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精短勵志小故事精選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有些老好人天天干活,以為上司看到了就會給自己加薪升職。這些人往往不太會拿到好處,甚至連承諾都很少。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職場精短勵志小故事篇一:把時光浪費在自己擅長的那些事上

  我們公司剛剛入職的95後小姑娘,一臉茫然地對我說,“我好迷茫好焦慮,怎麼辦?我好害怕自己到了30歲還是現在這樣的狀態,既不能脫單,又不能脫貧。”

  我問她,“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

  她想了想說,“談不上喜歡,也不討厭。”

  “那你一般下班後都做什麼呢?”我接著問她。

  小姑娘掰著手指頭一一數來,“看看電影、逛逛網上商城、刷刷微博、和朋友微信聊聊天……每天都做這些挺無聊的。”

  我勸她說,“如果你不想迷茫,就不要把時光全部浪費在這些事情上,而是要把時光浪費在自己擅長的事上。不要告訴我,你擅長聊天購物,我所指的擅長是將來可以讓你三十而立的特長。”

  “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擅長什麼呢?”小姑娘一臉茫然。

  我拿了一張紙、一支筆遞給她,很簡單,你在紙上寫下自己性格中的優缺點和所有感興趣的事,然後看自己的優勢最適合做哪些感興趣的事。

  小姑娘接過紙和筆,努力思索,最後,她很認真地告訴我,她喜歡看電影,關注娛樂新聞,至於特長嘛!上學時候作文寫得還可以,只是畢業後沒有再堅持,幾乎都荒廢了。

  我告訴她,“既然你喜歡看電影,關注娛樂新聞,又擅長寫東西,那你每天下班後看一部電影,看完後堅持寫1500字的影評。如果當天有什麼重大娛樂新聞也可以寫寫你的看法,先堅持一年試試。”

  小姑娘有些疑惑地對我說,“姐,寫影評的人那麼多,而且我都把寫作荒廢了,我肯定沒戲啊!”

  我嘆了口氣,“在一件事情還沒開始之前,請不要先否定自己。你可以多想想自己應該如何去做,怎樣堅持下來。你才21歲,堅持七年後,你就有可能成為非常優秀的影評人,到時候三十而立,脫貧脫單簡直就是soeasy!”

  其實,我在21歲的時候也非常迷茫,非常焦慮,擔心自己無法三十而立,無法給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個很好的生活保障。我常常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不停地想自己今後該何去何從。

  因為焦慮,因為迷茫,畢業四年間我去過很多城市,換了很多工作。每天下班後,我除了和朋友傾訴我的迷茫,就是在QQ空間裡傷春悲秋,寫下自己的孤獨和無助。

  終於在25歲那年,我想明白了,自己擅長的東西是寫作。於是,我找了份編輯的工作,每天下班後寫寫自己的心情。

  我每一次發微博和說說都字甄句酌,把每一次發聲都當作是練筆的機會,認真地寫下自己的生活感悟。我還在一家知名文學網站註冊了賬號,把平時看到的聽到的隻字片語整理成文章,慢慢地,我的文章屢屢被加精推薦。

  後來,我成了全職媽媽,我把帶孩子之外的所有時間都浪費在讀書、寫文章上。兩年後,我提前實現了出書的夢想。

  小姑娘聽完我的故事後問我,我只要和你一樣努力、一樣堅持,就可以實現夢想對嗎?

