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瑞康的治療溼疹藥方有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蔡瑞康,男,***1935—***空軍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中西醫結合面板科專家。在中醫治療溼疹的方法上也效果明顯,下面由小編給大家介紹蔡瑞康治療溼疹的中藥方吧,僅供大家參考。

  蔡瑞康治療溼疹的中藥方

  1.清熱除溼湯

  龍膽草、黃芩、丹皮、赤茯苓、澤瀉、萆薢、苦蔘各10g,車前草15g,六一散***包煎***、生地各30g。熱盛者加白茅根15g,生石膏30g***包煎***;溼盛者加牛薏仁、通草各10g;癢甚者加白鮮皮30g;大便乾燥者加生大黃6g。每日1劑,早晚飯前1小時各服1次。同時配合以下外治法:有糜爛滲出者,用3%硼酸溶液做開放性冷溼敷,每次30分鐘,每日2~3次,溼敷間歇期外塗氧化鋅油;無糜爛滲出者,外塗爐甘石洗劑,每日3~5次。共用藥2周。

  急性溼疹如果中醫辨證屬於溼熱證採用以清熱利溼為主的清熱除溼湯內服,並聯合外用西藥治療,與純西藥治療組比較,可以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尤其在減輕症狀***紅斑、滲出等***方面見效快。清熱除溼湯由龍膽瀉肝湯和萆薢滲溼湯加減組成,方中龍膽草、黃芩清熱除溼,生地、丹皮涼血清熱,赤茯苓、萆薢、澤瀉健脾滲溼.車前草、六一散利溼清熱,苦蔘除溼止癢。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涼血、除溼止癢之功,切中急性溼疹溼熱證的病機。另外,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方中龍膽草、黃芩、丹皮、生地、甘草等藥都具有一定的抗炎抗過敏作用。臨床應用的關鍵是辨證要準確,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當加減。

  2.術苓除溼湯

  炒白朮10g,蒼朮15g,茯苓15g,澤瀉10g,豬苓10g.薏苡仁20g,厚朴10g,陳皮10g,滑石18g,地膚子15g,白鮮皮15g,甘草3g。溼邪偏於下焦者可加黃柏、川牛膝;瘙癢甚者可加烏梢蛇、刺蒺藜;日久皮損色黯者可加丹蔘、當歸。每日1劑,水煎至300ml,早晚分服。

  本方所主多為亞急性和慢性溼疹患者,病情遷延,或因素體脾虛,或因溼邪久羈,過用苦寒而傷脾,故兼見納少神疲、腹脹便溏、舌質淡胖、苔白或膩等脾虛表現,屬脾虛溼蘊證。治療上應標本兼顧,既治“脾虛”之本,又治“溼盛”之標。術苓除溼湯中白朮益氣健脾、燥溼,蒼朮除脾溼升清陽,茯苓助脾運、利水除溼,三藥合用達健脾燥溼利水之功,為君藥。根據“治溼不利小便非其治也”,選澤瀉、豬苓、薏苡仁助君藥健脾利水,給邪以出路;陳皮、厚朴理氣和中、下氣除滿、助運脾溼,祛溼劑中配伍理氣之藥,即“氣化則溼亦化”之理,五藥共為臣藥。滑石除溼利水,地膚子、白鮮皮共達止癢之功,三藥為佐藥。甘草既健脾益氣又調和諸藥,為使藥。在全方組成中既有燥溼健脾的平胃散***蒼朮、陳皮、厚朴、甘草***以除中焦溼阻,義含健脾滲溼的四苓散***茯苓、豬苓、澤瀉、白朮***以治溲短便溏,再伍滲利小便的六一散***滑石、甘草***,從而使全方達到健脾燥溼暢三焦之機、化膀胱之氣,使溼無從牛而有其去路的治療目的,服之則溼患得除。

