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淋病會出現什麼症狀表現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現在許多人對淋病並不是很瞭解,對淋病很恐懼,都在爭議淋病是傳染病嗎。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女性淋病會出現的症狀表現。

  女性淋病會出現的症狀表現

  1、在患有了此病之後,患者在排尿的時候,是會感覺有輕微的尿道灼熱感、刺痛、瘙癢或者是出現尿意迫切感,也有的時候,是會出現有前列腺區劇痛,而在尿道分泌物無明顯增多,只是在清晨的時候是會發現尿道口有“餬口”現象。用手指壓迫尿道深處,可見有少量稀薄粘液流出。

  2、如壓迫會陰及前列腺區時,則壓痛顯著,並向陰莖前端、腰骶部位及睪丸等處放射。前列腺或膀胱炎症明顯時,排尿終末往往引起痙攣性尿刺痛、末段尿液內見有血液,並出於排尿障礙等。若病變僅限於尿道,則可引起射精疼痛,血情精液或膿性精液。

  淋病常發生在一些青年男女當中,這是由於處於這個時期的男女性生活平凡,所以就容易導致患有此病。在此,專家提醒,大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不潔的性生活,更要避孕和患有一些性病的患者進行性生活。

  淋病是如何引起的呢

  ***一***發病原因

  傳染途徑:

  1、通過性接觸傳染

  成人特別是男性淋病99%-100%屬於性交傳染。傳播速度快,而且感染率很高,感染後3-5天即可發病。感染人群中以青壯年為主。

  目前,我國以暗娼為主要傳染源。調查資料表明,在淋病患者中男女一次性交感染率為22%-35%;男女雙方感染率是男性易於傳染給女性。

  2、非性接觸傳染

  此種情況較少,主要是接觸病人含淋病雙球菌的分泌物或被汙染的用具,如沾有分泌物的毛巾、腳布腳盆、衣被,甚至於廁所的馬桶圈等均可傳染。特別是女性***包括幼女***,因其尿道和生殖道短,很易感染。

  病原體:

  1.發現 1879年,奈瑟從35例急性尿道炎、陰道炎及新生兒急性結膜炎病人的分泌物中,分離出淋病雙球菌。1885年,Bumm在人、牛或羊的凝固血清培養基上培養淋球菌獲得成功,將菌種接種於健康人的尿道內也可產生同樣的症狀。至此,淋球菌是淋病的病原體的結論始告成立。

  2.形態與染色 淋球菌呈卵圓形或豆形,菌體長0.6~0.8µm,寬約0.5µm。常成對排列,鄰近面扁平或稍凹陷,像兩粒豆子對在一起。無鞭毛,不形成芽孢。在急性感染的機體內,其形態較典型,多位於細胞漿內。慢性期則在細胞外。淋球菌革蘭染色陰性。用鹼性美藍染色時,菌體呈藍色。用Pappehheim Saathof染色時,菌體呈紅色,背景為天藍色,十分清晰。

  淋球菌在人工培養基上有五種不同的菌落形態,分別稱為T1,T2,T3,T4,T5,其中T1和T2有毒力,T3和T4無菌毛,不能感染人類。

  3.菌體結構 淋球菌的致病主要與菌體外面的結構有密切關係。淋球菌外面結構為外膜,外膜的主要成分為膜蛋白、脂多糖和菌毛。膜蛋白可使淋球菌黏附於人體黏膜上,通過細胞吞噬作用進人細胞,在細胞內大量繁殖,導致細胞崩解,淋球菌擴散到黏膜下層引起感染。菌毛易黏附於子宮腔和口腔上皮細胞表面,有致病力及傳染性。

  4.培養與生化特性 在含有動物蛋白質如血液、血清、蛋黃、腹水等的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培養的適宜溫度為35~36℃,適宜pH為7.5,需要在5%二氧化碳的環境中培養。

