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常用的調料與配料有哪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美味的菜餚離不開各種調料,好的調料可以使得菜餚中的鮮美充分的散發出來,那麼你知道有哪些炒菜用的調料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炒菜常用的調料,希望能幫到你。

  炒菜常用的調料

  香油,食用油、色拉油、食鹽,味精,雞精,料酒,醬油,醋,花椒,大料***八角***,胡椒粉、辣椒粉、桂圓、枸杞、桂皮,蔥薑蒜,幹辣椒,白糖,澱粉,五香粉。

  1、食糖:

  在烹調中新增食糖,可提高菜餚甜味,抑制酸味,緩和辣味。如果以糖著色,待油鍋熱後放糖炒至紫紅色時放入主料一起翻炒;如果只是以糖為調料,在炒菜過程中放入即可;而在烹調糖醋鯉魚、糖醋藕片等菜時,應先放糖,後放鹽。

  2、料酒:

  料酒主要用於去除魚、肉類的腥羶味,增加菜餚的香氣。料酒應該是在整個燒菜過程中鍋內溫度最高時加入,腥味物質能被乙醇溶解並一起揮發掉;而新鮮度較差的魚、肉,應在烹調前先用料酒浸一下,讓乙醇浸入到魚、肉纖維組織中去,以除去異味。

  提醒:中國的料酒分黃酒和白酒兩大類,通常炒青菜、綠色類用白酒,肉類用黃酒。可以很好地帶出食物的鮮味、去腥等。西式料酒分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以及烈酒等,通常白肉放白酒,紅肉放紅酒。如魚肉,用白葡萄酒烹煮。

  3、醋:

  醋不僅能祛羶、除腥、解膩、增香,軟化蔬菜纖維,還能避免高溫對原料中維生素的破壞。做菜放醋的最佳時間在“兩頭”,有些菜餚,如炒豆芽,原料入鍋後馬上加醋,既可保護原料中的維生素,同時又能軟化蔬菜中的纖維;而有些菜餚,如糖醋排骨、蔥爆羊肉,原料入鍋後加一次醋,其作用是祛羶、除腥,菜餚臨出鍋前再加一次,以解膩、增香、調味。

  提醒:醋中所含的醋酸是種弱酸,且濃度很低,用來涼拌蔬菜時不會破壞胡蘿蔔和芹菜的營養成分,所以可以放心食用。胡蘿蔔、芹菜營養價值豐富,胡蘿蔔中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攝入後可以變成維生素A,而維生素A是維持眼睛和面板健康的關鍵,並可促進鈣的吸收,防止缺鈣。芹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群及植物纖維素。夏季天氣炎熱,體力消耗大,人容易食慾不振,涼拌菜時加點醋,既清脆爽口,增進食慾,還能補充消耗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除了胡蘿蔔、芹菜外,任何可以涼拌的蔬菜都是可以用醋調味的。

  但是,炒胡蘿蔔或芹菜時放醋,情況就不一樣了。菜加熱後會加速醋酸與菜的化學反應,醋酸會大大破壞胡蘿蔔素含量,而芹菜屬於綠色蔬菜,加熱烹製過程中,營養物質和葉綠素在醋酸的作用下會被破壞,使綠色蔬菜迅速變成黃褐色,既破壞了菜餚的美感,又使菜餚營養價值降低。因此,炒胡蘿蔔、芹菜等蔬菜時最好不要加醋。

  4、醬油:

  醬油可增加食物的香味,並使其色澤更加亮麗,從而增進食慾。烹調時提倡後放醬油,這樣醬油中的氨基酸和營養成分能夠有效保留。

  提醒:炒蔬菜時一定要先關火,再加入醬油。否則醬油的營養會被破壞、失去鮮味,其中所含糖分還會因高溫變化而產生酸味。

  5、味精:

  味精能給植物性食物以鮮味,給肉食品以香味。當受熱到120℃以上時,味精會變成焦化穀氨酸鈉,不僅沒有鮮味,還有毒性。味精在70℃—90℃時使用效果最好,因此一定要在菜起鍋之後放。

  炒菜調料的放置順序

  炒肉菜——快熟了才放鹽

  加調料的順序:糖、酒、醋、鹽、醬油。炒肉菜,醋一定要在糖和酒之後加,否則糖不易溶解,酒的香味也很難揮發出來。而鹽要在肉八成熟的時候加,否則會讓肉質變老。醬油要最後加,以免其中豐富的氨基酸被高溫破壞。如芹菜炒肉絲,先將鍋燒熱,放入油,燒至五六成熱時,放入肉絲煸炒至發白,點少許醋,倒入芹菜翻炒,快熟時加入鹽,再放點醬油即可出鍋。

  可選調料:糖、酒、醋。炒肉菜時先用糖和少量料酒醃製一下,可以去除腥味,還能讓肉吃起來感覺更嫩。糖一定要在鹽之前放,否則鹽的脫水作用會讓肉變老,甜味不能滲進原料,造成外甜裡鹹。

