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篇哲理日誌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我們唯一的悲哀是生活於願望之中而沒有希望。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日誌激勵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趁著還活著,要熱烈地活著

  文|Gayscript

  有人給我私信說程浩過世了。我沒當回事。因為給我發私信的那人我並不認識,而且我前不久剛看到程浩在知乎、豆瓣的動態,心想:怎麼可能?可那人說,他剛剛在QQ上找程浩,是程浩媽媽告訴他的。我立馬去翻程浩的知乎和豆瓣,發現最近最近的動態是在8月17日,四天前。這四天內,他完全沒有動態。而他最後一篇文章說他又感冒了。

  那人還說他剛發私信給知乎團隊了,說希望有些紀念的活動。可我笑笑,覺得已經沒有必要了。因為別人再如何紀念,也永遠不會真正懂他。

  我記得他曾問過我:“電腦上有沒有九宮格輸入法?”我遲疑了下,心想,電腦上要九宮格幹嘛?可又想起他跟我說過,他的病情讓他甚至不能雙手打字,他都是用滑鼠點那個軟鍵盤。我仔細想了想,似乎是沒有的,便幫他在知乎提問了:現在市面上有電腦PC端的拼音九宮格輸入法嗎?製作成本高嗎?可惜似乎市面上真的沒有。

  許多人覺得程浩的許多回答都很好,但你們可知道,當我們在“打擊題主”“求摺疊”抖機靈地搞笑時,他是真的在惜字如金,一字一字都經由深深地揣摩。因為對他來說,打字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可以隨便敲敲鍵盤說兩句風涼話,可他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點下來,你可以試試看有多辛苦。因為不容易,所以分外珍惜,不想浪費每個字的分量。

  還有一回他跟我開玩笑說:“我不是同志。我喜歡姑娘。我還沒談過戀愛呢。”

  我忽然想起大二那年我突發心臟病。那時候並不知道我的心臟病有多嚴重,只覺得胸口撲騰撲騰地跳著,非常劇烈,幾乎要吐出來,眼花、耳鳴,幾乎失去意識。我不懂醫學,以為那是網上常說的心力衰竭,以為我要死了。老師送我去醫院的一路上我都在哭,因為身體的疼痛,更因為內心的恐懼。

  那時候我想,我還沒好好孝順爸媽呢,我還沒大學畢業呢,我還沒工作呢,我甚至還沒談過戀愛呢,就這麼死了,太不甘心。

  我不甘心。我真的不甘心。

  確認程浩死去的那一刻,我想起當年的自己,我忽然覺得,他死的時候一定非常不甘心。還沒談過戀愛呢,還沒認認真真追求一個姑娘呢,甚至還沒好好下床走走路、散散步、看看花園裡的風景、聽聽公園裡的老人們扭秧歌唱小曲,就這樣死了,太不甘心。就算這會兒有再多的人祝福他“好走”,他也一定走得很不好,很不甘心。我們有這樣缺憾的人,早早離開,沒有誰是甘心的。

  當所有人都給我們貼上“正能量”“勵志”“堅強”的標籤,只有自己知道,活著的時候,死去的時候,有多麼不甘心。

  我總是記得亦舒在《喜寶》裡寫著:“我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愛,就要很多很多的錢。如果沒有錢,有健康也是好的。”可卑微如我們,連健康也沒有。

  我每天都會在知乎那個勸慰自殺的回答下收到許多評論說我“堅強”“正能量”“勵志”,我猜想得出程浩肯定也每天都能收到那些評論。可說實在的,我看到那些評論並沒有很開心,因為我總覺得,如果可以選,我寧願不要經受這些苦楚。

  我記得《孽子》裡那個餐廳經理跟李青說:“我們這種人,算是老天爺開我們的玩笑。如果有可能的話,沒有人願意選這條路走。可是現在非走不可,就要理直氣壯地走下去。不要讓那些自以為正常的人,看我們不起。”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相信程浩必然不想成為這樣一個病人,他寧願健健康康的,用雙手打字敲鍵盤,追逐美麗可愛的姑娘,而不是成為一個所謂的“堅強”的人。

  我們“堅強”不是因為想堅強,而是實在是退無可退。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必然不希望我爸一直重病不愈,必然不希望我姐姐無法生育,必然不希望我每天都隱瞞著家人自己真實的性取向,能坦蕩蕩地把心愛的人領回家。

  程浩有個回答說,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喜歡用殘疾人當教鞭,訓誡他人。比如:“某某某這樣子的人都能做到,你有手有腳怎麼不行?”殊不知對於那些殘疾人來說,這是多麼傷痛的事情。

  這就好像許多人說程浩病得這麼重,還能堅持著活下來,值得學習。我爸爸生死未卜,我命途多舛,依然堅持著走下來一樣,值得學習。殊不知每次這樣“讚譽”我們,對我們來說,都是痛的。而且這痛你們永遠無法感同身受。

