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業創業名人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隨著智慧手機等移動終端產業的急速發展,與之相配套的移動網際網路服務產業也正在走向發展的快車道。然而,我國移動網際網路創業者面對的是一個充滿陷阱與挑戰的無聲戰場。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雖然說原漿酒的客戶群比較小,但是隻要每年積累幾百個固定的客戶,幾年下來就是一個不小的數目。這是一個長久的生意,所以說,網上賣原漿酒的前景還是很廣闊的。”江蘇省宿遷市首屆“金種子”網路創業大賽十強選手胡光永在和客戶聊天時說道。

  胡光永個頭不高,面板略黑,其樸實的外表下透露著滄桑和執著。回憶起當年網路創業的經歷,他感慨萬分。

  漂泊流浪的“擺攤哥”

  “大概在,我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到上海、南京打工。那時候一沒文憑、二沒手藝,不管到哪個工廠都只能打雜,吃了很多苦。”胡光永說。幾年後,胡光永在南京的一家飯店穩定下來,但依舊是打雜。在下班的路上,胡光永經常會路過一個夜市,他偶爾也會去夜市逛逛。

  “當時我發現很多地攤的生意都還不錯,就想著自己也擺個地攤,說不定是個不錯的選擇。”帶著對未來的憧憬,胡光永從飯店辭職,到批發市場批發了幾張明星畫報就開始擺起地攤來,但是明星畫報早已成了“夕陽產業”,他賣的明星畫報基本上無人問津。

  “那時候我就意識到,不能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生意。經過仔細觀察,我發現逛夜市的女性比較多,而且幾家小飾品攤的生意都特別好。”後來,胡光永就賣起了女性小飾品,而且生意非常紅火,這讓他十分有成就感。

  “雖然擺攤可以賺錢,但是一到下雨下雪天,我就沒事可做了。”這種擺攤的生活,讓胡光永有一種漂泊感。

  勤勤懇懇的淘寶賣家

  “你這個東西不錯,不如拿到網上去賣。”8月的一天,在網咖做網管的李佳***化名***路過胡光永的小飾品攤,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隨口的一句話引起了胡光永的注意。

  “在網上賣東西能行嗎?”當時,只有初中文憑的胡光永對“網路”一詞還很陌生。

  “我在網上賣過東西,後來生意不怎麼好,但是店鋪還在,要不把你的東西拿到網上賣?”李佳說。

  “好啊,那咱們就試試。”胡光永興奮地說。於是兩人合計了一下,花幾百塊錢買了一臺電腦,開始做起網店來。從此,胡光永開始稱李佳為師傅。

  “***前,在淘寶上賣東西還是很容易的。當我們上架第一個貨品時,就已經有人來諮詢了。”回憶起第一次接觸淘寶,胡光永依然很興奮,“小飾品的圖片剛剛放到網上,就有顧客來諮詢了,這讓我覺得很神奇。”

  在李佳的幫助下,胡光永的小飾品在兩個月內通過網路賣出去了80多件。

  “後來我們網店的生意越來越火,師傅一個人已經回覆不過來顧客的諮詢,於是我也開始學電腦。”胡光永笑著比劃了一下自己剛開始用“一指禪”打字的模樣。經過一個多月的刻苦努力,胡光永從對電腦的一竅不通,成為了同時可以回覆三四個顧客諮詢的淘寶賣家。

  “在網上開店比在外面擺攤好多了,風不打頭雨不打臉。”胡光永笑著說。,他徹底放棄了擺攤的流浪生活,開始專職做起了淘寶賣家。每天坐在電腦前,他的十個手指頭被電腦鍵盤磨出了繭,打包商品累到腰痠背痛,但看到訂單從每天幾十筆到幾百筆,胡光永覺得再苦也值了。

  穩紮穩打的百萬富翁

  “小飾品要跟著流行走,所以我們經常更換產品。後來由於訂單越來越多,我根本沒有時間去觀察市場流行什麼。最後,我們決定轉型,開始做皮具。”賣了兩年小飾品之後,胡光永和李佳開始賣皮具。

