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對執行系統的特定解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遵循了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其內部四維一體有機統一,面向中國現實突出重點,迴應人民呼喚指向“中國夢”的實現,面向世界,凸顯特殊而重要的意義。從系統科學的視角來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構成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一個複雜的大系統。綜合考察這四個子系統及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有利於促進科學決策和推動具體實踐,充分發揮系統的整體功能,使發展、改革、法治與黨建達到最佳的執行效果。這將拓展研究“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廣度和深度,因而具有特別重要的現實價值。

  一、以系統的思維來認識“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一個具有特定結構、功能並和環境緊密關聯的複雜體系。系統科學是以系統思想為中心、綜合多門學科的內容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綜合性科學門類,運用系統科學的原理,以系統的思維來認識“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有助於深化和拓展基礎研究,強化其學理支撐。

  ***一***基於系統的結構認識“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在系統科學看來,結構是系統的一般屬性。無論是巨集觀世界的物質系統還是微觀世界的粒子系統,所有系統均無一例外地以特定的結構形式而存在與執行。研究“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一個重要任務在於揭示其結構方式,並通過結構來認識這個複雜系統的存在方式、功能特性和執行機理。具體說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一個審時度勢,基於適應外部環境發展的、具有獨特的系統結構,進而發揮特定功能的複雜系統。“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既繼往開來又獨具特色,其所具有的系統結構,不同於以往的單一的發展戰略系統結構,它突出基於各個“全面發展”基礎上的“系統發展”的理念,將系統的協同性放在了實踐的重要地位,強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建等要素的相互作用、共同發展。可以說,“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其基礎要求就是全面發展,深層要求就是系統發展,實踐要求就是協同發展。顯然,“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因應我國新常態的需要而產生的,也是因應國外發展新挑戰的需要而產生的,其系統結構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它是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發展戰略體系。

  ***二***基於系統的功能認識“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系統的功能是指系統行為所引起的、有助於環境中某些事物以至於整個環境存續與發展並有助於系統自身輸出與輸入物質、能量與資訊的作用與能力。“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為一個總部署、總佈局,具有特定的功能,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目標導向功能,著眼於人的需要——終極目標是實現人民幸福、人的全面發展;二是思維引領功能,立足科學理性——必備的思維方式,包括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三是實踐指導功能,堅持協調發展——總體的實踐要求,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這些都是全方位、系統性的;四是方法選擇功能,取向規範有序——基本的方法遵循,就是使改革、發展、穩定走上制度化、規範化、有序化,相輔相成、良性互動;五是評估激勵功能,力求又好又快——發展的成效評判,最終要達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而推動中國夢的實現。這一功能的發揮和使命的形成,既是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個系統與國際國內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實現的,也是通過“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系統的各個子系統、要素的功能發揮而實現的。

  ***三***基於系統與環境的關係認識“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系統的執行過程伴隨著系統與環境之間物質、能量和資訊的交換。“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個系統與環境的關係亦是如此。“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環境,就是我國當前面臨的國際環境、國內環境中各種要素的總和,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就是新常態的環境。“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目標、結構、功能確定,都受到這些要素的綜合影響。其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是基於我國現階段的國際環境、國內環境提出來的,是人民意願的具體體現。另外,同樣的系統要素在不同的環境中將形成不同的結構和功能,甚至系統要素的性質也隨著環境的變革變動而變革變動。概括起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個系統與其環境是一種作用與反作用的關係:一方面,“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個系統對環境產生作用,與新常態下經濟社會中的主體、客體、載體等實現能量、資訊、資源等的交換,從而推動治國理政的程序;另一方面,“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個系統又受到環境的反作用,正是新常態下環境發展變化推動了其結構和功能的與時俱進。而同時,在一定的環境中,都存在適合系統生存的條件。從本質上說,系統對於環境的適應性,也就是系統的穩定性在系統外部關係上的表現。因此,“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具體要求和舉措必須適應新常態下不斷髮展變化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環境。

