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哲學複習資料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政治哲學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點,高三學生在複習時可以對知識進行整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認識的深化與發展原理

  ①認識過程有兩次飛躍: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發揮思考的作用,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人們把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並接受實踐的檢驗,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②任何一個具體的認識只是對整個世界一個層次上的認識、一個方面的認識、一個發展階段上的認識。人們應當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認識,擴充套件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認識需要深化和發展。

  ①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再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斷髮展和豐富。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②在學習中應該由少到多、由淺入深,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絡,多問為什麼,層層深入,逐漸擴充套件。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錯誤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阻礙作用。③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否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是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觀點。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是兩種根本對立的歷史觀。

  ①社會主義制度的存在,決定了我國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觀念等社會意識是以維護我國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為根本特徵,決定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②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人們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開拓進取精神大大加強。③誠信是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黃金規則,信用機制是市場經濟有序發展的基礎。④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二

  主次矛盾原理

  ①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的程序。主次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②辦事情要善於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解決主要矛盾;要學會統籌兼顧,恰當地處理次要矛盾。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①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各項工作都要服從和服務於這個中心。②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必須高度重視在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存在的種種矛盾、困難和問題,堅持經濟與社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

  矛盾主次方面原理

  ①矛盾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賴,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②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①在我國現階段,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但公有制經濟居於主體地位,所以我國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②“一國兩制”沒有改變我國的社會制度性質。③正確認識形勢和估計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點,處理好人際關係。對缺點和錯誤要防微杜漸,對成績和勝利不要驕傲自滿。

  發展的原因原理

  ①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②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根本原因、源泉。③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④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①社會的發展是由社會內部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推動的結果。②我國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把立足點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礎上,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於依靠自己的發展。③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④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既要“引進來”,又要“走出去”,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⑤技術引進的關鍵是消化和吸收,把引進和開發、創新結合起來;利用外資要堅持平等互利原則,量力而行。

  發展的狀態原理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結構和排列次序的變化會引起質變。②用量變引起質變的觀點看問題。堅持適度原則,不失時機促成飛躍,重視量的積累,學會優化結構。

  ①青年要把理想和苦幹精神結合起來,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才能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②我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應當腳踏實地、有步驟、分階段地一步一步地去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目標。③企業要優化結構,提高勞動生產率;學習要優化時間配置,提高學習效率。

  發展的趨勢原理

  ①事物發展的趨勢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②正確對待人生和社會發展中的困難和挫折,堅信前途是光明的,準備走曲折的路。

  ①要站在發展的立場上,支援改革等新生事物,促進其發展壯大。②既要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又要學會正確對待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的困難,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與社會主義的改革大業緊緊聯絡在一起,做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③要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堅信光明的前途,才能滿懷信心地戰勝困難和挫折,向著正確的人生目標邁進。

  認識的根本任務原理

  ①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②實現認識的根本任務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備兩個條件:在實踐基礎上佔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運用科學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③科學的思維方法包括分析與綜合的統一,想象與創造性思維。

  ①企業經營者必須抓住生產要素間的內在聯絡組織生產。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舉鄧**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③我們在認識事物時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關心瞭解課本以外的社會實際,正確認識其本質。

  三

  矛盾普遍性原理

  ①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創造條件促成良好的轉化,限制條件防止不良轉化。②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於全面分析矛盾,堅持兩分法、兩點論一分為二。反對一點論,防止片面性。

  ①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把改革開放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統一起來,並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這個中心。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統籌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區域性利用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

  矛盾特殊性原理

  ①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事物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反對“一刀切”、“一風吹”、千篇一律。

  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實現現代化、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擴大對外開放的關鍵階段。②企業的發展必須既面向市場,立足市場,又加強科學管理,抓緊技術改造。③我國社會生活中,處理各種矛盾要特別注意區分矛盾的性質,堅決打擊各種犯罪活動,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

  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原理

  ①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相互聯結,相互轉化的。②正確認識事物,遵循“特殊—普遍—特殊”的認識秩序。學會科學的工作方法: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化都是基層創造出來的經驗,黨總結出帶有規律性的東西,用來指導全國。②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誕生了20世紀中國兩大理論成果——毛主席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找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道路。

<>的人還:

高三政治常識複習資料
高考政治複習經濟生活答題模板
相關知識
高三政治哲學複習資料
高二政治哲學複習資料
高三政治哲學複習策略總結
高三政治哲學複習提綱
高三政治常識複習資料
高中政治會考複習資料哲學部分
高考政治哲學複習提綱
人教版高二政治哲學複習提綱
高二政治哲學複習提綱
高二政治哲學複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