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長江之歌的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蘇教版語文教材第十一冊第一課是一首詩歌《長江之歌》,這首詩用第二人稱的語氣表達了對長江的讚美和依戀之情,讀起來充滿激情和力量。詩分兩大段,前段表達對長江養育之情的感激和讚美;後段表達對歷史和時代發展的謳歌和讚美。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新學年,在新接手的班級上第一課——《長江之歌》,為了能盡力上好這一課,給學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課之前作了充分的準備,認真閱讀教材,上網查詢各種資料。根據教材的實際著力與立足教材實際,透過詩歌高度濃縮的語言特徵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將詩歌的語言與豐富的資訊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感覺到乏味。為此,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思路:讀題,談話交流長江的相關資訊,初讀文章整體感知詩歌外在的結構,交流初讀後的感受,精讀時扣住“無窮的源泉”“母親的情懷”研讀教材,突破重點難點,最後適當補充其它詩歌,以求昇華對文字的認識。
 
  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感覺良好,在教學中也努力按照所設計的思路進行教學,總體教學應該是順利的。學生對教師所補充的材料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從中反映出他們對學習的渴望。可總覺得學生在課堂不敢積極的參與,很多的時候,他們,面對教師的提問總是沉默以應答,特別是一些女同學。不知道是他們對長江的瞭解知之甚,還是學生對教師有陌生敢,就感覺文字與學生的距離相當的遠,一部分同學對問題的理解還是相當淺層次的。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不能把這些責任都歸咎與學生,還是應該更加深入地瞭解學生的實際,教學設計能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
 
  針對第一課所出現的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加以改進,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收穫與進步。
 
  範文二
 
  《長江之歌》是一首抒情風格的進行曲。它們氣勢巨集大,舒展起伏的旋律形象地描繪了長江的波瀾壯闊、曲折迴轉的情景,樂曲用單三部曲式寫成A+B+A+尾聲的結構。剛踏入中學校園的同學們,對音樂課充滿期待,因此,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準備,在教學過程裡,首先,注意教學切入點匯入,其二,注重教學環節的銜接,用簡練精悍的語言承上啟下,將教學細節環環相扣,使課堂既生動又活潑,從而激起同學們對音樂課的喜愛。講解音樂知識的時候和歌曲相結合,做到形象和生動,容易接受。
 
  範文三
 
  《長江之歌》是系列片《話說長江》的主題曲的歌詞。所以我在學習這首歌詞之前,先播放了《話說長江》的第一集,讓同學們對長江的基本情況有所瞭解,然後匯入新課。播放《話說長江》之後,找同學來複述自己觀看過程中記住的東西,因為看得都很認真,所以長江的位置、起源、長度、經過的省份,都基本上能說出來。接下來我給同學們範讀課文,讓同學們初步感知詩歌的內容。聽過之後,找同學來試讀,樑蘭方同學讀得很流暢,但感情不是太飽滿。我指出這是因為對詩歌內容不理解的原因。自然引出第三個教學環節:理解詩歌內容。這一部分,我放給同學們自學,讓他們結合手中的資料,找出兩節中反覆的部分,理解反覆的作用,並畫出自己最欣賞的詩句,在課本上作批註。同學們互相交流,大家對詩中的比喻擬人句都能準確把握意思。
 
  在大家自學的基礎上,我引導同學們討論以下幾個問題:
 
  ***1***、詩歌共分為兩部分,請概括兩部分的主要內容。
 
  ***2***、詩歌中有“我們讚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這句詩,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通過討論,同學們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總結詩歌的主題:通過對長江的歌頌和讚美,表現了人們對祖國母親的依戀和熱愛。
 
  這樣,再進行朗讀指導就顯得水到渠成,學生很快就能把握好詩歌氣勢磅礴、熱情豪放、舒展寬廣的誦讀基調。同學們自由讀、集體讀,然後指名讀。在這樣反覆朗讀之後,這首詩已經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最後再播放歌曲《長江之歌》讓學生感受長江之美。
 
  這節課,學生讀得比較充分,不足是賞析的深度不夠,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停留在表層。這跟我的引導是分不開的,我也只是對詩歌有了初步的理解,並沒有深入地去鑽研這首詩的內涵。所以只能從字面上對學生提出要求,學生的賞析當然也只能達到表層的程度。反思這節課,我覺得每一節課前的充分備課都是必不可少的,來不得半點懶惰。尤其是要在平時有豐富而深厚的本體知識的積累,這樣課堂上才能遊刃有餘,得心應手地把學生引向深處。


詩歌長江之歌的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的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天火之謎的教學反思
詩歌長江之歌的教學反思
詩歌長江之歌的教學反思
長江之歌的教學反思
組歌的教學反思
水鄉歌的教學反思
子夜吳歌的教學反思
兒歌操場上的教學反思
語文水鄉歌的教學反思
水鄉歌的教學反思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