  我們能鼓勵到你,很欣慰,但請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說了。我自己也會難過。值得分享給苦痛中的人,但絕不是一件值得去炫耀的事。我們希望自己的經歷可以鼓勵別人沒錯,但絕沒那麼病態想去炫耀自己的痛。

  事情已經發生了,不得不這樣做。沒得選。對於你們,可以隨隨便便地活著,對於我們,不努力好好地活著,就真的只有死路一條了。就好像對於很多人來說“人艱不拆”是個很好笑的話題,可只有我們真的人生艱難的人才知道這話有多真實。日子已經這麼苦了,我多看些溫暖的故事鼓勵自己,難道不可以嗎?人生苦寒,所以自己給自己溫暖。

  旁人只把我們的生活當作是“勵志”的故事,而我們自己卻要承受一切喜樂悲歡的苦楚。比如程浩每天都要經受病痛的苦楚,比如現在他的死,比如我每天回家都要看到爸爸的病態,比如將來某一天我心臟病突發,暴斃街頭,或者被父母發現性取向,爸爸被活活氣死?我不知道。我只是得過且過。我只是覺得,若有一天我暴斃街頭,必然是不甘心的。而對於你們許多人來說,不過是“勵志”故事的一點插曲罷了。你們看了,感嘆了,過個三五天便忘了,偶爾想起也不過是“哦,我記得有那麼個人”。

  若是我九泉之下知曉旁人都拿我當“勵志”的例子而非真正地懂我的傷悲,我必然更不甘心。我不要那些“堅強”的標籤,我只要常人平平淡淡的安穩一世。如果有得選的話。

  確認程浩死的時候,我有點難過,眼淚也要掉下來。我不是為他難過。我與他交情很淺,最多會嘆息,但絕不至於難過到哭。我是為自己難過。下班的路上我心裡特別酸,我在想,我有一天死掉的時候,會不會也是很不甘心?

  對於我們這種失去健康的人,活著是一件戰戰兢兢的事情。如果不是這兩年來我心臟病好了許多,我也不知道我要活得多辛苦。可我知道每次我爸病發的時候,他有多麼的不甘心。

  還有那麼多的事情沒有做。程浩。我爸爸。我。

  沒有用雙手打過字。沒有追過一個好姑娘。沒有享受過花樣的年華。

  沒有看著兒子成家立業。沒有孫兒常伴膝下。沒有好好享受安穩的晚年。

  沒有去想去的地方看一看。沒有同最愛的人手牽手走在大街上。甚至沒有認認真真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沒有結過婚。沒有生養過小孩。沒有撫育孩子長大。

  再也沒有可能了。不甘心。

  可我再不甘心也知道,每個人都會死的。有些不甘心沒有辦法改變了,有些不甘心,也許可以改變。已經丟失的健康,這輩子都沒辦法彌補了。可也許旁的事情,是可以不必不甘心的。比如有關生活與夢想。

  不要有一天我死的時候,也將如此地不甘心。我不要在遲暮年華感嘆這些年蹉跎過的滄桑歲月。我不要現在不甘心了,將來還是不甘心。至少有些事情是可以去做的,我不要再浪費虛妄的生命。

  趁著還活著,一定一定,要熱烈地活著。不要在死掉的那一刻忽然覺得還有好多的遺憾,還有好多的不甘心。

  :你可以後悔,但不可停止追逐

  文|小丁兒

  偶然一次在電梯裡聽到兩個公司職員的對話。A向B抱怨她對工作現狀的不滿。雖然薪水不錯,但是365天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學不到其它知識。A又說想要換個新環境,換份新工作。

  今天,我在樓下又碰見了A。這次偶遇距離上次見面已時隔3個多月了。不幸的是她的眉頭緊皺著,看樣子近況依然不太好。這一刻,我腦子裡蹦出了個疑問——她怎麼還在這裡上班?

  許多人都會遇到類似A的情況。特別是在職業生涯中,不足為奇。在工作的時候,或多或少流露出對於現狀不滿其實是件好事兒!一方面說明你要強,懂得上進,希望通過努力將生活改善的更好。另一方面,說明你懂得宣洩內心的負面情緒。時常向朋友或者家人積極的傾訴內心疑惑和焦慮是非常有益於釋放壓力的。同時,你也可以在反饋中摸索出疑惑的答案,安撫焦慮觸發的消極情緒。但我們在宣洩出自己的不滿之後,如果沒有采取任何果斷的行動解決問題,那麼影響我們的負面情緒依舊存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情況會愈演愈烈。

  於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不再抱怨——你開始後悔。每天只有一個念頭24小時在腦袋裡無限迴圈——假如當初不做這個決定,假如當初不應聘這家公司,假如當初我沒有怎麼怎麼樣……理所當然,你不假思索的做出了一個決定,你以為這個決定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或者你曾深思熟慮過,你以為它非常明智——你的“以為”適得其反後,你倍加懊悔,你希望時間可以倒退,你恨不得自己能夠穿越時空親自去糾正自己的過失。那麼問題來了,有這個必要嗎?

