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複習教學總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0日

  總結就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結論;總和各方面的情況。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在我們試驗區實施多年了,這期間我們地理教師以務實的態度、緊跟課改的步伐,積極投身新課改,認真參與新課改的各級各類培訓和研討活動,努力領會新課改精神,學習新課程標準,重塑新課程理念,把握新課程教材,探索新課程教學方法,在努力學習、積極嘗試、勇於探索中不斷提高。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們將會不斷遇到新的困難和問題,這對我們來說是一次嚴峻的挑戰,也是一次新革命。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鼓勵學生參與,讓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而教師則是地理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因此,在組織整個課堂教學時,要注意放下“師”的權威架子,要以學生學習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現在學生面前,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戒備心理,真正體現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形成一個無拘無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處於一種輕鬆愉快的心理狀態,積極思維與想象。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遊戲、討論、探究、實驗、觀察、調查、資訊蒐集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創設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發展過程。在課堂上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展示自己對問題的解釋,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證據和共同探究的策略,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自己尋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學生學習地理的時間和空間,把獲取的地理知識資訊的渠道延伸到課外,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新教材內容體系的改變

  新課標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簡短,圖、活動、案例增多,很多知識點到為止,內容非常突出時代資訊,許多新內容教師沒有接觸過,這對我們教師來說是變相地加重了負擔。設計的探索活動靈活新穎,學生很活躍,但由於活動過程多,一些活動需花費很長時間,一節課很難講完,往往按設計把試驗做了,但後面的內容難以進行完,出現了地理教學任務重,課時不足的現象。並且有些探索活動沒有現成的答案。答案開放性過大,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講哪些、講多少、講多深、怎麼講,很難把握。

  在這種形式下,作為一線教師在業務上要加強自身修養,強化教育理論與地理知識的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識,使自己的地理教學能力提高,跟上新課程的時代步伐,進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落實。備課時要加強集體備課、統一要求、集體討論,按單元進行課時備課,對每一節課要講的內容統籌安排講多少、講哪些、講多深、怎麼講。並緊密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蒐集相關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參考不同版本的教材,豐富相關知識點,發動學生觀察現實生活和蒐集相關材料。對於實驗課等花費時間長這一點,在課前就對學生說明該實驗的目的,操作過程,提前準備,如“沙塵暴的成因和風沙災害的防治”。這樣既不耽誤時間,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

  三、使用教材的轉變

  新課程地理教材只給教師提供了一個資源平臺,因為各地區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並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統一的課程標準下編寫的,所以,教師應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識缺乏系統性,比較零散,新課標教材高中地理更加重了這個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活動,並且高中地理學習內容與其它學科學習內容不同步,從而嚴重妨礙了學生對有些自然地理過程的正確理解。如風的形成、黃赤交角、自然環境演變過程等等,對教師來說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學生普遍感到地理難學。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每上完一節課都要進行課堂小結,每學一個單元也要進行小結,及時對所學知識梳理歸納。在教學過程中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些,讓學生嘗試到成功,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另一方面不要急於把現成的知識硬灌給學生,而要善於啟發學生。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善於聯絡新舊知識和學科間的知識,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學知識探求新的知識。針對各種各樣的活動,我們要辯證地加強活動教學與其它教學形式的相互關係,使各種教學形式相互補充和相輔相成,有機統一於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活動不宜指手劃腳,橫加干涉,全盤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對錯。教師應在目標導向、動機激發、情景創設、方法指導、疑難解答、反饋指點等方面發揮指導作用,以確保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我們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對其內容進行調整,創設新的教學情景,完成對知識的重新建構,甚至可以替換教科書中的案例,自選教學素材,自行設計教學過程,積極開發地理課程資源,特別是身邊的校本課程資源,使其更有利於活動的開展。

  四、對學生評價方式的轉變

  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知道怎麼出題來評價學生,而且新課標地理教材的複習材料中體現了很多舊教材的知識體系,出現了講新課標地理教材,用舊地理體系題來評價學生的情況。