  ***四***基於系統結構、功能、環境的整體來認識“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系統的功能具有相對獨立性,其在一定條件下會對系統的結構產生反作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體現了結構與功能的辯證關係。正是由於各要素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作用,使得“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個體系具有了作用於系統之外的能力,並在物質、能量和資訊的交換過程中實現系統的動態優化。“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現有系統結構決定了其系統功能的發揮,而外部環境變化對於其系統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功能改進直接促進了其系統結構的優化,其更好的結構優化、更好的功能發揮、更好的環境改善,將最終促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個大體系的整體發展。“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系統研究的物件是複雜的實踐過程,其外部有著環境的多變性,其內部有著複雜的相互作用。一方面,適應性體現為系統和環境之間的穩定有序程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適應我國國情,在國際大背景中直接體現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大戰略、大布局。另一方面,適應性體現為要素之間的協同互動狀態。假定這種穩定有序、協同互動的方式被破壞,系統就處於不適狀況,這就呼喚變革自身以增強適應性,從而求得新的平衡和穩定。踐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而是要科學推進,在動態中改革、在開放中發展、在包容中穩定。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體系的落實和演進中,應富於創造性和體現時代性,相應的改革創新必須適應我國當前和今後的頂層設計和配套政策的與時俱進。

  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總體框架

  戰略系統都以最優化為其設計目標。系統科學把對系統的研究放在爭取最優目標的基點上。它主張用最新的技術手段和處理方式把整個系統分成不同的層次結構,在動態中把握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使部分服從整體的最佳目標,為系統的設計、施工、管理、執行提出最佳方案,這遠為傳統研究的方法所不及。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中有極大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目標子系統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目標子系統,在整個科學發展執行系統中居於前驅導向的地位。人類社會的實踐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子系統,反映的是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人的發展等各專案標間的協同演進和良性迴圈。工作、教育、收入、社保、醫療、住房、環境等都要更美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發展的價值取向上、發展的內容豐富上、本身的內部結構上都將呈現鮮明的特徵,這些特徵集中體現於目標的內容和內部結構的系統性與整體性的統一、全面性與持續性的統一、發展性與階段性的統一、價值取向的目的性與人民性的統一等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起點、基本內容和終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子系統的特定地位,決定了它不僅具有導向功能,還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兼具整合功能、修正功能和激勵功能等。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構建過程中,應遵從人民性、求實性、層次性和前瞻性原則,並遵循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立足社會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社會發展的資源要素來具體構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子系統的“全面建成”,就是從系統科學出發,指在整個發展系統中,各種資源、各項發展要素協調統一、有效整合,從而形成各自發展目標的和諧一致、配合得當、良性迴圈,形成一個有機目標整體,涉及“五位一體”和黨建的發展目標。“全面建成”體現在內容上發展的全面性、空間上發展的均衡性、時間上發展的連續性和方法上發展的統籌性等方面。

  ***二***全面深化改革——“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動力子系統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動力子系統,在整個執行系統中居於活力驅動的地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強大的內驅動力。“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動力系統就是全面深化改革,也是一個複雜結構。它主要包含改革主體、改革物件、改革手段和改革載體等組成部分,尤其需要處理好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係、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的關係。全面深化改革,既具有一般發展的基本屬性,在其自身的推進過程中,又體現出其鮮明的個性,這些個性集中呈現為改革主動性與改革受動性的統一、改革前進性與改革互動性的統一和民主性與集中性的統一。其旨在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具有引領、矯正、激勵和凝聚等作用。構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動力子系統,應遵循真實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充分性原則和制度性原則,立足社會發展的現實基礎和社會發展的資源要素,以科學改革為價值取向,以實踐的需要為出發點,以社會發展趨勢為參照。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全面深化改革,最主要是指體制鏈和機制鏈的不斷優化。即對現有的體制和機制不斷進行調整、修正、補充和完善,使其保持最佳執行狀態,以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執行和既定目標的科學實現。綜合起來看,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要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發揮全面深化改革動力子系統的調節關係、優化結構、整合資源、提升質量、釋放紅利的功能,使“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實施更具科學性和順暢性。

  ***三***全面依法治國——“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保障子系統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保障子系統,在整個執行系統中居於重要保障的地位。法治是國家治理行動中的底線環節,也是極其重要的環節。全面依法治國,主要在於聚焦凸顯的各類問題,緊抓法治精神的落實,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其主要內容包括法治主體、法治目標、制度安排、效果評估等。綜觀“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法治子系統的內容,集中起來看,它要求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具有科學性、效率性、公平性、制約性、善治性等特徵。全面依法治國——建立“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保障子系統的基本功能,是對改革發展中偏離法治軌道的預防和糾正以及制衡與懲罰,是對相關發展主體的發展思路、發展舉措和具體行為的制約和監督,是對良法善治的弘揚,並體現為預防作用、矯正作用、懲戒作用、促進作用和反饋作用。全面依法治國——構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保障子系統,應當遵循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等原則[2],還應遵循系統發展的客觀要求,體現現實發展的急切需要以及相關機制的固有功能。