  人類對於“對”與“錯”兩個概念的認知在成長過程中的最初期就已逐步形成了。嬰兒在學習爬行的階段,因本身尚不具備辨別危險的能力,所以只能依靠張望父母的表情判斷。如果父母的表情是愉快的,那麼他會大膽的往前爬。如果父母的表情是嚴肅的,可能他就會換個方向。再比如,如果寶寶做了一件其父母認為是錯誤的事情,那麼他會得到懲罰。相反,如果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那麼他會得到表揚。長大後,我們將一切等同於“錯”的事情毫不猶豫的拒絕掉,為了自己認為是“對”的事情不懈努力。

  後悔,就是等同於“錯”的其中一件情。故事的結局也就不言而預——我們開始厭惡、疲憊、憤怒、懊悔。可故事的結局並非只有一種!因為做錯了事,因為選擇的失誤,因為其它因素,我們的人生履歷多了一筆財富——從那天起,我們長大了,成熟了。同樣的,也就是從那天起,我們學會了在鏡子中看到了一個並不完美的自己,這多麼幸福!

  大家都是第一次來到地球。每天,我們學著如何交流,學著如何獲取,學著人類必備的一切技能。這些都是我們經歷的“第一次”,甚至是為人父母!孩子剛剛出世,我們毫無經驗如何去做一對兒稱職的父母。不過,我們懂得學習如何將責任轉換成孩子需要的愛和關懷——憑什麼我們要怪罪這麼善良又勤奮的自己!我們應該學著對自己寬容!我們應該懂得別後悔“後悔”了,不如去改變你不滿的一切!

  《當幸福來敲門》中的WillSmith從未停止追求屬於自己和兒子的幸福。不過,他也曾以為年輕時的自己可以賣掉一臺臺昂貴又不實用的醫療器械而發財——和兒子蜷縮在地鐵公廁的那晚,他一定後悔了。

  或許某一天,我與A再次偶遇。不!我希望我再也不會與她偶遇了。

  不要抱怨,不要後悔,去尋找能夠改變的契機,追逐屬於你的幸福。

  :如何堅持每天學習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很多人還制定了一個詳細的學習計劃。但很少人把自己的學習計劃堅持下去。通常是剛開始的時候,每天都能堅持學習。堅持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然後就會每天變成二天/三天或更長的時間,慢慢會發現自己已經放棄自己的學習計劃。你會發現這種事情每個人都會遇到,包括我自己。而放棄的原因總是多種多樣,就象以前說過一句話,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會找到一個藉口。如果你沒有看過這個故事,推薦你看一下。

  每天堅持學習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我以前在書上看到過一個行為科學研究的結論: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只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為都是習慣性的。當花上一段時間把你的學習計劃變成自己的習慣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離目標越來越近。

  你可能聽到過21天左右能形成一個新的習慣的說法,但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情況。但這個週期根據不同的人和習慣而變化,週期從幾天到幾個月不等。不管這個週期要多長時間,一般都要經歷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變,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階段:此階段的特徵是“刻意,自然”。你已經覺得比較自然,比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還會回覆到從前。因為,還需要刻意要提醒自己改變。

  第三階段:此階段的特徵是“不經意,自然”,其實這就是習慣。這一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定期”。一旦跨入此階段,你已經完成了自我改造,這項習慣已成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會自然地不停地為你“效勞”。

  以下幾個建議可以幫助你更好的養成習慣:

  1.每天的時間要適度,找到適合自己強度的時間。你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每天的學習計劃。你以前從來沒有學習連續學習一個小時以上,就不要制訂一個每天學習2或3個小時的學習計劃。你可以把它變為每天學習半小時或一個小時。再把半小時或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拆分為每次10分鐘或20分鐘,更容易每天堅持下去。

  2.把每天的學習計劃放在首要位置。你可以每天早上提前起來10分鐘或半小時,用來完成學習計劃。儘量把每天的學習計劃放在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你可以充分利用早上的時間來完成你的學習計劃。

  3.充分利用零散時間來完成你的計劃。有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很忙,無法拿出整聲的時間來學習。這時你可以學習利用零散的時間段來完成你的計劃。如上下班做車的時間,午飯時間,排隊的時間等一些小塊的時間。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經典正能量人生勵志語句
關於悲傷的勵志日誌
相關知識
勵志篇哲理日誌大全
勵志篇哲理日誌
比較勵志的哲理日誌短文
比較勵志的哲理日誌短文
勵志人生哲理日誌3篇
勵志人生哲理日誌3篇
寫一篇勵志學習的日誌
小學勵志的作文日誌精選5篇
小學勵志的作文日誌精選5篇
勵志的哲理小故事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