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老闆網路創業經歷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隨著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年輕人網際網路創業既面臨巨大的機遇又面臨一定的挑戰。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的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

  合肥“三瓜公社”,一個做生態農業的電商,在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的一個小村莊裡,圍繞民俗、文化、旅遊、餐飲等多個領域,綜合現代農特產品生產、開發、線上線下交易、物流等環節,正嘗試走出一條資訊化時代的網際網路+農村的探索之路。

  一個米其林大廚的農村生活

  這是位於合巢經開區東窪村裡一片不到3000平米的廢棄廠房,牆上痕跡斑駁,當年留下的“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生產標語依然在目。小院裡擺了幾對造型別致的桌椅,又開墾了一個小菜園,在一個鵝卵石小水渠圍成的窪地裡,番茄秧苗已經攀起長藤。

  “這些都是我們自己做的。”此間的主人陳耀說。材料就地而取,鵝卵石、磚頭乃至水渠裡的水草,都是從村子裡蒐集而來。經設計師統一設計打扮之後,這個荒廢的地方重現生機。

  陳耀的本來身份是米其林的星級主廚。集團公司的一紙調令,他就從酒店老總變成了“三瓜公社”專案負責人,他則更願意稱自己是“南瓜村長”。

  “來,什麼話都等會說,先嚐嘗這隻瓜。”甫一見面,戴著一副圓邊眼鏡、腦瓜鋥亮的“南瓜村長”陳耀,像個熱情好客的老農。

  桌子上的大果盤裡,切好的香瓜和小番茄紅綠相間。三十多度的高溫天,我壓下滿腹的問題,一片瓜入肚,涼沁心脾。

  我突然有點明白這位米其林星級大廚喜歡東窪村的原因了,但是他以及他所管理的“三瓜公社”,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還是一個疑問。

  一個二維碼,能做多少文章?

  陳耀負責的“三瓜公社”專案由淮商集團投資,計劃投入資金3億元,建設週期36個月。

  “我們已經用完一個春天了,所以說是‘給我兩個春天,還你一世春天’。”陳耀說。

  我開門見山:“三個春天,3個億,你們想做成什麼?”

  陳耀拎來了一小袋包裝好的米,上面常見的標識之外多了一個二維碼,陳耀指著示意,“掃一掃。”

  一個H5頁面開啟,點開其中一個“產品溯源”標籤,裡面顯示出了米的生產地、產品週期、營養元素、處理食譜等等,看完返回,旁邊即是“我要訂購”的標籤。

  “這就是公社要做的事。”陳耀說。

  將本地的農特產品搬上pc端、移動端、微商,建立本地的農村O2O平臺,引入第三方物流平臺,搭建本土的旅遊電商平臺……二維碼,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如今看來,陳耀已經非常愉快地融入了角色:廠房前半部分是農產品展示區,展示臺和木架上擺滿了環巢湖地區的農特產品;後面是辦公區,這裡是陳耀和同事們實現“一世春天”的主陣地。而未來,三瓜公社專案還將預留創客空間,吸引附近和外來的大學生在這裡紮根,創業。

  一條產業鏈,帶動多少未來?

  陳耀介紹,三瓜公社由三個各具特色的旅遊文化村組成。冬瓜民俗文化村將挖掘還原巢湖地區的農耕民俗文化,你可以在這裡看到油坊、布坊,可以在這裡看到廬劇、買到手工土布等等;南瓜村解決食宿,這裡將出現15家風格迥異的農家樂與30家民宿,遊客可以通過餐飲公司的APP下單消費,消費結束後線上打分,新遊客就可以根據滿意度選擇;西瓜村則是電商村,讓村民在家裡將好東西賣到全國各地去。

  “我們跟淘寶、1號店、京東都有合作。也在做自己的電商APP平臺。”陳耀說,公司跟順豐、郵政、四通一達都有合作,未來的物流配送,將直接從村裡走。

  “像這隻瓜,吃完了關係鏈就結束了。但是有了這些,就不一樣了。”陳耀說,怎樣增加旅遊區的遊客黏性,“你吃完了,想帶走,下了單等你到家,瓜也到了,送人?一樣沒問題。”

  陳耀說,三瓜公社未來將流轉土地1000多畝,實現農業產業化有機化生產,吸引農民做產業化工人,“我們想把年輕人留在農村。當其他老百姓看到我們種的東西好,能賣好價錢,自然就會跟風學了,這就叫市場倒逼產業升級。”

  從半湯溫泉到鬱金香高地再到三瓜公社,合巢經開區集民俗旅遊、電商、新型農業為一體的鄉村生態經濟圈初具雛形。

  “淮商集團涉及的行業很多,而我們董事長對農村很有感情。之前到鬱金香高地考察時,特別喜歡這邊儲存完好的環境。”陳耀說,讓農村更像農村,留住青山綠水,這就是集團投資的初衷。

  這個目標與經開區的發展原則不謀而合。於是管委會幫忙引薦了鄉村建設專家孫君,在儘可能保留原貌的前提上,為12個自然村進行合理規劃。合巢經開區的相關負責人說,經開區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優厚,“我們有得天獨厚的溫泉,有高鐵站和高速***。但正因如此,才不能肆意揮霍。”