  在皮具生意蒸蒸日上時,,李佳決定融資800萬元開辦一個天貓店,但是胡光永覺得風險太大。“做生意還是要穩紮穩打,最終我選擇了‘單飛’。”胡光永說。

  胡光永離開李佳後,選擇到廣州這個盛產電子產品的城市,在淘寶上賣起了數碼相機等電子產品,生意非常好。

  幾年後,他從一無所有的“擺攤哥”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淘寶賣家,他的十來個網店每年盈利超百萬元。

  去年4月,在家鄉政策的號召下,胡光永回到了宿遷。“在宿遷賣什麼呢?”胡光永陷入了思考,“宿遷最好的資源不就是酒麼?那我就賣原漿酒。”回到宿遷後,他從頭開始。選擇物流,招聘員工,買房子……利用之前積累的網路創業經驗,胡光永的網店生意在兩個月之內就火了起來。

  去年9月,胡光永參加了市裡舉辦的首屆“金種子”網路創業大賽。三個月內,他的網店銷售了100多萬元的原漿酒,併成功獲得了大賽“十強選手”稱號。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次比賽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同時我也想建議打算網路創業的人員,不要想一夜成為百萬富翁,成功需要步步為營,把每個環節都做得滴水不漏,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胡光永說。

  二

  鄧毓博,生,蘭州大學應用數學專業博士,去年9月從蘭州大學資訊學院辭去教職,通過網際網路創業賣蘭州牛肉拉麵。

  11月29日,由鄧毓博及團隊研製的原湯型蘭州牛肉拉麵在網上線銷售,引發關注。其研發和銷售團隊核心成員5人中,有3個博士***其中兩個博士後***、2個碩士,他們之前都有令人羨慕的高薪工作。偶然交流後,他們組成號稱“最高學歷蘭州牛肉拉麵團隊”,做起了牛肉麵的生意。

  三博士兩碩士 自掏50萬創業

  一個理工科博士,為什麼想賣牛肉麵?

  鄧毓博:我是蘭州人,對蘭州牛肉拉麵有特殊情結。去年9月,我在北京做博士後,向共事的中科院博士熊永平抱怨,說在北京吃不到正宗的蘭州拉麵。他是江西人,一向排斥麵食,可他告訴我,他之前到蘭州旅遊時,一次連吃兩碗牛肉拉麵,那是他唯一願意吃的面。當時我倆就琢磨:怎樣做一種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走到哪隨時都能吃到?最初創業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讓身在異鄉的蘭州人能夠吃上一碗正宗的蘭州牛肉麵,解一解鄉愁。

  從有這個念頭,到付諸行動用了多長時間?

  鄧毓博:我和熊永平動了念頭後,對熊永平的老鄉、畢業於哈工大的碩士丁建軍說起,他也感興趣,再和其他朋友聊天,一個山東的博士和一個陝西的碩士也願意參與。今年1月,團隊基本湊齊,3月我們就註冊了公司,正式籌備起來。

  你們的創業資金來自哪裡?

  鄧毓博:前期累積投入50萬元,絕大部分是團隊成員幾年的積蓄。我們接觸過一些風投,但他們興趣不大,只能自己咬牙湊錢堅持下來。

  在籌備過程中,最難的是什麼?

  鄧毓博:最難的還是產品定型的過程。比如,面有很多保鮮的技術手段,乾麵、冷凍面等等,哪種更合適我們?我們幾乎把市面上能見到的所有的面全買回來,挨個和我們的湯去配,看哪一種口感更好。必須選擇一流的食材,牛肉湯熬好後直接真空灌裝至馬口鐵罐頭並高溫高壓殺菌,拉麵要採用低溫晾乾的方式處理,辣椒油一定要用最正宗的蘭州製法,香菜、蒜苗得真空凍幹處理。通過這些方式,才能實現產品在不加任何防腐劑的情況下保質一年,而且口味地道。

  博士賣牛肉麵 不覺得是浪費

  你們整個團隊都是專職嗎?