  忌放:味精。肉類中本來就含有穀氨酸,與菜餚中的鹽相遇加熱後,自然就會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穀氨酸鈉。如果炒肉菜再加入味精,反而會破壞其自然的鮮味。

  炒素菜——翻炒幾下就放鹽

  加入順序:糖、醋、鹽、味精。炒青菜跟炒肉菜不同,炒素菜應該先放鹽,這樣蔬菜能熟得更快,從而保留更多的營養。應先把鍋燒熱,放入油,燒至五六成熱時,可根據個人喜好放入蔥、姜等爆出香味,然而放入青菜煸炒幾下,加入鹽繼續翻炒,顏色變翠綠即熟,如素炒菠菜、清炒油麥菜等。

  可選調料:糖、醋。不需要限糖的人,可以加點糖來增加素菜的鮮味。放糖之後,就沒必要放味精了。炒白菜、土豆絲等蔬菜時,加入一點醋能讓口感脆爽,並儲存更多的維生素。但炒青菜的時候都不能放醋,加入醋會破壞大部分的葉綠素,顏色迅速發黃,不但難看,而且營養價值也大大降低。

  忌放:醬油。醬油味道濃郁,炒蔬菜時加入,不但影響了蔬菜清爽的色澤,濃郁的醬香味還會掩蓋蔬菜的清香。

  涼拌菜——最後一起放

  加入順序:都最後放。做涼拌菜一般是把所有的調料混在一起調成味汁,再澆在菜裡,拌勻。調料一定要在最後放,現拌現吃,否則菜長期泡在調味汁中,會使菜的味道過鹹,營養成分也容易損失。比如涼拌萵筍、涼拌肚絲等,把生料或熟料切成絲、片、塊等,再加上調味料拌勻。

  忌放:味精。味精在溫度為80℃~100℃時才能充分發揮其提鮮的作用,而冷盤的溫度偏低,味精難以發揮作用,甚至還會直接粘附在原材料上。如果做冷盤時非要放味精,宜用少量熱水把味精溶解後再拌入冷盤之中。

  炒菜的壞習慣

  壞習慣1:蔬菜先切後洗

  洗菜時,切開後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面積會大大增加,易使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

  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並儘量將水分控幹後再切。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放置的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容易導致某些營養素氧化。

  壞習慣2:切完菜再用水焯

  蔬菜切得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如果再經過水焯,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就會大量損失。

  正確的做法是,焯菜時應儘量讓蔬菜保持完整***也就是不要切啦~***,用水量要多。此外,焯綠葉菜的時候,可以加一點鹽和油,不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還能保持蔬菜鮮亮的顏色。

  壞習慣3:做菜先過油

  做地三鮮、乾煸豆角等菜餚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裡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人體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

  建議大家少吃過油菜、煎炸菜,烹調蔬菜多用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方式。

  壞習慣4:等油冒煙了才放菜

  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蔬菜中的營養素就被破壞了。

  正確的做法是,在油還沒有冒煙時,就把食材下鍋。教給大家一種簡單測試油溫的方法:把竹筷子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足夠熱,可以下鍋了。

  壞習慣5:放很多含鹽的調料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健康成年人一天食鹽***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鹽量***的攝入量是小於6g,而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居民平均每標準人日食鹽的攝入量高達12g,已經遠遠超出了建議量。

  醬油中含鹽量約為15%~20%,雞精中含鹽約為10%,豆瓣醬、蠔油也都含有不少鹽,如果用了這些調味品,就要減少用鹽的量,否則極易造成鈉超標。還有人喜歡炒菜放糖,然而甜味和鹹味能互相抵消,易導致炒菜味道變淡,最終加入更多的鹽。

  正確的做法是炒菜只放一點鹽或海鮮醬油,雞精味精也少用,可以多用蔥薑蒜或花椒等調味,這樣炒出的菜清淡可口,也保留了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壞習慣6:炒素菜也用不少油

  無論是哪種油,脂肪含量都在98%以上。蔬菜的吸油性特別強,如果用太多油炒素菜,和吃葷菜沒區別,而且還會使菜的表面都被一層油脂包圍,其他的調味品也不易滲透到蔬菜的內部,影響了食物的味道,同時這樣做也不利於消化吸收***還可能導致我們加更多的鹽到菜裡面!從而造成鹽攝入過量***。

  正確的做法是每道素菜放油量不超過一湯匙,如果你怕糊鍋,可以用平底鍋炒菜,保證受熱均勻。
 

新買炒菜鐵鍋應該如何進行使用
炒菜常用的調料與配料有哪些
相關知識
炒菜翻鍋的技巧與祕訣有哪些
炒菜拋鍋的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炒菜常用的調料與配料有哪些
炒菜常用的調料與配料有哪些
常用的歷史學法都有哪些
常用的西藥退燒藥有哪些
釣魚常用的小技巧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家庭健身器有哪些
常用的民間歇後語有哪些
小學常用的關聯詞練習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