現在逐漸演變出繁多的品種。就拿“茶”而言吧,在中國就有盛產於杭州西湖的“西湖龍井”、盛產於洞庭湖的“碧螺春”、盛產於安徽黃山附近的“黃山毛峰”等等名茶。由於地域和製作手法等因素的不同,造就了各種茶在就飲的方式方法上各有不同。“酒”,亦是如此。

  就歷史古老而悠久的中國而言,“飲茶”和“品酒”紛繁複雜,卻與國民生活休慼相關。然而在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中,茶與酒卻有著另一番滋味。與現實不同,與文藝更近。

  就拿“千紅一窟”與“萬豔同杯”這兩個出現在《紅樓夢》中的名詞而言吧,“千紅一窟”便是關於飲茶,而“萬豔同杯”則是關於品酒。從書中賈寶玉夢入警幻仙境並被警幻仙子引入境地的一番待客橋段說起:

  “大家入座,小丫鬟捧上茶來。寶玉自覺清香異味,純美非常,因又問何名。警幻道:“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此茶名曰‘千紅一窟’。”

  “……寶玉看畢,因又請問眾仙姑姓名:一名痴夢仙姑,一名鍾情大士,一名引愁金女,一名度恨菩提,各各道號不一。少刻,有小鬟來調桌安椅,擺設酒饌。正是: 瓊漿滿泛玻璃盞,玉液濃斟琥珀杯。 寶玉因此酒香冽異常,又不禁相問。警幻道:“此酒乃以百花之蕤,萬木之汁,加以麟髓鳳乳釀成,因名為‘萬豔同杯’。”寶玉稱賞不迭。 ”

  千紅一窟,此為茶中上品;萬豔同杯,亦為世間稀有。曹雪芹前輩妙筆生花,雖將茶和酒造就得引人入勝,恐怕也是誇張手法。然而細細讀來,千紅一窟與萬豔同杯在曹雪芹筆下卻是別有一番滋味。細細思量,曹雪芹前輩著寫《紅樓夢》便是悲情和悲劇的基調,那麼茶與酒自然也被賦予相應的藝術手法和韻味。僅就“千紅一窟”與“萬豔同杯”這兩個詞語而言,代表的絕非僅僅是茶和酒而已。《紅樓夢》是一本曠世奇書,更是一部集社會和家族的濃縮劇。

  “千紅一窟”,在脂硯齋批註一書中,旁邊批註“隱哭字”,即表示“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也就表示曹雪芹前輩借“千紅一窟”這杯茶中上品來暗示賈府日後衰敗,眾人落得只有哭泣的下場。當然“千紅”也可以直白理解為賈府上下各位粉妝玉琢的小姐,雖萬千女子、粉紅玉出,卻也最後落得悲傷哭泣的下場,各自命途多舛,結局難料。正是如此,才有“三春去後諸芳盡”的淒涼。更有勝者可以理解為林黛玉的眼淚,黛玉嬌弱多病、美若芙蓉,更是拿一生的眼淚來還他,自是哭得最厲害的,因而也見得她對寶玉的真情。因此,在藝術手法上映襯了那 “木石前盟” 的情比金堅。

  “萬豔同杯”中的“杯”在此書中諧音“悲”。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警幻仙姑讓他飲的茶名為“千紅一窟”,是“千紅一哭”的諧音,又讓他飲“萬豔同杯”的酒,諧音“萬豔同悲”。暗示了書中的女子們才華出眾卻命運多舛。縱使千般妙齡才女,亦是抵不過宿命糾葛。元春去世後,家道中落。王熙鳳落得狐悲身死、迎春為父抵債而被孫紹祖虐待而亡、探春遠嫁海疆、惜春出家為尼、黛玉淚盡香消、妙玉為強人所擄、寶釵抱憾空房、史湘雲亦是遠走、秦可卿身先早亡、巧姐流落人間。十二釵最後終沒落得好下場,可惜了,正應了那句“樹倒猢猻散的俗語”。

  作為文學大家的曹雪芹前輩,寫就的《紅樓夢》一書不僅僅是為了揭露一個家族的衰敗,更深層次的是揭露當時社會的某些醜陋現實。

  曹雪芹前輩在寫道茶與酒時用到了“千紅一窟”與“萬豔同杯”兩個自攥名詞,一來是運用誇張手法,二來是為後文作暗示與鋪墊,三來是藉此茶此酒的製作手法來揭露當時封建社會賞的某些醜陋現實。“此茶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靈葉上所帶之宿露而烹。此酒乃以百花之蕤,萬木之汁,加以麟髓鳳乳釀成。”這兩句介紹了茶和酒的來源與製作過程。如果僅僅為了呈現賈府衰敗、多才粉妝女子命途多舛的下場,完全不需要介紹此茶此酒的製作過程。因而曹雪芹前輩另有所指。

  賈寶玉作為上層貴族的傑出代表,不僅僅因為自身的叛逆性格和堅貞的寶黛愛情而受人青睞,更因為曹雪芹前輩借他的形象展現了一個上層權貴身上的某些“瑕疵”。“千紅一窟”與“萬豔同杯”不僅製作複雜,更是人間少有。因而在某種程度上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奢靡現象,以及窮奢極欲的貪戀享受。貴族生活的奢靡反襯出下層窮苦人民的困苦與倍受壓迫,底層人民為貴族提供了過度的物質享受,這也就導致了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甚至封建地主階級的不斷膨脹,以至於在物質上追求“千紅一窟”與“萬豔同杯”。

  茶與酒即是下層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上層貴族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是,上層貴族對生活的過度享受導致了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以及社會的明顯分化,最終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千紅一窟”與“萬豔同杯”是《紅樓夢》裡的稀世珍茶與珍酒,更是上層權貴風塵奢靡的有力佐證。

關於安靜的散文
寫春的抒情文章
相關知識
茶與酒的文章
寫酒的文章
關於白酒的文章
感恩與愛的文章
關於滿月酒的文章
關於酒的文章日誌散文
中國茶文化茶與生活的文章
茶與月餅的文章
茶道與人生的文章
茶道與養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