  其實,新教材的特點要求教師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個體現課程標準的學習框架和步驟,不以現有的教科書為素材,選擇能培養學生能力的素材來命題。在題目的設計上可以創新,加之高考的趨勢是各省自主命題,有可能與當地的實際情況聯絡更加緊密。所以,只要我們在命題時能把握“度”的問題,緊緊圍繞新課程標準,在試卷中出現既讓學生增長見識又培養能力的題目,是符合新課標的理念的。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工作剛剛開始,我們要以此為契機,轉變教學觀念,端正教學思想,努力改變傳統的、單純的傳授知識的作法,重視對學生科學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地觀”等現代觀念的教育;注重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地理思維能力、運用地理原理、技能解決人地關係中問題的能力的發展,並注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係的實踐活動,將我們的地理教育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

  高中地理新課標的教學體會

  高中地理新教材與以往老教材相比,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等都有很大的變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以下特點。

  一、新教材的特點:

  教材設計生動,圖文並茂;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絡強;增加了地理學科發展的新內容;增加了地理研究性課題;同時,新教材對部分知識內容作了調整,把一些較深、較複雜的內容以及與其他學科有重複的知識刪除了。

  二、教師角色的轉換:

  1、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習的促進者。

  傳統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教師是唯一的知識擁有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上課老師講學生聽,甚至是老師講答案,學生背答案。新教材下的地理教學並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多少地理知識,重要的是通過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學會認識地理的方法和正確的地理思維。所以,在教學中,一是要重視“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弄清事物發展的來龍去脈。二是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如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等,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合作、體驗和創造完成各種教學活動,獲得自己所需的知識。

  2、由課程的傳遞者變為課程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者。

  過去,教師的任務是教學。教材、教參、教案成為教學的主導,教師作為傳遞者,受制於它。現在,老師要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識。教材只是呈現一定的內容和資訊以供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的材料,並不完全等同於學習內容,教師應積極主動地選擇和增添教學資源。

  新教材是教學的載體。隨著進一步學習課程標準、深入研究教材,我發現它是一個有待開發的資源庫。上課時應根據學生和本地情況對教材實施改革,使教材本土化、校本化,使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此外,儘可能充分開發、合理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於地理教學的資源,藉助各種條件,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活動。校內,充分利用常規教學資源,如:地球儀、模型、掛圖等;或根據教學內容製作各種教具;或指導學生製作各種學具,如:三圈環流的模型製作,使教學形象直觀。校外,通過廣播、電視、網路等傳媒捕捉地理知識方面的新資訊以充實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由教書匠變為教學活動的研究者。

  在傳統的教師生涯中,許多教師只顧埋頭教書,是名符其實的教書匠。新教材的使用,教學中的問題多、變得複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姿態進行自我反思,對問題進行探討和總結,逐漸形成規律性的認識,形成教育教學的策略。教師的研究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一種研究方式。

  三、地理教學中注重教育教學方法創新:

  1、注重方式方法靈活多樣。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本著“關注學生髮展,實現教學目標”的原則,積極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也包括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新課程並不是完全拋棄講授法,這種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教師精彩的描述,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有效提高學習期待值;教師縝密的分析論證,有助於學生嚴密思維的形成,準確把握學習要點;教師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在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實際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如問題討論、情境設計、實地考察、實驗模擬、網路學習都可以運用,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教學應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法改革與學法發展相結合,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傳統的教育手段與現代化教育手段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研究學科之間的關係、章節之間的關係,嘗試“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探索既減負又高效的新路子。課外可以讓學生研究,調查,甚至考察,課堂上可以討論、辯論,學生之間可以單獨研究,可以集體協作。

  2、瞭解學生的地理學情。

  地理現實就是每個學生所接觸的客觀世界中的地理規律以及有關這些規律的地理知識結構。如:地理課講些什麼內容,地理教科書的結構,怎樣學好地理這門課程等。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地理這門學科研究的問題既有全球性的、全國性的,也有區域性的,但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以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激情。對於某一主題學生目前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知道多少,急需瞭解什麼,學生目前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可以瞭解,教師能做些什麼、怎麼做等等,教師在授課前要清楚,從教學程式上講應該叫教學需要分析,從學生學習角度講可以叫學情吧。

  3、建構學生提供良好的地理體系。

  所謂地理知識結構,是指基本統一的地理觀點,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觀點、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間是怎樣相互關聯的。如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揭示地與理的概念是不斷髮展的觀點,通過知識內容小結掌握知識、瞭解其整體性和系統性,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總結所學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並通過教學較為完整地向學生展示知識間區域性與整體、縱向與橫向、正向與逆向的網路結構。