  鄧毓博:只有我和丁建軍專職“賣面”。丁建軍原在一家上市企業工作,薪酬待遇都非常好,還有企業想挖他,為了全力以赴做這件事,他6月辭職。我也於9月從蘭州大學資訊學院辭職。

  當大學老師是很多人羨慕的工作,你為什麼要辭職?

  鄧毓博:決定辭職,一方面是我不安於過穩定的生活,希望能闖一闖。另一方面,是對正在做的事很有信心。蘭州人對牛肉麵有情結,我在北京待了兩三年,這樣的感情尤為強烈,就想把這件事做起來。當時我們的產品已經步入正軌,我想更加全力以赴,就辭職了。

  其實,在辭職這件事上,家人的壓力還是有的。他們覺得可以邊工作邊做這件事。我告訴他們,要想成功就要專注。最後我老婆、我父母和岳父母都認可了我的決定。學校的領導、同事也都尊重我的決定。

  博士去賣牛肉麵,對自己十幾年的求學經歷來說是不是一種浪費?

  鄧毓博:其實我從沒想過要讀博士,我是個愛折騰的人,讀研二時,一家公司想招我去做人力資源管理,我很感興趣。但當時一位老領導勸說我讀博,留校為學校作貢獻,當時家人也希望我能成為博士,所以我才走了學術道路。

  雖然現在改賣牛肉麵了,但我並不覺得是浪費。社會在進步,以前的傳統觀念認為,有了這樣的高學歷一定要做與之相匹配的事情,才能對社會貢獻出價值。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做的事,當我發現我們的團隊在做這件事上,對社會的貢獻或對實現自身價值更加值當,我會選擇這件事而不是其他。學歷是一個經歷,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可以開闊視野,但這不代表我一定要從事和學歷相關的職業。

  現在是中國最好的創業時代,大家都想幹一點事。我們團隊都認為,不管做什麼,只要能在這一領域做到最好、對社會貢獻最大就好了。如果我在學校工作一輩子都沒做出什麼科學研究來,那豈不是更浪費?所以我更願意去做能夠實現自身價值、為之奮鬥後不會後悔的事。

  讀博時培養的鑽研能力有助創業

  在創業過程中,有沒有用到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

  鄧毓博:我是學應用數學的,丁建軍是學機電自動化的,其他三名團隊成員都是學計算機出身。在確定要創業後,我們立刻查各種資料、上各種食品論壇,尋找能實現我們目標的工藝手段,再一一做對比,每次查完資料就去和技術工人討論。這種鑽研的能力,完全就是我們當初讀博士期間培養出來的。不過,我們的劣勢在於,這種博士思維訓練導致我們有點鑽牛角尖,有時候過於注重細節,這在做產品時會影響進度。

  為什麼選擇在網上賣而不開實體店?你們的面幾十塊錢會有市場嗎?

  鄧毓博:我和熊永平都是搞計算機的,所以對網際網路、電商比較瞭解,要想實現全國都能吃到的正宗牛肉拉麵,就得采取電商的模式。因此我們做產品時也是考慮與這種模式相關,並且要和方便麵區分開。

  我們的定位是中高階,讓在異鄉的蘭州人能吃到家鄉的味道,我認為價格貴也值。照目前的情況看,估計明年5、6月可能實現盈利。

  你們的榜樣或者目標是誰?接下來有什麼打算?

  鄧毓博:雷軍在小米手機的網路銷售模式取得巨大成功之後,進而實現了標準化生產,但是對於餐飲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是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成為食品界的“小米”。明年,團隊計劃投資500萬元建一個生產車間,實現食品的標準化生產,讓想吃蘭州牛肉麵的顧客不僅吃得地道,還要吃得便宜。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網路自主創業青年奮鬥史
網路創業名人的奮鬥經歷
相關知識
網路創業致富名人故事
網路創業成功名人故事
在網路創業致富名人故事
在網路創業致富名人故事
創業致富名人故事
創業成功名人故事
中國網際網路創業名人故事
網際網路業創業名人故事
網際網路自主創業名人故事
創業之路的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