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參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實踐很強的工作。只有結合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關心大學生的合理需要和實際困難,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取得成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

  [摘要]本文對當前大專院校學生日益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建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模式的一些觀點,力圖從校園文化建設及大學生就業等方面入手,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大專院校

  目前國內所有大專院校都開展了心理諮詢的工作,對大學生心理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但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無論是方向還是工作著眼點,都存在許多不足,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發其內在潛能,認真做好心理諮詢工作,注重提高整體心理健康水平已經成為當代發展的迫切需要。

  一、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主要表現

  1.困惑心理。由於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社會的資訊量多而廣,傳播快。這使得大學生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解放了思想。但由於他們年齡尚小,對不斷髮展的新事物缺乏篩選能力,認識事物的盲目性較大。他們不滿足於師長的理論灌輸和技術傳授,不滿足於現成的結論和書本上的東西。這種長期形成的自傲心理,一旦和現實發生矛盾衝突,便會造成心理困惑,帶來痛苦和失落感。

  2.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人在心理上的一種自我暗示,是實現理想願望的心理障礙。大學生的自卑心理往往是由於外形不佳,或學習後進造成的。還有一種不能忽視的是貧困生的自卑心理。貧困生多來自邊遠的農村和山區,進入繁華的都市後,懸殊的貧富差距,給他們帶來了強烈的心靈震顫。這三種類型的學生一旦產生了自卑心理,便會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感覺別人瞧不起自己,自慚行穢。其表現為性格孤獨,缺乏自信,情緒低落,不願參加社會活動及班級活動,嚴重的還會導致頹廢、變態甚至產生畸形心理。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種不良的心理障礙,表現為心理不能相容、行為舉止不合作、嫉妒他人、不能正確對待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從而產生強烈的報復情緒。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逆反心理表現尤其突出。由於他們得不到他人的肯定,在群體中處於劣勢地位,自認為在別人眼中形象已損壞,就自暴自棄,一意孤行,我行我素。逆反心理易造成思想偏激、情緒浮躁、行為過失,甚至會設法攻擊他人。

  二、建構大專院校心理教育新模式

  1.創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式

  實踐證明,任何一門學科都把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作為中心任務,為完成這個任務,教師要善於發現和並充分分析利用學科知識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尤其是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授課中,教師要系統地對大學生介紹增進心理健康途徑,傳播心理調適和消除心理困擾的方法。使學生獲得應對和解決生活中各種常見心理疾病的方法,以樂觀向上、平和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和學習。

  深化教學方式改革主要是堅持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補充,早已被納入到大專院校德育體系,但兩者不能等同,在理論上、內容、工作方式、工作原則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側重於學生心理調適和發展,幫助認識自我,塑造健康人格,發揮潛能,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則主要側重與學生的思想覺悟,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兩者又有著密切的聯絡。學生現在的心理時常出現為戀愛、適應、人際、情感、擇業等方面的問題。而對這些問題追根求源,往往又與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是必要的,有意義的。

  2.注重和諧校園建設,培養新型人際關係

  要加強校園美化建設,將心理健康的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結合起來,努力創設有利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心理環境。第一,做好校園內物質環境的淨化、綠化、美化和亮化工作,創造出一個賞心悅目、輕鬆愉快的校園環境。第二,大力開展豐富多彩和積極向上的科技、文化、藝術、體育、娛樂等活動。第三,加強校風、學風、班風建設。堅持依法治校;規範管理,形成團結、求實、文明、創新的校風和勤思博學、活用的學風;加強班風建設,嚴明班級紀律。優化人際關係,增強凝聚力,提高榮譽感。第四,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網站,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構築一個交流與管理的平臺。學校可充分利用校園網路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心理諮詢服務,瞭解學生的真實心態,消除學生的心理隱患。第五,加強宣傳輿論陣地建設利用校內宣傳欄,廣播等各種傳播手段,宣傳心理健康知識,討論有關熱點問題,在校園內形成“人人關心心理健康,人人愛護心理健康”的良好氣氛。

  3.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要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實踐很強的工作。只有結合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實際,關心大學生的合理需要和實際困難,切實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才能取得成效。那種缺乏人情味,只講大話不辦實事的教育工作,會顯得蒼白無力。解決大學生實際困難是有效預防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途徑。大學生很多心理問題都是由於實際困難得不到解決而產生的。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不應該在心理問題的諮詢和矯正上,而應放在健康心理素質培養和產生心理問題的預防上。

  4.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擇業就業相結合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仍屬於高消費教育,家長花費大量的物力、財力使子女上學,希望子女將來有個穩定工作,解決後顧之憂。學生在校期間努力學習,目的也是為了畢業後能有個施展個人才華的平臺。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大學生最實際的根本利益所在。大學生諸多心理問題的產生都與就業有關聯,抓住大學生就業問題,就抓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

  首先,我們要幫助學生樹立適合市場經濟需要的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總目的,是為了完善大學生思想人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最終為市場經濟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說,處在市場經濟時代的大學生, 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來的陳舊觀念必須根除。這些思想體現為對政府、對單位的依賴,只希望和願意到工作穩定,沒有失業風險的國家機關、大企業工作,不願到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非公有利單位。這種思想與目前我國經濟結構比例是格格不入的。

  參考 文獻 :

  [1]李健.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及對策.教育與 職業,2008,***33***.

  [2]楊彥冰.高職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對策.教育與職業,2008,***30***.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究論文
大學生挫折心理探索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參考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論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參考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參考論文
淺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論文
淺議大學生心理健康維護的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論文
探討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淺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