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農民創業就業經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創業就是賺錢,人要有夢想,需要敢闖敢幹。這是很多年輕創業者的內心寫照。看看那些返鄉創業的經歷,感受他們的精神,堅定自己的創業意志。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一

  養鹿能手高培德

  養殖梅花鹿賺錢嗎?近日,筆者來到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灌區紅旗農場六分廠的巨集德梅花鹿業養殖場,200多隻梅花鹿體態秀美、角姿英俊,十分惹人喜愛。說起這些小鹿,那可都是巨集德梅花鹿業養殖場老闆高培德的“寶貝”,每天他都會早早地來場裡看這些“寶貝”。

  聽見說話聲,“躲”在室內的幾隻梅花鹿立刻從地上站起來,緊緊挨在一起。高培德說,雖然梅花鹿已經馴養了多年,但還是很怕人。在養殖區內,筆者看到,養殖區是相互隔開的,梅花鹿所在的房間約有200平方米,分為休息區和活動區,每個“套房”裡都養著十幾只梅花鹿,而這樣的“套房”有十幾個。

  雖然擁有多年的養鹿經驗,但是一入門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價格***。高培德對筆者說:“剛開始養殖的時候,一隻母鹿產一隻小鹿才一百到二百元,鹿茸那時候才四百多元一斤,這樣算下來,養一隻鹿就得賠個五六百元錢,一賠就是六七年,但是既然選擇養殖梅花鹿賺錢的道路,我沒想過放棄,就算賠錢我也養,多大困難我也得堅持。”

  堅持不是盲目的幹挺,而是在觀望中依靠科學養殖,並將思想付諸行動。為了摸索梅花鹿的飼養習性,高培德總是早起晚睡,每天細心照料鹿群,不但向縣裡畜牧水產局的技術專家請教,還專門請了一位飼養員指導飼養。幾年下來,高培德在養殖上總結了很多經驗,通過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不僅挺過了價格低谷期,還壯大了自己的養殖規模。

  從小規模飼養幾隻,慢慢發展到十幾只,如今已養殖梅花鹿230只。前幾年,高培德在紅旗總廠租了地,建起了一個4000多平方米的欄舍和管理用房,辦起了家庭養殖場。現在他的鹿茸基本上是客商上門收購,時常供不應求。經過幾年的艱辛和摸爬滾打,高培德已經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梅花鹿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梅花鹿養殖賺錢能手。

  農民日報:北鹿南養好賺錢

  “別看梅花鹿個頭很大,但膽很小,警惕性很高,一有動靜就會亂跑。”7月6日上午,走進四川省仁壽縣滿井鎮鑫雅鹿場,“鹿老闆”範蝶就囑咐筆者,雖然是人工馴養的梅花鹿,但還是很怕人,進去後不要鬧出大動靜。

  2006年範蝶辭掉了醫藥公司的採購工作,帶著自己多年攢下來的積蓄,在朋友的引薦下,來到中國梅花鹿之鄉,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承包了30畝地,先引進80頭梅花鹿,開始自己的養鹿之路。

  在遠離家鄉的東北養殖梅花鹿,範蝶放不下家裡的老人和孩子,一年總要往家裡跑幾趟。通過一番考察後,他萌發了把梅花鹿遷到仁壽飼養的念頭。2012年9月,範蝶將10頭梅花鹿從東北運回了仁壽,進行試養。

  “梅花鹿比較好養,對吃喝都不挑剔。主要飼料是青草以及玉米、麩皮、米糠等。”範蝶介紹:“在老家養鹿也有很多好處,空氣好、水源好,特別是水草豐富,加上四川境內少有鹿場。”引進梅花鹿後,範蝶就一天都沒有消停過,每天需準備足夠的無汙染青飼料;清理場內的衛生;特別是鹿病的防治和繁殖,在一年多的養殖過程中,他慢慢地摸索出在仁壽本地養鹿的經驗,去年他又從東北運回了90頭梅花鹿。