  4、合作探究,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提倡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小組活動有利於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協作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和增強。在開展小組活動時可採取了“分工—合作—交流—展示”四大步驟,全班根據學習需要分成若干組,小組內成員分工協作承擔不同的任務,組員分頭蒐集資料,在小組內合作交流形成本小組的觀點並製成表格、文件、小報、幻燈片等形式,然後在課堂上展示小組成果。

  5、構建基於資訊科技的地理教學新課堂。

  現代多媒體及資訊科技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而且在支援學生進行研討—探究學習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援,恰當使用資訊科技所達到的效果是傳統課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基於資訊科技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為學生開展高水平的認知活動提供有效的幫助。而且,資訊科技對地理教學的最深刻影響就是,它提高了學生蒐集、分析地理資訊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新課程強調資訊科技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並依據學校的條件來構建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地理新課堂。

  在資訊科技與地理新課程整合中,我們應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資訊科技介入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思想研究,要注意避免一些誤區。首先,要防止那種新技術、舊理念、呈現過量資訊的“電灌”課。現代課堂教學並不是提供越多的資訊就越好,因為學生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接受的資訊和思維的提高是有限的,過多的資訊輸入反而會影響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及思維能力的提高。其次,要依據所學課題的特點來選擇資訊科技的使用方式,並不是每一個教學內容都適合採用資訊科技。第三,資訊科技在課堂上的應用應該考慮教育成本,尤其是考慮時間成本,能夠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就是最智慧的教育,不要過於追求在45分鐘內面面俱到地使用資訊科技。正確的原則應當是,資訊科技的應用是為學習目標服務,是為學生進行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提供技術支援的,學生在資訊科技應用的背景下應該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的教學方法與資訊科技結合應十分和諧,應使學習目標在這種技術支撐下更高水平地達成等。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高質量的地理教學。

  四、開創生活即教學,教學即生活的務實教學氛圍: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已經成為當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於此,新課程注重將高中地理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過程與目標上要求學生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通過在生活中學習來幫助他們養成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我們已經意識到,傳統的地理教學由於過多地強調了學科的邏輯體系而忽略了學生的真實體驗。所以,新課程要求教師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身邊的地理知識、學生的身心特點及認知水平結合起來。

  融會貫通地理教學內容,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會學生地理知識技能和培養學生地理思維是教師高素質要求,讓學生沐浴在生活中的地理教學陽光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原理及地理分析。如在教學中以生活的實際問題設問舉例,用生動的語言講些有關的趣味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積極調動學生的自我需要、興趣和情感因素,以飽滿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畫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與產生過程編排得情趣盎然。讓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中萌發求知動機,獲得情感的滿足,並進而利用情感的力量來使學習深入和持久。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通過地理學科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推理、抽象、歸納、整體優化等思維意識,使學生從地理課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觀規律的習慣和態度,培養學生從整體把握事物,由地理領域向非地理領域以及向全域性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向發展。

  五、壓力和困惑:

  地理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有創意地教學,也對教師的創新精神提出了挑戰,給教師再創造留下足夠的空間。有時為了上好一節課,往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備課、上網、找資料;現在的課堂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但部分學生的基礎差,往往影響課堂的效果。此外,開展小組辨論、討論時,課堂紀律易於控制;野外觀察還要考慮學生的安全問題而難於開展等。

  新教材的使用,我想光有極大的熱情還不夠,還需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去接納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換。新課程的推進是一個漸進探索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去總結與學習,但只要我們勇於實踐、勤於探索,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就一定能實現教育的跨越發展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

  一年來,我們地理教研組教師團結協作,積極進取,苦練教學基本功,以科研為先導,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積極參加教改實踐活動,向21世紀所必須的學者型、專家型教師而努力著。下面我把我們組一年來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敬業——注重師德修養的養成

  本組各位教師能認真學習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熱愛本職工作,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做到既教書育人,又嚴格要求自己,各位教師都以滿腔熱情投入到教學課改中。任勞任怨,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智慧,為學校教學和發展獻智獻策,是我們的一直奉行的行為準則。

