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的教學反思三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水鄉歌》是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有3節,每一小節的開頭都採用了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朗朗上口。每一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大家喜歡。
 
  水鄉歌的教學反思範文一
 
  這是一首新詩。從內容來看,課文以輕快明朗的筆調,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水鄉特點,勾畫出一幅鮮明、形象、秀美的水鄉風光圖,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從詩歌的表現手法來看,詩歌每一小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琅琅上口。每小節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為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自主、合作學習提供了可能。詩歌充分借鑑了江南民歌的藝術表現手法,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誦的好材料。
 
  在上這堂課時,首先要解決生字詞,之後才能進行朗讀的訓練。本課共4個小節,除第二小節外,其餘3節生字詞較多,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先把重點的生字詞單獨提出來學習,然後再回到文章中學習,第二節則是隨文識字。第一課時裡,重點是前三小節的學習,在解決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後,讓學生通過文字瞭解到水鄉能見到的“三多”,即“水多、橋多、船多”,在此基礎上,為下一課時理解水鄉的“歌多”做好鋪墊。在第一課時學習寫了兩個字“鄉、片”剩下的字在第二課時按結構型別來學習書寫。由於課文開頭採用的問答方式引入,因此,我在教學中多次使用引讀的手法,使孩子有興趣讀,更有利於背誦,只是在機制和時機上還有待研究和調整。
 
  水鄉歌的教學反思範文二
 
  在《水鄉歌》一課的教學中,我認為做得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幾點。
 
  一、匯入。以畫激趣
 
  在開始學習之前,師板畫小帆船,請學生上黑板畫,比賽看誰畫得像,畫得快,看以閒筆,實則是教者在一次下鄉試教時靈感突現偶得之,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能調動起來,學習興趣也得到激發,讓學生興奮起來了,為全文教學創設了一個很好的“樂學”氛圍,並且很快拉近了師生距離,師生關係融洽,親近起來,便決定比賽那天也採用這個小環節,事實證明,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發揮了以上所說的作用,還為精讀部分以畫促讀作了很好鋪墊。
 
  二、初讀。整體感知
 
  在放水鄉影像,讓學生對水鄉的景色有了初步感知之後,緊接著配以教師有感情地朗誦文字語言,學生對教材有了較全面的認知,能夠直接反饋水鄉的典型特徵是三多,即水多、船多、歌多。通過一番看、聽,整體感知了水鄉秀麗的風光,再讓學生充分地讀,自己感知、體悟,在交流不懂的問題後,及時地把相關問題歸類,如字“渠”“駁”的理解,先教給方法,“歌”和“曲”都是人唱的,意思相近,可以組詞“歌曲”,那麼“駁”是什麼意思?學生經過老師的示範和指點,很快就能想出“駁”是“船”的意思,可組詞“船駁”,“渠”有“河”的意思***是人工開的河***,可組詞“河渠”,字詞的理解也體現出目標的整合,相對地節約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精讀,以畫促讀。
 
  在三段的精讀時間內,設計以畫促讀,創設情境,學生學習興趣極大地激發出來。畫要畫好,課文必須要讀懂,學生便饒有興味地去讀課文了。三段的畫方法也有不同,第一段在充分讀之後交流水鄉的水是什麼樣的,得出水鄉水多、水綠、水清,先讀好這一段再指導學生作畫。第二段在自由讀後,請一位學生畫一隻船,教給方法,再請小朋友畫多隻帆船,教師畫上雲朵,由畫到文,想起書上哪句話?指導朗讀***白帆片片像雲朵,飄滿湖面飄滿河***,由畫促想,這麼多船在幹什麼?水裡會有什麼?水上呢?水邊呢?在小組充分交流後再作畫,有感情讀第二段。第三段以畫設問、促讀,歌可以畫嗎?先自讀第三段,小組交流誰在唱歌?為什麼唱歌?師小結,水鄉人們通過辛勤勞動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看到這麼多的帆船你能聽到他們在唱歌嗎?這一段雖未畫歌,但通過圖引導學生討論兩個問題,認識到水鄉人民生活的幸福,真正做到以畫促讀,未著筆墨卻體悟深情的目的。
 
  三段學完以後,繼續以畫促進詩歌內涵的理解,還可以畫什麼?樓房、小鳥、樹木等,揭示出“魚米之鄉”,進一步認識水鄉風光優美,作畫培養了學生想象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
 
  四、積累,配樂背誦
 
  在教師小結課文之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配上音樂,會背的學生站到講臺前,以類似大合唱的形式為一堂課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不足之處也是很明顯,如讀的不夠充分,不到位,精讀部分能讀懂了,但離讀美還有一些距離,畫是本文設計的一個亮點,但同樣是畫,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畫得不夠細緻,教師的具體指導沒能顯示出來等等,上好一節課是要千錘百煉的,我相信,經過不斷思考,我會上得更好!
 
  水鄉歌的教學反思範文三
 
  本節課教學時間把握較好,課堂的朗讀效果也不錯。但在教學過程中仍留有遺憾和困惑。我使用的是五班的學生,他們對選讀課文不太熟悉,在選讀課文時,兩個孩子站起來讀的都是全文,我如果靈活的刪去速讀全文這個多餘的環節,改為直接提問,就又節省了時間。或者也可以直接找三個孩子分讀三個小節。我原來設計的自學提示是: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議一議***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同桌討論***;劃一劃***劃出描寫水多、船多、歌多的詞語***;再讀一讀***想象畫面,讀出美景***。五班的孩子總結出的讀、劃、想更簡潔、準確、便於學習和操作。雖說條件有限,但“駁”的突破我自己還不太滿意。由於對學生情況不太瞭解,我在二、三小節的學習中放得不夠開。上完了課回到辦公室,五班的老師跟我說,她以後不能再在黑板上隨手亂畫畫了,因為他們班的孩子讓她一定要告訴我,我的畫畫得很好,這節課他們上的很高興、很快樂。我聽著心裡美美的,多天真、可愛的孩子呀!感謝你們總是用欣賞的眼光來看老師,你們的鼓勵,就是老師快樂思考的源泉!


長江之歌的教學反思
水鄉歌的教學反思三篇
相關知識
水鄉歌的教學反思三篇
水鄉歌的教學反思三篇
水鄉歌的教學反思
語文水鄉歌的教學反思
鄉下孩子的教學反思三篇
鄉下孩子的教學反思三篇
三字經的教學反思三篇
鳥島的教學反思三篇
魯班和櫓板的教學反思三篇
組歌的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