  ***四***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領導子系統

  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領導子系統,在整個執行系統中居於統率的地位。全面從嚴治黨,就是指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落實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等戰略,必須實施從嚴治黨、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所涉及的各種要素的集合。這些要素包括主觀要素和客觀要素,即從嚴治黨理論和方法、黨建環境及黨建內容——全面提升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的科學化水平。全面從嚴治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這些特徵集中體現在指導性、創造性、擇優性和過程性之中。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中,全面從嚴治黨的領導子系統的作用集中體現出它的保證作用、提升作用和激勵作用。構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領導子系統要堅持戰略性原則、民主性原則、科學性原則和層次性原則,還需要切實理解和把握好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黨建的現實環境、黨員幹部素質等實際情況。全面從嚴治黨是這樣一種有效的治理系統,它所治理的物件是整個黨建執行過程,目的是加強和改進黨的治國理政能力,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法治化水平,及時發現並糾正黨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誤區。構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領導子系統要堅持巨集觀組織***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和微觀個體***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建設相一致原則、制度化建設和作風建設相結合原則、外在約束和內在自律相協調原則,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五***“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整體關係

  一個完整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過程包括三個階段:確立目標——實踐過程***戰略措施***——結果***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即戰略目標;實踐過程則包括改革協調、法治管控、黨的領導等環節。在這三個階段中,目標子系統、動力子系統、保障子系統和領導子系統構成了一個整體的執行系統。顯然,組合起來的系統整體具有構成它的部分所沒有的性質,其功能也不等於組成它的各部分功能的總和。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組織化程度是決定系統整體效應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組織建立和控制管理過程中,一切事物都應從系統全域性出發,增強系統的協同作用,各部分都應圍繞整體目標的實現而發揮各自的作用,以獲得整體效應的最優為宗旨。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一套動態的、複雜的、評估保障集群系統,旨在確保系統發展、順利收穫預期結果的目的。從整體上來看,“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特性主要體現在結構協同性、動態穩定性和戰略開放性上。其具有診斷、導向、激勵、凝聚、約束等功能。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有效構建和實施,應在遵循先進性與有效性相結合的原則、全面與重點相結合的原則、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的前提下,致力於立足社會發展的現實基礎和提升社會發展的主體素質,適應和優化社會發展的客觀環境。

  三、“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基本特性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建等多維度的全面發展,這樣一些要素本身的存在和內蘊的改革、發展、穩定聯絡,已經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基礎要求是全面發展,深層要求是系統發展,實踐要求是協同發展。故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表現出獨特的現實特性和理論特性,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結構協同性

  結構其實也是系統的基本要素,合理科學的結構才能保障系統的良性運轉。在本質上,系統是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而結構本身是由要素構成的,要素的獨立性使得它的層級性凸顯,這也就決定了結構的層次性;同樣與之相伴的功能性在體現出獨立性的同時,也就呈現出了層次上的差異性。事實上,任何系統都可以從不同的時間和空間維度進行分解,由此形成各層次結構。系統按在空間的大小和從屬關係,可以分為系統、子系統等。這些層次按一定方式組成系統的結構。系統的層次性就是指系統的每一個要素就是一個子系統,一個子系統的要素就成為一個分系統,並以此類推,也就是說一個系統可以看作另一更大系統的一個要素。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是一個開放複雜的大系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都是執行系統的子系統。“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在這個大系統下有若干個子系統和分系統,也體現出合理的結構要求,從而確保每一個子系統的良好運轉,以共同保障系統的科學執行。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子系統囊括了現階段改革和發展所要達到的戰略目標叢集,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多種分系統,不僅是從整體上對社會主義社會“五位一體”全面發展的戰略構想,也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客觀規律的真實反映。“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四個子系統的實踐方向是一致的。在具體實施中,其從各個方面,總是從不協同到協調,又從新的不協同到協調的迴圈往復的過程,從而確保一個又一個新目標的制定和實現。顯然,這一過程的推進,如果缺乏相應的系統思維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要整合系統內部各個組成要素,使之相輔相成、密切銜接、同步發展,避免顧此失彼,實現系統諸要素的協同效應。要緊緊抓住現階段發展面臨的各項機遇以及新常態格局形成的重要契機,遵循“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結構協同性,加快實現我國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發展空間的拓展,為實現中國夢奠定發展基礎、開闢廣闊道路。