  二、勤學——以新課程標準為指標

  現代社會對地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全球化、資訊化和高技術發展的趨勢,要求現代公民具備良好的科學素養、創新的精神、開放的視野、合作的意識,以及蒐集、處理、交流資訊的能力。為此,每一次教研組業務活動,我組都非常重視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上級檔案、教育報有關文章、以及外地先進經驗都 是我們學習的內容。尤其是我組教師在參加了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培訓的基礎之上,在組內學習交流新的教學理論,使老師們明確了《地理新課程標準》鮮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標、有效的指導,明確教學段的階級目標及教材修訂的意圖,做到教學伊始,整體把握,有的放矢。

  通過學習,同志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得到了更新,業務水平得以明顯提高,特別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能的學習和實踐,陳舊的教學手段得以更新,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效果。

  三、善思——提高的法寶

  我們在學習中不斷的反思自己,對新世紀的學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學生是教學過程中中最活躍的主人,只有充分調動他們自主學習,使他們對生活中的事情多了一份關心,多了一份思考,把教學延伸到更廣闊的生活中去,才能激發他們身上所蘊藏的無窮智慧和潛能。這種認識更加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對學習規律的尊重和學習方法的重視,體現了從單純注重結果到注重學習方法的轉變,體現了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的指導思想。這為我們今後的教學樹立了明確的指向標。

  作為一個契機,我們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不斷反思教學,以科研促教改,以創新求發展。我們在堅持常思考、常研究、常總結,力爭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積極思考實踐,使每位教師真正從思想上能夠認識到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而且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備課也好,教案設計也好,其目的都是為了把課上活,上好!本學年的校級公開課,我們地理教研組的每位老師都做了精心準備,並把自己關於一些教學的新的想法有機的融入課堂之中,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雖然在講課過程中我們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我們有信心在未來的幾年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四、齊心——打整體仗

  俗話說的好,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我組揚長避短,充分發揮集體優勢,讓教研組工作都必須依存於集體的前提下開展。

  1.加強地理組建設,形成有計劃、有目的的地理備課研討的氛圍。我們定時、定點地進行新教材的研究,並且在組內統一各年級組的上課進度、統一備課、統一練習。全組教師樂於參加教研組活動,學習業務,鑽研教材,認真備課,經常相互聽課,及時交流,總結,推廣教學經驗。

  2.加強組內資料建設。以往我們地理組缺少系統的課件體系,本學期在各位地理老師的努力下,形成了一定的課件體系。適應了地理課改的需要,提高了教學資源的利用率,促進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3.全組地理教師共同撰寫論文,有分工,有合作,發揮集體智慧。

  五、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課堂教學的組織與把握有待提高

  青年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經驗不足的特點,不太注意課堂氣氛的把握,對較低層次班級的課堂控制力有待提高;教學程式不夠鮮明,顯得不夠老到,難以凸顯教學的風采。對於教學分層次開展這一點,特別應加強對不同層次目標要求的把握和具體程式、細節的實施。

  2.對學生的認知和學習過程指導不夠

  基本知識講授完之後,往往在典例分析、例項練習部分指導不夠有針對性和翔實,課堂和練習用到的事例跟學生的生活聯絡緊密度有待加強。尤其在分層次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課堂反饋的資訊處理不夠及時,這也使得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不夠充分。

  3.教學手段和工具的選用不夠到位

  一方面,多媒體的利用不夠充分;另一方面,傳統教具和輔助資料的運用都可以加強。同時還應強調,對不同層次班級應儘量選用最合適的教學工具。

  六、今後的努力方向和措施

  1.重視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認知和學習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2.經常性的隨堂相互聽課活動,及時做好評課工作,促使老師在實踐中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3.系統研究資訊科技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這項工作要與地理教研組的整體工作相配套進行,逐步形成本年段多媒體課件資庫。

高考地理複習十大概念總結
高考地理有效的衝刺方法
相關知識
高三地理複習教學總結
高三地理複習教學工作總結
高三地理複習教學案例
高三物理期末教學總結最新範文
高三地理複習課教學反思
人教版高三地理複習提綱有哪些
準高三地理複習計劃
高三地理複習備考計劃方案
高三地理複習知識點
高三地理複習備考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