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後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會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能寫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阿長與山海經教後反思,歡迎參閱。

  阿長與山海經教後反思篇一

  這節課是根據我的預設教案上的,我認為這節課上的較成功的原因在於:

  第一,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合作學習中自己主動去思考。在整節課中,教師點撥、總結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其餘的時間都有學生來參與,所有問題都在學生主動思考、醞釀中解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第二,教師要將問題設計巧妙,使新舊知識發生合理而自然的聯絡。從學過的《從白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講美女蛇的長媽媽引導給我買《山海經》的阿長,學生感到自然、輕鬆。問題的設定:從假如阿長是你的保姆,你討厭她的哪些方面?緊接著提出從我討厭她的事例及把《山海經》說成《三哼經》可推測出阿長什麼樣的學識及地位?最後提出:如此沒有文化的一個人,連書也分不清,是如何買到《山海經》的?買到書之後她是怎樣的心理?這些問題的設定就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第三,給學生一個主動思考,想象的空間。如在提問中;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她是如何買到《山海經》的?這些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他們覺得有話說,有意思。

  通過這節課,我深深體會到學生的潛力說無限的,他們的想象是豐富的。他們討厭阿長的地方就是作者兒童心理的正常反映,阿長學識,地位的研討正是揭示了她為何有這些令人討厭的原因。

  這節課給我的影響比較深,它將給我以後的教學啟迪,讓我不斷反思,提高,完善自己課堂教學。

  阿長與山海經教後反思篇二

  由於課堂時間不夠,課後又讓學生補記了學習收穫,許多學生的話仍讓我感動欣喜。有的同學這樣寫道:“現今仍有很多人因為相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長媽媽是不幸的,因為她青年守寡;長媽媽又是幸運的,因為‘子’不嫌‘母’醜。她全心呵護的迅哥兒終於明瞭了她的愛,寫了這樣深情的文字來紀念她。她如地下有知,也當含笑九泉。”有的同學則寫道:“原來很多的愛都隱藏在平常不經意的甚至是看似惡意的舉動間,麻木的我們是不是忽略了太多太多?”還有的同學則感慨地說:“我現在發現很多故事不是不好,而是我沒有讀懂,沒有用心讀。從前的我很不喜歡魯迅,覺得他為人太刻薄,小心眼,總挑別人的刺,沒想到他是一個這樣情深義重的人。”

  我發現,只要對學生循循善誘,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見解,他們就能由淺入深地走進課文,走近作者。

  阿長與山海經教後反思篇三

  在課後交流時,楊老師一針見血的指出我活動設計的弊病——有效性,如當頭棒喝把我從課堂花哨活躍的欣欣然中敲醒,我拋開之前的緊張與興奮,忽然冷靜下來拿出詳案來仔細琢磨了琢磨,不禁汗顏:還原買書情景、採訪阿長感受,這些環節都很精彩看上去很美,可是它們都是低效的——體會阿長的艱辛其實兩三句話點撥學生就能明白,屬於楊老師所說的“學生能知道的部分”,而我卻花了將近五分鐘去設定這樣一個情境;魯迅先生沒把阿長買書的情景寫出來,而是前鋪墊***自己對於書的渴慕激起了阿長的好奇***,後暗示、烘托***阿長嘴裡的“三哼經”不就告訴我們她買書的艱難麼?迅哥兒“震悚的狀態”和“新的敬意”不就是對阿長的愛的體會與感激嗎?***這是魯迅先生筆力勁道之處,也是學生“不知道,需要老師引導他們知道”的地方,而我卻去做口語對話交際,實在是同目標南轅北轍。有效,是您一直所叮囑我們所應堅持與做到的教學準則,我相信,只有做到“略去無效環節”,才能突出教學重點。我突然意識到***實在慚愧,應該更早就明白的***,活動,包括一切教學設計都是一堂課外在的“形”,而教學目標、學生所得才是一堂課內在的“神”,無論“形”再華美再熱鬧,它終究是要處於從屬地位的,是要為教學本質所服務的,只有以教學目標為基礎,以突破重點為目的而進行的設計才是有效的,才能超越花哨而實現真正的精彩,才能稱得上“形神兼備”的一堂課,否則只能是南轅北轍、“貌合神離”的失敗。

愛什麼顏色反思
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後反思
相關知識
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後反思
阿長與山海經的教後反思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後感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書筆記
阿長與山海經的讀書心得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設計
阿長與山海經語文教案
朝花夕拾阿長與山海經讀書筆記
阿長與山海經節選閱讀答案附原文
阿長與山海經閱讀答案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