  ***二***動態穩定性

  穩定是相對於鬆散和遊離搖擺而言的。所謂動態穩定性是指“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實施過程中各要素,包括競爭和合作、經濟增長、社會治理和相關的政策執行在一定階段的動態平衡狀態和總體穩定結構,並在這一狀態下所呈現的功能動態穩定發揮。穩定性是系統存在的一個基本特點。任何系統的穩定性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呈現出動態穩定性的特性。在全球化迅速蔓延,世界聯絡日益緊密的今天,一個國家的發展已經難以脫離國際環境而獨立進行,尤其像中國這樣的大國,更是深受國際政治經濟社會的影響,同時又深深地影響國際環境。由於受到外界環境的干擾,“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區域性或某一時間點有可能偏離某一狀態而產生若干不穩定現象。我國經濟新常態發展過程中,“產能過剩”和“全球經濟復甦遲滯”[3]等內外部的干擾因素會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產生一定的衝擊,並帶來相應的經濟社會問題,產生所謂“陣痛期”。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一旦這些干擾消除,“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就又恢復原來的狀態,並將繼續穩定執行。實際上系統都是在不斷隨著時間變化的,在區間內穩定執行。但當系統內外部的干擾超過了系統本身的自我調節能力時,其穩定性就遭到了破壞,系統整體功能要發生重大變化,從而使系統進化或者退化。因而,要保持戰略定力,科學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實施,突出系統發展、協同發展,密切注意各種破壞其穩定性的內外部因素,化危為機,在把握和運用規律下跳出“拉美漩渦”、“東亞泡沫”、“西亞北非危機”等陷阱[4];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避免造成動盪。而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打虎拍蠅”,切實做到“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5],這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保持系統穩定性的根本保證。

  ***三***戰略開放性

  一個系統是依託於物質、能量和資訊的不斷交換而存在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從內容來看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人的全面發展,它們是有機統一的。認識這樣一個系統依然需要把握其戰略開放性的基本特徵。必須看到,全面深化改革作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一大戰略舉措,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系統運動、變化、發展的內外部力量的戰略作用方式,是驅使整個大系統諸要素、部分、環節在互動中形成整體良性執行的結構和功能,是促進整個系統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的一系列創新性手段、工具、形式和途徑。在各領域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實踐的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戰略、舉措等都將不斷賦予新的含義和新的要求。如果忽視或否定這一點,還是以老眼光、舊思路分析和判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走向,必將背離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阻礙發展程序。新階段,在全面依法治國這“車之雙輪”之“另一要輪”、“鳥之雙翼”之“另一要翼”的全力保障下,制度改革和制度創新必然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這一系統不斷充實新的元素。毋庸置疑,“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實施,需要各項制度機制的完善創新,就是要隨著時代條件的變化而不斷加以改進和完善各項配套制度機制,就是要使現有制度機制不斷更新、不斷升級,以增強開放性、前瞻性。

  四、“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實施的關鍵

  在“四個全面”背景中看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須甄別經濟執行主體和社會利益主體的多元化[6],因此,“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實施的第一關鍵在於激發主體活力。在此前提下,重視打造創新載體、糾正不良傾向,是確保“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順暢實施的重要選擇。

  ***一***激發主體活力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實施,是一項龐大的複雜工程,需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依靠群眾,融合各方力量,實現全民參與。要激發主體活力,使黨群、幹群之間形成密切聯絡、和諧一致、良性迴圈的關係,為系統的正常運轉創造良好的條件,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實現。

  遵循唯物史觀,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重點在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積極參與實施“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思想動員,提高廣大幹部和人民群眾改革創新的緊迫感、使命感,激發其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要積極營造有利於改革創新的輿論環境,爭取社會各界的參與和支援,在全社會形成倡導“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良好輿論氛圍。要鼓勵各行各業以及個人的投入和支援,以拓展促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渠道。同時,要勇於破除廣大幹部群眾中不利於“四個全面”的因素,尤其是要統一人民群眾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之路的思想認識。