  在人體尿道中可使葡萄糖發酵,但不能使果糖發酵,因此,可利用這一特性作葡萄糖發酵試驗,以與腦膜炎雙球菌鑑別。淋球菌不產生靛基質及硫化氫,在生長過程中可產生氧化酶,這在早期鑑定有一定意義。

  5.營養分型 根據淋球菌培養時所需要的氨基酸和核酸營養基礎,可將淋球菌分為35個營養型,其中Arg、Hyx、Ura型淋球菌可引起無症狀淋病及播散性淋病,對血清具有抗力,但對青黴素及其他一些藥物則敏感。

  6.抵抗力 淋球菌較為嬌嫩,最怕乾燥,適宜在潮溼、溫度為35~36℃、含2.5%~5.0%二氧化碳的條件下生長,其生長的最適pH為7.0~7.5。淋球菌對外界理化因素的抵抗力相當差,在完全乾燥的環境中1~2h即死亡,但若附著於衣褲和被褥中,則能生存18~24h,在厚層膿液或溼潤的物體上可存活數天。在50℃僅能存活5min。淋球菌對常用的黏膜殺菌劑抵抗力很弱。它對可溶性銀鹽尤其敏感,1∶4000硝酸銀溶液可使其在7min內死亡,使膿液中的淋球菌2min內死亡。1%苯酚***石炭酸***溶液能在3min內將其殺滅。除耐藥菌株外,淋球菌對抗生素敏感,但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濃度逐漸有所提高。

  ***二***發病機制

  1.發病機制

  ***1***對上皮的親和力:淋球菌對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有特別的親和力。男女性尿道,女性宮頸覆蓋柱狀上皮和移行上皮,故易受淋球菌侵襲,而男性舟狀窩和女性陰道為復層扁平上皮覆蓋,對其抵抗力較強,一般不受侵犯,或炎症很輕,故成年婦女淋菌性陰道炎少見。幼女由於陰道黏膜為柱狀上皮,因此易於受染。面板不易被淋球菌感染,罕見有原發性淋球菌面板感染。人類對淋球菌無先天免疫性,痊癒後可發生再感染。

  ***2***黏附:淋球菌菌毛上的特異性受體可與黏膜細胞相應部位結合;其外膜蛋白Ⅱ可介導黏附過程;它還可釋放IgAl分解酶,抗拒細胞的排斥作用。這樣,淋球菌與上皮細胞迅速黏和。微環境中的酸鹼度、離子橋、疏水結構和性激素等也可促進黏附過程。

  ***3***侵入與感染:淋球菌吸附於上皮細胞的微絨毛,其外膜蛋白I轉移至細胞膜內,然後淋球菌被細胞吞噬而進入細胞內。淋球菌菌毛可吸附於精子上,可迅速上行到宮頸管。宮頸管的黏液可暫時阻止淋球菌至宮腔,而在宮頸的柱狀上皮細胞內繁殖致病。淋球菌一旦侵入細胞,就開始增殖,並損傷上皮細胞。細胞溶解後釋放淋球菌至黏膜下間隙,引起黏膜下層的感染。