  “在南方飼養梅花鹿飼草豐富,飼料成本低,由於氣候的原因,鹿子的長勢要比北方高出近一半,在北方鹿茸一年只能收割一季,在南方可以收割兩季。”範蝶自信地介紹:“一頭3年齡的公鹿,通過產鹿茸、鹿血一年有3000多元的純收入,一頭母鹿一年下一次仔,飼養半年就有2000多元的純收入。今年上半年,我的90多頭梅花鹿取鹿茸,產量很不錯。按照市場價格來算,鹿茸每公斤6000-10000元、鹿茸血每公斤2000-3000元,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收入,養殖梅花鹿還是挺賺錢的。”

  二

  夫妻倆養鴿子年利潤百萬

  膠州膠東街道辦事處朱家寨村的孫立國夫婦,在偶然的機會發現養鴿商機,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每年10多萬隻鴿子銷售到島城市場。由於養殖的鴿子供不應求,每年的利潤達到百萬元。眼下,致富後的孫立國有了更大想法,除了擴大規模增加蛋鴿養殖數量外,還將對鴿子進行深加工,對於愛好養鴿的村民,他願意免費傳授鴿子養殖技術,帶動更多人致富。

  夫妻倆改行養殖鴿子

  記者在朱家寨村的國霞養鴿場看到,一隻只白色的鴿子在籠子裡悠閒地吃著飼料。據孫立國介紹,他原先從事過很多行業,開過半掛車,開過收割機,經營過飯店,養鴿子之前還販賣辣椒。

  2001年初,他到威海收購辣椒,偶然間看到有家大型規模化養鴿子企業,當時就萌發養殖鴿子的念頭。剛開始父母覺得風險大並不支援他的想法,但妻子卻非常支援他,於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購回600對“美國白羽王”和“泰森”種苗,由於缺乏養殖經驗,養殖的鴿子生病了不少,好在及時請教專家,到了年底一算賬,鴿子數量增加了不少,還小賺了一筆,讓他對養鴿信心倍增。

  一年出籠10萬隻乳鴿

  “養殖鴿子有很多學問,剛開始我不懂,都是一步一步琢磨出來。”孫立國告訴記者,鴿子喂原糧,只要把小麥、玉米、高粱、豌豆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比就行,不需要加工,再配以中沙、貝殼粉、骨粉、魚粉和紅土等礦物質,讓種鴿多產健康蛋、促進乳鴿快速增長。他還安裝了自動飲水器,全自動喂料機,既節省了人力,又減少了飼料的浪費,降低了鴿子的餵養成本。現在每月至少出欄上萬只乳鴿,由於鴿子不適合長途運輸,他養殖的鴿子主要銷售到島城市場和周邊的高密、諸城等地,一年下來至少能出欄10多萬隻。

  “今年的飼料比往年便宜,鴿子的利潤自然增加了不少,每隻鴿子的利潤在7元左右。”孫立國說,自己養殖鴿子的品種是“美國白羽王”,因繁殖率高,宰殺褪毛後皮色和肉色好,非常受客戶的青睞,每年向他購買種鴿的養殖戶也有很多,每對種鴿的售價在120元左右,每年的利潤近百萬元。

  “下步我打算再擴大規模,對鴿子進行深加工,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到全國各地。”說起今後的養殖規劃,孫立國信心滿滿地說,爭取在三至五年內,將養鴿場發展成為山東省內最大的鴿子養殖基地和種苗基地。現在他已經成立養鴿專業合作社,他願意免費傳授養殖技術,讓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

返鄉農村就業創業成功故事
返鄉農民創業就業經歷
相關知識
返鄉農民創業就業經歷
返鄉農民創業就業經歷
返鄉農民創業就業故事
返鄉農民創業就業故事
返鄉農民創業就業事蹟
返鄉農民創業就業例項
返鄉農民創業養殖致富史
返鄉農民創業成功經歷
返鄉農民創業代表事蹟
返鄉農民創業勵志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