  在具體實踐中,“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作為一個開放性的多層次的系統,它的全面落實和推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僅靠一種實施模式,更不能單兵突進,而應該是分階段、分層次,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協同共進的。只有這樣,隨著實施的推進、實踐的深入,各行各業各階層對“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認識才能提高、參與程度才能不斷深入、聰明才智才能充分發揮,進而促成最廣大人民群眾從整體上提升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以全身心投入到推動“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實施的偉大事業中去。

  ***二***打造創新載體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實施,需要在實踐中進行系列創造性的工作,特別是抓好載體創新這個重要環節。這就要求對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具體問題,用創新的精神,從制度層面、管理方法層面、資源優化配置層面、約束條件的調整層面、利益格局的調整層面等方面去改革創新,努力把“魚”和“漁”、“橋”和“船”等的問題解決好、落實好,把工作完成得更好。

  一是做好管理方法、政策措施的創新。二是做好制度體制機制的創新,樹立法治思維、掌握法治方法。三是做好資源優化配置的創新,通過改變原有的資源配置辦法,用發展的辦法把“蛋糕”做大,同時也以改革的方法把“蛋糕”分好,最終把問題解決。四是把任何一個問題產生的約束條件改變掉,把新目標需要的條件創造出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重要的是全方位的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優化是基礎,需求結構優化是關鍵,創新結構優化是動力。五是在利益格局的調整上創新。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實施過程中,其系統、子系統、分系統和要素的優化,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不確定性因素很多,存在一定的風險,需要有的放矢、各個擊破、分頭化解。

  因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體制、機制和方法創新,這需要給予一個寬鬆的創新環境,在創新驅動戰略下拓展“萬眾創新”空間。同時,要確立和落實激勵機制,對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實施的改革創新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組織或個人要給予恰當獎勵。

  ***三***糾正不良傾向

  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具體執行過程中,要把握並預防可能出現的不良傾向,防止走過場,流於形式,做表面化功夫,偏離“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軌道。

  一是防止忽視人民群眾利益和福祉的不良傾向。踐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最根本的價值取向是發展人民利益,增進人民幸福。忽視人民群眾利益和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就難以實現,“全面深化改革”就難以推進。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的實施過程中,應堅持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應在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充分體現和代表人民的利益,把人民的呼聲作為第一訊號,把人民的幸福作為第一追求,把人民的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應“全面從嚴治黨”,深入踐行“三嚴三實”,務求實效,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把身子沉下去,把感情注進去,實實在在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二是防止偽“又好又快”的不良傾向。偽“又好又快”就是“以假代快、以慢代好”。實施“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務必求真求實,腳踏實地,一切從不斷髮展變化的實際出發,開動腦筋,銳意進取,不斷創新。切忌做表面文章,使“全面依法治國”流於形式,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摻進水分。

  三是防止跟風趕時髦的不良傾向。踐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一件很嚴肅的工作,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業,應該正確地對待。不能片面理解、以偏概全;不能跟風搶跑、錯位越位。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使“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得以順利實施,應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站在戰略高度和系統科學視角認識和看待問題,綜合而不失具體地處理各種可能的問題。

  四是防止畫地為牢的不良傾向。“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要堅持全國一盤棋,加強協調統籌。在發展過程中力戒出現夜郎自大、畫地為牢的不良傾向。各地要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作出各自積極貢獻。

  此外,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一張好的藍圖一干到底”[7]。科學決策下的人才、組織、物質、科技、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支援措施,既是“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執行系統內在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有效整合力量和促進改革深化的各項保障條件和手段,並能形成合力,從而使整個系統執行在正確的方向上。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

  [2]《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4年10月29日

  [3]韓康:《經濟新常態:新觀察、新思考》,《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第2期,第27~30頁

  [4]劉偉:《經濟新常態與經濟發展新策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5年第2期,第13頁

  [5]:《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10月9日

  [6]王佳寧:《“十三五”願景可期,繫於“四個全面”治國大綱》,《改革》2015年第3期,扉頁

  [7]:《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99~400頁

高血壓患者怎樣合理飲食
試論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對執行系統的特定解釋
相關知識
試論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對執行系統的特定解釋
試論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對執行系統的特定解釋
論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哲學基礎
試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意義
試述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意義
談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學習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與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心得體會5篇
圍繞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推進治邊穩藏
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意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