  3.養血祛風湯

  生地15g,當歸10g,赤白芍各15g,丹蔘15g,雞血藤15g,夜交藤15g,白蒺藜15g,烏梢蛇10g。陰血不足甚者加熟地10g,麥冬10g,女貞子15g;風盛瘙癢甚者加蟬衣6g,白殭蠶10g,全蟲6g;合併有血瘀者加桃仁10g,紅花10g,莪術10g;伴失眠者加生龍牡各30g,酸棗仁30g;大便幹者加火麻仁30g,柏子仁15g。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慢性溼疹多為急性遷延而來,病發日久,耗傷陰血,血虛不能濡潤肌膚,化燥生風,瘙癢難忍,治療當養血祛風,潤燥止癢。養血祛風湯中生地、當歸、白芍滋陰養血,潤燥祛風以止癢,赤芍清熱涼血止癢,丹蔘、雞血藤養血活血止癢,共奏“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效;夜交藤養心安神,白蒺藜、烏梢蛇祛風止癢以治標,諸藥合用,切中病機,收效甚佳。

  4.外洗除溼湯

  龍膽草10g,苦蔘30g,蛇床子30g,黃柏20g,地膚子30g,車前草30g,黃芩10g,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馬齒莧30g,板藍根30g,六一散10g。溼熱型加土茯苓15g;脾虛溼阻型加茯苓、白朮各10g;血虛風燥型加川芎10g,何首烏20g;瘀毒積聚型加桃仁、紅花各10g;體弱氣虛型加黃芪、黨蔘各15g;脂溢性溼疹加茵陳、山楂各10g。1日1劑,水煎兩次浸洗或溼敷患處,每天2~5次。

  根據溼熱、脾虛、溼阻、血虛風燥、瘀毒積聚等不同證型,隨症加減治療。方中龍膽草性味苦寒,功在燥溼清熱,入肝膽膀胱經,苦寒沉降,長於清瀉肝膽實火、三焦溼熱;黃芩、黃柏、苦蔘清熱燥溼,瀉火解毒,三藥共輔龍膽草清利三焦實熱而燥溼;蛇床子燥溼祛風殺蟲;車前草長於利溼消腫兼可清熱。六一散中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熱,滑可利竅,除膀胱之熱結而通利水道;甘草清熱解毒。故六一散能利水消腫,兼可清熱除煩止渴,釜底抽薪,標本兼治。生地、丹皮、赤芍涼血消斑,其中生地甘寒,既可涼血瀉熱,又善養陰生津,佐苦寒之劑免傷陰分;赤芍酸寒,能瀉能散,既可涼血活血,又能瀉肝火;丹皮苦寒,可清熱涼血消斑。三藥配合既可清熱利溼,涼血消斑,又免過用寒涼而傷陰。板藍根、馬齒莧功在清熱解毒,防治毒熱溼邪,並能涼血消腫。全方諸藥配合,共奏清熱除溼、涼血解毒之功,使熱清溼利而皮疹得消。藥理研究證實,黃芩具有抗炎、抗變態反應以及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等作用;生地黃具有皮質激素樣免疫抑制作用;馬齒莧、甘草等均有抗過敏作用。諸藥配合起到抗過敏、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辨證施治,對症治療,相得益彰,療效穩定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5.黃柏百部湯

  黃柏30g,百部30g,土茯苓15g,蛇床子30g,蒼朮15g,荊芥15g,地膚子30g,白鮮皮30g,苦蔘30g,藿香15g,明礬或桔礬30g***面板無糜爛滲液者用明礬,有糜爛滲液者用枯礬***。用溫水洗淨患處,取上藥煎水1500~2000ml,倒入盆中,趁熱汽燻蒸患處,待藥液涼至適宜溫度,用紗布蘸藥液洗患處。每天治療2次,每次20~30分鐘,7天為1個療程。

  6.溫陽除溼水劑

  生川烏10g,生草烏10g,艾葉15g,大風子20g,威靈仙30g,紅花15g,地膚子20g,苦蔘20g。每日1劑,加水煎取2000ml,溫泡手足,每次30分鐘,每日2次,3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雙手忌直接接觸食物和各種洗滌用品。

