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人際關係與心理調適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建立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以及今後的學習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學生遇到人際關係上的心理問題時,要如何進行心理調適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貧困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自卑心理及自我調適》

  摘要:人際交往是人的基本需要。大學生特別是貧困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健康。正確認識自卑心理給貧困大學生帶來的危害,客觀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利於他們克服自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關鍵詞:自卑心理 人際交往 貧困大學生

  自卑心理,一般是個體對自己生理、能力、家庭、地位等方面輕視而引起的消極和反常心理狀態,是由於不恰當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拒絕。大學生特別是貧困大學生的自卑心理不利於正常的人際交往,會妨礙順利完成學習,影響健康的人格形成和完善。主要表現在心理上輕視自己,缺乏自信。在交往中過於敏感,處處退縮。在學習上消極被動,不敢說話。在生活上行為懶散,碌碌無為。在個性上脾氣暴躁,咄咄逼人。在行為上謹小慎微,瞻前顧後。適當的自卑會激勵進取,增強意志。但從長遠來看,自卑不利於學習的進步,生活的順利,會摧毀身心,擊垮勇氣,影響到人際交往和正常的生活。

  一、自卑心理會影響人際交往中的情緒

  自卑心理,會使貧困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產生緊張、焦慮、低落等不良情緒。他們一般不喜歡與人交往,認為人際關係太複雜,經常把自己隔離起來,整天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別人進不去,他也不出來,離群索處,不敢主動交往或接受友誼。久而久之,就形成人際交往障礙。

  二、自卑心理會影響人際交往中的個性

  自卑心理,會使貧困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產生缺乏自信、灰心喪氣、意志消沉、畏手畏腳的個性。使他們交往減少,熱情降低,封閉保守,偏執孤僻,膽小懦弱甚至精神崩潰,走向極端。自卑的人消極退縮,不願和社會、他人聯絡,生活在自己的空間,內心封閉,不瞭解新事物、新觀念,缺乏合作精神,喪失很多機會。從而影響到個性發展和健全。

  三、自卑心理會影響人際交往中的能力

  自卑心理,會使貧困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產生自我否定、自我拒絕的心態,會影響自己才華的發揮,不利於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一些貧困大學生看到別人穿著昂貴的衣服、品牌的用品,就會自慚形穢。因此,就是具有出眾的才華能難以施展。在班級活動中,不敢表現自己,該說的不敢說,該做的不敢做。自卑者總表現出無能力的態度,嘆曰:“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如那些自認為性格怯懦、抑鬱低沉、反應遲繪者,多不敢主動結交朋友,常常“天馬行空,獨來獨往”。

  四、自卑心理會影響人際交往中的思維

  自卑心理,會使貧困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產生疑心重重、過於敏感的思維方式。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無端地庸人自擾,愛用顯微鏡看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越看越多,越看越大。當自己偶爾做錯一件事,便耿耿於懷,認為這下自己完了。不僅自己看不起自己,認為別人也看不起自己。自我認識消極,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於是在交往中過於拘謹,放不開手腳,擔心自己成為笑料或被人算計。

  貧困大學生自卑心理的產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社會因素是貧困大學生自卑心理產生的外部原因。當前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社會上很多人把獲得金錢作為人生唯一的目的而瞧不起窮人。這種認識反映到校園中,貧困大學生必然受到一些人的嘲笑、奚落和歧視。就是一些人處於善意資助貧困生,他們內心也會感到傷害。所以,很多貧困大學生不願意接受個人的幫助。

  第二,家庭因素是貧困大學生自卑心理產生的根本原因。貧困大學生之所以產生自卑心理,根源就在於家庭條件不好,生活貧困。在高中的時候,大家忙於學習,關注成績,同學之間攀比較少。然而到了大學以後,受到拜金主義等不良風氣的影響,同學之間在衣服、手機、電腦等相互攀比,貧困大學生在物質條件不如別人,由此導致心理失衡。總認為自己經濟不富裕,穿戴不時髦,低人一等,被人看不起,因而產生自卑感。

  第三,個人因素是貧困大學生自卑心理產生的內部原因。在高中,很多貧困學生成績優異,受到學校、老師的關注和誇獎,但到了大學以後,成績不是唯一的標準。而一些貧困大學生在個人能力、組織管理、演講口才等方面欠缺,與他人比較自愧不如。父母對貧困大學生的期望很高,壓力很大,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自卑是人生成功之大敵。因此,貧困大學生要化自卑為自信,化消極為積極,化阻力為動力,努力提高自我調適能力。

  首先,要正確認識。貧困大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客觀認識自己家庭條件、知識結構、生活經歷等。貧困大學生要認識到貧困有兩種:一種是物質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現在社會,真正的貧困是在於缺乏知識、缺乏自強不息的精神、缺乏進取和學習的能力。貧困大學生要懂得精神上的富足比物質上的貧困更重要。物質上的貧困是暫時的,是可以克服的。家庭貧困不應該成為自卑的理由。

  其次,要自我暗示。自我暗示,就是通過語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對自身施加影響的心理過程。自我暗示分為消極的和積極的兩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可以使個體被動消沉,自卑就是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積極的自我暗示可以增加信心,促人進步。貧困大學生要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要知道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從兩個方面看。一方面,家庭條件不好使得物質水平不高,生活貧困;另一個方面,也錘鍊了意志,增加了閱歷。

  再次,要適當比較。校園作為群體,同學們來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在一起學習、生活,相互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比較。貧困大學生要學會適當比較,和別人不要比吃比穿比用等物質方面,要比成績比刻苦比勤奮。不要拿自己的劣勢和別人優勢相比,要拿自己優勢和別人劣勢比較,這樣才能克服自卑。

  最後,要合理歸因。不合理的歸因方式是貧困大學生產生自卑心理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往往把貧困看做包袱,不能正確認識貧困。因而在校園中,貧困大學生把物質條件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

  自卑心理是一把雙刃劍。可能是努力拼搏的動力,也可能是封閉消極的推力。貧困大學生的自卑心理影響了人際交往,阻礙了提高能力的道路。因此,要克服、消除和超越自卑。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雲是怎麼樣形成的
大學生人際關係與心理調適論文
相關知識
大學生人際關係與心理調適論文
大學生人際關係與心理調適論文
談大學生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論文
有關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的文章
大學生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論文
有關大學生宿舍關係的心理健康論文
論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