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保健養生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處暑也把夏天的炎熱慢慢帶走,迎來的是秋天的涼爽,處暑如何去正確的養生保健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處暑節氣正處在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洩趨向收斂,人體內陰陽之氣的盛衰也隨之轉換,所以此時,人們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應的調整,早睡早起是人們須周知的。良好的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勞,保護大腦,增強免疫力,還能促進發育,有利於美容。

  同時,古人在睡眠養生法中還強調了子午覺的重要性***即每天於子時處於熟睡狀態,午時靜臥或小憩***。認為子午之時,陰陽交接,極盛及衰,體內氣血陰陽失衡,必欲靜臥,以候氣復。現代研究發現,夜間24時至4時,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點;而中午12時至13時,是人體交感神經最疲勞的時間。另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人們也開始從防暑降溫逐漸過渡到防寒保暖上來。大家都知道寒從腳上生的道理,卻較少注意到肚臍也很容易受寒。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沒有脂肪組織,但有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因此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並且最容易穿透彌散。若防護不當,比如晚上睡覺暴露腹部,或者年輕愛美的女士穿露臍裝,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如果寒氣直中腸胃,就會發生急性腹痛、腹瀉、嘔吐;如果天長日久,寒氣逐漸積聚在小腹部位,還會導致泌尿生殖系統的疾病。

  因此,除了根據天氣變化增添衣物、晚上睡覺注意覆蓋腹部外,還可以按摩肚臍,方法是先將雙手掌心搓熱,然後上下重疊放在肚臍上,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分別揉按100次。如果寒氣積聚日久,病症頑固,還可以取粗鹽***醃鹹菜用的***0.5~1公斤,將鹽炒熱後裝入毛巾縫製的口袋中,放在肚臍上熱熨。

  處暑時節後的養生重點是預防「秋燥」。一般來講,人體感覺最舒適的空氣相對溼度是40%~60%,過高過低都會感覺不舒適。由於秋天空氣中的水氣含量小,其相對溼度下降,特別是空氣的相對溼度低於30%以下時,人們就會感覺到面板乾澀粗糙,鼻腔乾燥疼痛或口燥咽乾,大便乾結等,需要及時採取預防措施以避免發展為疾病***即「秋燥症」***。

  飲食養生保健的方法對「秋燥」有很好的預防效果,特別提出要多吃一些寒涼多汁的蔬菜水果和流食,但是也需根據各人體質具體情況而定。選用如黃瓜、西紅柿、冬瓜、百合、白蘿蔔、胡蘿蔔及梨、蘋果、葡萄、荸薺、甘蔗、柑橘、香蕉、柿子、菠蘿、羅漢果、大棗和湯、粥等,這不但有利於維生素的補充,還能夠增加水分的攝入。飲食上要儘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食品,以加重秋燥的症狀。

  但願以上處暑節氣之相關小知識,能對大家的生活有所益處。讓我們懷著感恩的心,告別美麗繁茂的盛夏,迎接果實累累的金秋!

  處暑保健養生方法

  1:溼熱關

  夏天多暑多溼,人往往感到頭重腦疼,則容易抑鬱、倦怠、胸悶、胃口不好。對於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而言,夏季要多注意保養,以防咳嗽、氣管疾病的反覆發作。而對於體質溼熱者來說,手心腳心常有發熱感,且在溼氣和熱氣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祕,大便顯得黃而臭。

  對策:

  飲食要清淡,便於消化。要多食用消熱利溼的食物,比如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等,用冬瓜與蓮葉、薏米燒湯喝,也是以清溼熱的清涼飲料。同時,還要注意調節好房間中的溼度,多開窗通風。

  2:睡眠關

  夏天晝長夜短,且夜間溫度也較高,導致一些人夜間休息得不好,根據中醫的說法,如此“陰陽失衡”,會加大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如高血壓患者易血壓升高,心絞痛患者發作頻率提高。

  對策:

  保證足夠的睡眠。這才能維持身體各項機能正常運轉,建議成年人每天保證7小時的高質的睡眠。

  3:養陽關

  首先是暑天容易傷氣,這將導致體力、元氣不足,機體功能下降。例如,出汗過多、水分得不到及時補充的情況下,人就容易傷津脫液;免疫機能一旦下降,感冒、腸胃疾病往往乘虛而入;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夏季心臟功能容易混亂。簡而言之,夏天人的陽氣從旺盛的頂點慢慢下降,所以夏令養生尤其要注意“養氣”,以防到了冬天陽氣不足。

  對策

  調節好體溫和室溫間的差別,且房間內外溫差不能太大。室溫保持在27度℃,不宜太低。總之,夏季要在一個涼爽、乾燥、舒適的環境中生活,切忌因貪涼而引發各種疾病。

  4:情緒關

  夏日天氣炎熱,情緒容易波動激動,導致血壓上升,加重心臟負擔,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發作。此外,中風在夏天的發病率也相當高,需引起重視。值得一提的是,情緒波動過大還會導致腸胃功能的紊亂,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等也與情緒有很大的關聯。

  對策:

  有意識地調節情緒。原本就有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緒,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發作的風險。

白露養生知識
秋季補水養生食物推薦
相關知識
處暑保健養生知識
夏季保健養生知識
保健養生知識大全
保健養生知識
保健養生知識講座
女性保健養生知識有哪些
老年保健養生知識
上班族保健養生知識
秋季保健養生知識
男士保健養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