  “以前我們不知道網際網路可以加什麼。”陳耀說,但是現在他知道了,當網際網路加農村時,這就是電商的未來。

  近年來,我國在網際網路技術、產業、應用以及跨界融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已具備加快推進“網際網路+”發展的堅實基礎,但也存在傳統企業運用網際網路的意識和能力不足、網際網路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新業態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跨界融合型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亟待加以解決。

  我們在探索“網際網路+農村”經驗中發現,“網際網路+農村”不只是簡簡單單的把農產品賣出去,而是要真正解決農村健康發展的生態圈,我們採取“政府引導、龍頭帶動、村民參與、市場推動、基層運作”五位一體的發展思路,讓“大眾創新、萬眾創業”能在在農村生根落地,更多的年輕村民能夠留下來創業就業;讓網際網路+倒逼推動農業產業化升級與生態健康的發展,真正的看得見青山綠水,留得住鄉愁;網際網路+讓美好鄉村更加的美好。

  二

  有的人在黃土上揮灑汗水,播下種子;有的人在工廠裡一絲不苟,擰緊螺絲;有的人在講臺前兢兢業業,教書育人。她遊歷世界,閱遍各式服裝,設計最美的衣服,創業做一流的網店。勞動節快到了,時尚就是她的勞動標籤。她叫楊冰彬,一個90後美女。在她的眼裡,世界那麼大,她要一邊看看,一邊工作。

  開網店:女兒做設計 母親當裁縫

  粉紅色系的大鞋櫃,隨處可見的卡通公仔,在電腦鍵盤上睡覺的加菲貓,加上財神爺和觀音菩薩的塑像。這間屋子就是23歲的楊冰彬親手佈置的服裝設計工作室,每天銷售一兩百件衣服。

  楊冰彬的母親楊祖平說,女兒一直是富養,大學期間,每個月買衣服要花3000元,畢業後找到一份行政工作,每月工資2000多元,還不夠她買衣服。“缺錢首先不要想到節約,而是多想想通過自己的雙手,如何多掙錢回來。”母親勸女兒考慮自己創業。

  23歲的楊祖平說,女兒的專業是設計,搗鼓過網店,自己做了30年的裁縫,於是想到和女兒一起開個網店,自己做衣服,自己賣。

  玩自拍:生意有轉機 叫好不叫座

  楊祖平說,,網店剛起步,生意不太好,女兒卻是慢性子,還經常丟下網店到處去旅遊。然而,楊冰彬在旅遊中的一次自拍卻讓網店生意有了轉機。

  底,楊冰彬在澳大利亞旅遊時,買了一件幾千元的sass bide吊帶裙,她穿上裙子自拍後發在網上,引來許多網友回覆,大家都想知道這種樣式的裙子在哪裡買的。回國後,楊冰彬和母親依葫蘆畫瓢,做了一款類似的裙子,標價只要幾百元,放到網店上迎來一片好評,但銷量十分慘淡。

  為什麼叫好不叫座呢?楊冰彬從網友評論中發現,原來,吊帶裙款式是為高大的歐美女性設計的,突出曲線,領口開得大,十分性感,很多國內的女性敢看,不敢穿。

  遊世界:不做高仿品 參考再設計

  這次失敗讓楊冰彬決定以後不再做高仿服裝,而是參考國外潮流款式,設計適合中國女性特點的衣服。此後,她遊遍法國、西班牙、新加坡、泰國等近十個國家,考察時尚前沿的服裝款式、版型,挑選質地獨特的面料,回國後和母親一起設計女裝。

  母女倆一個設計一個縫紉監製,新上架的服裝抓住了前年和去年雙11的機會,生意好了起來,其中賣得最好的一款牛仔女裝銷量達到5000多件。

  楊祖平說,女兒的工作方式、態度和上一輩人差別很大,“一邊旅遊玩耍,還不耽誤工作,她設計的衣服確實讓網店好了起來。”

  娘子軍:生產看評價 月銷百萬元

  楊冰彬透露,目前這間工作室有8人,是清一色的娘子軍,包括5名淘寶客服兼庫管,1名美工,還有母女兩人。90後的淘寶客服周夢雪開玩笑說:“冰彬是老闆,楊阿姨是名副其實的‘老闆娘’。”

  楊祖平說,網店賣衣服和傳統服裝產業不一樣。楊冰彬把衣服設計好以後,首先會畫出版型樣式,掛在網店上,看有多少人喜歡,然後製作樣衣,拍攝模特照片,並傳到網上,根據網友評論以及定金繳納情況,再決定是否批量生產。“整個過程在和網友互動,不斷聽取消費者的意見。”楊祖平說。

  目前,楊冰彬的網店每件衣服的價位主要在100元到400元區間。在現場看到,每天網店能賣出一兩百件衣服,月銷售額在100萬元左右。楊冰彬說,她計劃將團隊增至10人,把工作室發展成公司,還要建立自己的服裝品牌。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

  

創業小老闆網路成功故事
網路創業當老闆致富事例
相關知識
成功老闆網路創業經歷
年輕老闆網路創業成功故事
小老闆網路創業成功故事
年輕老闆網路創業故事
小老闆網路創業致富故事
我的網路創業經歷分享
我的網路創業經歷
大學生網路創業的歷史
網際網路成功老闆的創業史
網際網路成功老闆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