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讀論語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著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著“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

  今天,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個性空前張揚的時代,更是一個競爭激烈、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面對著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如何調適對他人的心態,是首要解決的一個人生觀問題。面對這個爾虞我詐的世界,對敵人仁慈就是對敵人殘忍。《論語》中,長者們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有空閒的時候,多多去翻一翻這種薄薄的卻又沉甸甸的古書,每次掩卷沉思,都會使你的思想昇華。

  “吾十五而治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耳熟能詳的名句是孔子在講述自己大致的人生軌跡:三十歲能夠自強自立,四十歲對各種事情都瞭解了,而五十歲知道天命是什麼,而到六十歲就一切坦然面對,任何“忠言”也不會逆耳了。對此,我們當然不能拘泥於文字的表面意思,我們所要吸取的是他那種樂觀向上的人生志向和鍥而不捨的精神。

  歲月匆匆,時光如梭,轉眼間我已在教室裡度過了8個春秋;回首過去,不禁反躬自問:這些年來我學到了什麼,人生境界又處於一個什麼樣的高度呢?又想到自己肩負著“祖國的希望”這一使命,就會由心底湧動起動力的源泉,激勵自己把精力投入到精益求精的學習中去。

  子曰:“默而志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又云:“飯疏食陋之,樂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吃著粗茶淡飯,枕著胳膊睡覺,而另一方面,卻兢兢業業誨人不倦,可以看出聖人的事業並非是“苦行思想”,而是始終樂觀地迎接未來,對未來充滿著信心和希望,而且把工作當成實現自己人生的目標,以至於完全沉浸到工作的快樂中去了。難怪他的學生對他的評價是:“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讀到此處,我不由地想起了自己。身為一個學生,我到底有沒有做到學生應盡的責任。我有沒有學習著並快樂著呢?我有沒有對學習產生抱怨呢?

  曾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個宗教改革家路過一個工地,許多人在汗流浹背地搬磚。他去問第一個人說:“你在幹什麼?”那個人沒好氣的回答說:“你看不見我在服苦役呀!”他又去問第二個人,這個人態度比第一個平和多了,他看了看說:“我在砌牆啊!”改革家又去問第三個人,只見第三個工人擦了擦頭上的汗,微笑著說:“我在建造一座教堂。”這三個人做的事情一模一樣,但是他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卻不同:第一個的態度是悲觀主義態度,他把任何事都當作是生活強加給的一份苦役,他關注的是當前的苦難也是確實存在的。第二個的態度稱為職業主義態度,因此他知道這一堵牆是一個區域性成品,他也知道他這樣做對得起自己的一份工資。第三個人則是理想主義態度,也就是每一塊磚,每一滴汗,他都認為有價值。孔子云“發憤忘食而知老之將至!”和第三個人一樣,都是用快樂的心態在工作著,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思想境界,才使得他桃李滿天下。並且成就了孔子一代聖賢的英名。

  簡單地說,《論語》用最簡單的話語、最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聖人最真實也最深刻的哲理,《論語》的內涵博大精深,意蘊深長,值得我們青少年朋友深思熟讀之、領悟運用之、發揚光大之,讓這顆國學經典中的璀璨明珠永放光芒。

  篇二

  本學期老師組織我們讀《論語》。學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老師一遍遍在課堂上講解所謂何意,我在下面聽得雲裡霧裡,想不通這古人好好的話幹嘛要說成這樣,在我眼裡,古人的經典文章一直是深奧難懂。

  課間隨意翻閱書本,不覺被裡面的內容牢牢吸引了,這本書不像我想象的那麼枯燥難懂,論語中的經典話語加上一個個小故事,變得生動形象,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每當夜晚難以入眠時,我便捧著它細細品味,細讀之中,也讀出了一點點自己的心得.

  為人之道,貴在真誠.自懂事以來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處世圓滑,左右逢緣;有些人巧舌如簧,善於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樸實;有些人刻苦兢業,舍已為公;有些人無為頹廢,胸無大志.這些型別,我覺得都和自己對不上號,我自己卻是挺喜歡真實,不太會耍弄心機,也不善於推卸任務,也許源於老師對我的教導:做一個真誠的人.真誠是搞好人際關係的良方,與人交往,不虛偽,不矯飾,真誠地面對每一個人,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想他人也會熱情地接受你.

  這本書還一直放在我的床頭,有些故事我還沒有細細地讀完,不過我想我會擠出時間去細品的,看著書櫃里長年作為裝飾品的書籍,我很慚愧,沒把書當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會重新去認識它們,就像《論語》裡說的,為人之道,貴在真誠。

  篇三

  俗話說:“讀一本書,會使你更加堅強,更加聰明,更加坦然。”我這一週讀了一本書叫《論語》。我讀著這本書我彷彿在和高尚的人交流,我體會到: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

  我讀著《論語》這本書我彷彿正在孔子與他的學生身旁和他們交流。我體會到他們高尚品德。其中有這幾句話令我印象深刻覺得有道理。第一句是孔子的弟子曾子說的原文是這樣寫得:“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就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我為別人幫忙是否盡了最大努力,我與朋友交往有沒有撒謊不誠實,我傳授課是不是把我知道的都教了、讀了這句話我感受很深,我知道了自我反省是一種好習慣,這樣就可以知錯就改,讓自己更加完美一些。第二句是孔子說的原文是這樣寫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就是說:“學習並且不斷溫習,不是很愉快的事嗎?有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到這兒,不是該很高興嗎?人家不知道我也不生氣去教他,這樣才是君子的作風、是啊!不斷溫習是一種好習慣。可以加強知識的印象,牢記這個知識,從而是你進步。

  才剛剛品讀了幾天論語,我就受益匪淺,好像在和孔子與他的弟子在交流心得。是啊。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應該堅持讀書。
 

初中讀論語心得
小學生讀論語的心得
相關知識
初中讀論語心得
初中讀論語心得
國學經典誦讀論語心得
初中讀書的心得體會
學生讀論語心得體會
小學生讀論語心得體會作文
小學生讀論語心得
閱讀論語心得體會
親子讀論語心得
品讀論語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