  “溼性重濁黏膩”,“溼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久之,陽氣不能到達四肢末端,掌跖失於溫潤,溼邪因而停滯,區域性氣血瘀閉,膚絡不暢.肌膚失養而成本病。故以溫通經絡、除溼潤膚為治療大法。方中牛川烏、生草烏、艾葉、大風子有溫通氣血、透達經絡之作用,其中川草烏、大風子還有除溼作用;威靈仙通行卜二經絡且祛風溼;紅花活血通絡;地膚子、苦蔘除溼止癢。諸藥相配,則陽氣至,經絡通,氣血暢,溼邪除,肌膚自然潤澤。

  7.溼疹薰藥方

  地膚子、蛇床子、百部、蓖麻子、艾葉、苦蔘、蒼耳子葉、自鮮皮各30g,花椒15g。上藥混合共碾粗末,用較厚草紙卷藥末成紙卷燃煙燻皮損處,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鐘,溫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宜。

  薰藥療法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臨床實踐中在灸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治療外科面板疾病的一種外治法。從臨床使用過程中體會到:薰藥的藥煙無任何毒性,不會對人體產生損害,對於角化過度和瘙癢明顯的面板病止癢和軟化面板作用較好。薰療時,濃煙溫度一般50~60℃為宜,應經常用手試溫,以免引起燒燙傷。溼疹薰藥方中地膚子、蛇床子、花椒、蓖麻子、蒼耳子葉均能潤膚止癢,百部、苦蔘、白鮮皮殺蟲止癢,艾葉、花椒溫和解風毒而止癢。諸藥共奏除溼祛風、殺蟲止癢之功。

  治療溼疹的食療調理

  1、薏米紅豆煎:薏米30克,紅小豆15克,加水同煮至豆爛,酌加白糖,早晚分服。

  2、馬齒莧煎:鮮馬齒莧30-60克,水煎,每日分數次服用,並可配合外洗。

  3、冬瓜湯:帶皮冬瓜250克,切塊,煮湯食用。

  4、黃瓜煎:黃瓜皮30克,加水煎煮沸3分鐘,加糖適量,1日3次,分服。

  5、綠豆海帶粥:綠豆30克,水發海帶50克,紅糖適量,糯米適量。水煮綠豆、糯米成粥, 調入切碎的海帶末,再煮3分鐘加入紅糖即可。

   治療溼疹的護理工作

  溼疹特別是慢性者,大都通過經年累月的治療未獲痊癒,患者常常失去信心。其實,溼疹不是不治之症,由於此病發病原因極為複雜,給治療帶來困難。患者應該與醫生合作,建立治癒信心,儘可能避免各種可疑致病因素,如熱水洗燙、過多使用肥皂、用力搔抓及外用藥不當等。生活上注意避免精神緊張、過度勞累,食物中勿食辣椒、魚、蝦、蟹或濃茶、咖啡、酒類,衣被不宜用絲、毛及化纖等製品,平時保持大便通暢,睡眠充足,冬季注意面板清潔及潤澤。這些都可減少溼疹的復發,達到治癒的目的。

  儘量尋找過敏原,避免接觸可能的過敏原。衣服要穿得寬鬆些,以全棉織品為好。室溫不宜過高,否則會使溼疹癢感加重。忌抓癢,抓癢使面板不斷遭到刺激,會越抓越癢,其結果會使面板病變區更加增厚粗糙和苔癬化,抓破面板又會引發感染。忌熱水燙,有的病人因癢得難受就用熱水燙,結果面板毛細血管擴張,紅腫加重,病變區滲液增加,病情更重。忌刺激性食物,像酒、濃茶、辣椒、咖啡、蔥、姜、蒜等會使瘙癢加重,應忌之。魚,蝦等食品會使溼疹加重,也應避免食用。


補精氣血中藥方有什麼呢
蔡瑞康的治療溼疹藥方有什麼
相關知識
蔡瑞康的治療溼疹藥方有什麼
蔡瑞康的治療溼疹藥方有什麼
治療鼻炎偏方有什麼
治療口臭偏方有什麼
民間治療溼疹偏方
中醫治療溼疹處方
治療蕁麻疹的藥方有什麼
口腔扁平苔蘚的治療藥方有什麼
中醫治療便祕的藥方有什麼
治療灰指甲的藥方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