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歡度春節手抄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街道上處處張燈結綵,十分熱鬧,家家戶戶貼著“倒福”掛著燈籠。你知道怎麼做一份歡度春節的手抄報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資料1

  1、除夕到來迎新年,家家戶戶守歲笑。燈火通明夜如晝,觀看春晚到通宵。男女老少吉祥繞,祝福的話語聲聲高。願你除夕好運罩,來年生活步步高!

  2、《除夜雪》[宋]陸游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3、春節了,我已為你安排好如下行程:讓身體休息,讓財神加班;讓煩惱出差,讓開心拜訪;讓疲憊下崗,讓健康上任;讓幸福上崗,讓快樂接近!祝春節愉快!

  4、除夕繁忙,祝福不忘;簡訊送你,禮物滿筐:一條錦鯉,人財兩旺;歲寒三友,常青四季;五穀雜糧,六六大順;七返還丹,八面威風;天保九如,十分完美!

  5、迎來幸運的門神,貼上喜慶的春聯,掛上喜祥的年畫,點燃好運的燈籠;除夕到了,祝你幸運迎來幸福,喜慶帶來美好,吉祥送來安康,好運得來輝煌!

  6、跨年祝福送四方,東方送你搖錢樹,西方送你永安康,南方送你成功路,北方送你錢滿倉。四面八方全送到金銀財寶當頭照,新年快樂。

  7、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該來的,就讓它來吧。新的天地,再展新的風采。一元復始,永珍更新。春節佳節,祝君鵬程萬里,再逞英豪。

  8、迎接除夕,驚喜無限;福星高照,福滿家園;祿星進門,加爵升官;壽星賀春,壽比南山;喜神報喜,好運無限;攜手眾仙,共迎新年;祝你新春,吉祥美滿!

  資料2

  日落日升,斗轉星移,回首往昔,歷史為我們留下了太多的繫念和玄想,而這“歲時禮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節習俗成了我國最大的傳統民俗節日。春節在古都更受到人們普遍重視,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節習俗。農曆的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原起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古代的春節稱:“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後,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為春節。

  就北京地區來說,從臘月初八家家戶戶要泡臘八醋***蒜***,就開始有了“年味”。民謠講:“老太太別心煩,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有一首歌謠唱道:“糖瓜祭灶,新年來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從這一天開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掃房子,蒸饅頭,置辦年貨,貼“福”字,貼年畫,剪窗花,貼對聯。貼門神,貼掛錢,一直忙活到除夕,開始過大年。

  北京人總是把“福”倒著貼在門裡、衣櫃、水缸上,寓意著福到了。貼春聯也有許多講究,一般百姓家貼紅色春聯,門楣上貼“橫批”,內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紙鑲紅邊;守制者***有父、母喪者***則要用藍紙;廟宇用黃紙。春聯最早始於五代時的後蜀。據說當年蜀太子在本宮門上提寫“天垂餘慶、地接長春。”八個大字,這就是中國最早的一副春聯。北京人在屋內廷貼上“抬頭見喜”,屋外貼上“出門見喜”,院內貼“全院生輝”等春條。

  過去大多數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龕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講究的要擺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餅、花糕的面鮮,成堂的水果、成堂的乾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飯,素餃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擺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過年講得就是吃喝玩樂,以吃為主。這些供品實際上也是為人準備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又稱團圓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豐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飯要葷素一起上。有冷葷、大件和清口菜。冷葷有冷燉豬、羊肉、冷燉雞、鴨。大件有:紅燒肉、扣肉、米粉肉、紅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羅十、鹹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葷素睡覺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餃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還總是把餃子包成元寶形,在餃子中放進糖、銅錢、花生、棗、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著日後生活甜蜜;吃到銅錢意味著有錢花;吃到花生意味著長壽,因花生又名長生果,吃到棗和栗子的意味著早立子……

初中生春節手抄報
初中春節手抄報簡約
相關知識
初中歡度春節手抄報
歡度春節手抄報版面
關於簡單的小學生歡度春節手抄報
小學生歡度春節手抄報
歡度春節手抄報內容簡潔漂亮
初中歡度國慶手抄報整潔又好看
歡度春節手抄報圖片整潔又大方
初中羊年春節手抄報
初中生迎春節手抄報
小學歡度春節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