  ***4***病變形成:淋球菌侵人黏膜下層後繼續增殖,約在36h內繁殖一代。通過其內毒素脂多糖、補體和IgM等協同作用,形成炎症反應,使黏膜紅腫。同時,由於白細胞的聚集和死亡,上皮細胞的壞死與脫落,出現了膿液。腺體和隱窩開口處病變最為嚴重。

  ***5***蔓延播散:淋球菌感染後造成的炎症可沿泌尿、生殖道蔓延播散,在男性可擴充套件至前列腺、精囊腺、輸精管和附睪,在女性可蔓延到子宮、輸卵管和盆腔。嚴重時淋球菌可進入血液向全身各個組織器官播散,導致播散性感染。

  2.耐藥機制

  ***1***耐藥菌株的型別:到目前為止,發現了4種耐藥性淋球菌菌株。

  ①PPNG菌株:為由細菌的質粒介導的耐青黴素菌株。近年來,已分離出不同質粒型的PPNG菌株。

  ②CMRNG菌株:是由細菌染色體介導的耐藥菌株。其耐藥譜廣泛,包括青黴素、四環素、頭孢菌素、鏈黴素和大觀黴素等。

  ③TRNG菌株:為由細菌質粒介導的耐四環素菌株。

  ④耐氟喹諾酮菌株:是由細菌染色體介導的耐藥菌株,耐藥譜包括環丙沙星、氟哌酸和氧氟沙星***氟嗪酸***等。

  ***2***耐藥菌株產生的原因:

  ①PPNG菌株:該菌株具有一種染色體外遺傳物質,稱質粒,系由嗜血菌屬獲得的控制酶所產生,並可遺傳給後代。質粒使胞質中攜帶耐藥性的基因R因子突變,從而帶有產生β-內醯胺酶的密碼。此酶可裂解青黴素的β-內醯胺環,使其失去抗菌作用。

  ②CMRNG菌株:淋球菌染色體中的許多遺傳位點都可發生基因突變,從而改變了藥物作用位點,導致耐藥性的產生。

  ③TRNG菌株:其耐藥原因的具體細節尚不清楚。

  ④耐氟喹諾酮菌株:涉及淋球菌染色體中數個遺傳位點的基因突變,不同位點的聯合突變決定耐藥的程度和方式。已報道有3種耐藥機制:gyrA基因編碼的DNA旋轉酶A亞單位發生突變;parC基因編碼的DNA拓撲異構酶Ⅳ發生突變;細胞內藥物累積量減少。

  導致淋病反覆發作的原因

  1、合併其他感染臨床上常見的有衣原體、支原體及表皮葡萄球菌感染,固然淋病治癒,但上述微生物仍潛伏體內,使病情遷延難治。

  2、一般情況下,患者會採用傳統的抗病毒類藥物及化學療法只是治標,不能治本。而使用抗干擾素等被動療法只能抑制病毒複製,不能徹底清除掉存在於血液組織細胞核中的病毒,停藥後極易復發。

  3、性伴侶未同時治療很多患者對性伴侶隱瞞病史,特別是夫妻之間還繼續過性生活,使病菌傳染給對方,伴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疏於治療。因此固然原患者進行了治療,但與性伴侶之間仍反覆交叉感染,造成症狀時好時壞。

  4、少數康復患者體內神經細胞節內殘餘有病毒變異珠,當生病、勞累等免疫力低下時,潛伏的病毒重新復活繁殖,沿神經軸返回面板黏膜引起新的淋病。也有一部分患者因不注意衛生,對有病菌的衣褲、日用品未進行及時的消毒處理而被再次感染。

  5、經綜合治療,淋病消退後,損傷處修復如初。但少數殘餘的病毒發生變異,仍隱藏於神經細胞內,當患者免疫力下降,如生病、發熱、酗酒、勞累時,潛伏的病毒重新復活,開始繁殖,然後大量複製出新病毒,又沿神經軸返回面板黏膜,引起新的淋病,病灶逐漸擴大,從而出現淋病復發。

  6、存在自身接種感染或再次感染的危險。如不注意平時的個人衛生,沒有對患者沾有病菌的衣褲、日用品及時消毒處理,性伴沒有及時檢查治療很容易再次傳染上導致反覆發作。


女性梅毒初期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女性淋病會出現什麼症狀表現
相關知識
女性淋病會出現什麼症狀表現
女性淋病會出現什麼症狀表現
貧血會出現什麼症狀表現
肛裂會出現什麼症狀表現
慢性腸炎患者有什麼症狀表現
糖尿病初期有什麼症狀表現
病毒性感冒有什麼症狀表現
小兒過敏性鼻炎有什麼症狀表現
女性在排卵期有什麼症狀
慢性附件炎有什麼症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