  我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努力和堅持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

  網上曾經有一篇熱文叫《下一個七年,你是誰?》,文章中說,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0000個小時。如果每天練習5個小時,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

  六六在微博中也提到過這個理論,她說自己就是經過7年的努力寫作,才成為一名作家。

  然而我覺得,比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選對努力的方向同樣重要。

  六六在最近的採訪中說過,我們降生的時候,是自帶作業包的——我把這個詞叫作業包:每個人都有他天選的職能。但很多人,可能一生都沒法找到這個作業包在哪兒。

  大多數人之所以迷茫或焦慮,不是懶,也不是不懂得堅持的意義,而是找不到自己的作業包,以至於盲目努力,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只有挖掘自己潛在的天賦,找到這個作業包,做自己喜歡且擅長的事,才可能事半功倍。

  如果年輕的你也正在迷茫,無比焦慮為什麼自己那麼努力還依然過得不夠好,那麼或許就該靜下心來認真想一想,自己的興趣和天賦到底在哪裡,然後把時光浪費在自己擅長的那些事上,相信生活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每一分努力。

  職場精短勵志小故事篇二:很多時候不是你運氣不好

  早上上班的時候,剛收拾完桌子,就聽到咚咚咚的高跟鞋聲從外面傳了進來

  。我心想:完了,不會是經理來上班了吧,她今天怎麼這麼準時?

  還沒來得及判斷,就聽到經理的責問聲:“辦公室的人都去哪裡了?八點四十了都還沒上班嗎?就你們幾個,其他人呢?”音調一聲比一聲高,火氣一點比一點大。

  看著空蕩蕩的辦公室,我們幾個同事面面相覷,我心裡默默唸叨:要完蛋了。

  我們八點半上班,經理一般九點鐘左右到辦公室,員工公寓離辦公室不到五分鐘的距離。因為春困秋乏,剛畢業的幾位同事早上總是喜歡賴床,八點的鬧鐘一直響到八點半,然後迅速洗漱穿衣,趕八點五十之前一溜小跑到辦公室。怕什麼遲到,反正經理九點才上班。很快,這樣的生活節奏大家都習慣了。早到的同事習慣他們遲到,遲到的也習慣了自己遲到。

  今天經理本來是要出差的,結果不小心把一份資料落在了辦公室,自己又忘帶辦公室鑰匙了,就到我們辦公室來拿備用鑰匙,結果就碰上了上了班依然空蕩蕩的辦公室,頓時火氣就上來了。

  後面來的免不了一頓血雨腥風,經理就站在門口質問:“為什麼要遲到,因為什麼原因遲到,今天是遲到日嗎?”

  新來的畢業生大氣都不敢喘,唯唯諾諾低著頭。幾個老同事後來抱怨道:平常就是這個點上班呀,誰知道她今天這麼早來公司,不是去出差了嗎?真倒黴!

  你可以怪辦公室風氣不好,大家都遲到所以你也跟著習慣了。你也可以怪經理太粗心,明明平常都是九點到公司,怎麼今天就落下了資料,才有了這一幕。你還可以把這一切歸咎於運氣不好,才碰到了她今天回來拿資料。

  可是,你也要明白,從你習慣性遲到的那一天起,這件事就肯定會發生,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罷了。你只不過是一直在抱著僥倖心理,自欺欺人罷了。

  這樣的場景讓我想起了去年畢業答辯的時候。

  上一屆答辯時,就聽說我們學院的答辯導師有多變態,可以把女生在講臺上罵哭,很多同學PPT都沒開啟就直接讓他們準備二次答辯。那幾個據說平常學習很好的人基本都掛了,還在準備學年論文的我們被這些流言蜚語嚇得不輕。

  所以後來在準備論文的時候,我們幾個平時一起復習的都不敢太掉以輕心,該查資料查資料,該找導師找導師。每一次找導師,都要修改很多東西,每一次去列印店,都要因為格式問題重新花很多冤枉錢。

  等到真正答辯的時候,依然戰戰兢兢,想著明天穿什麼衣服,導師們會提什麼問題。

  才發現,傳言不是虛的,真有人被罵哭,臺上的女生低著頭,兩隻手一直搓著衣角,時不時擦擦眼淚,什麼話都不敢說。導師在下面言語犀利,沒有半點情面,看得我們這些旁觀者都替那個女生尷尬。

  可真實原因是什麼?這個女生在畢業論文答辯的時候,PPT做得色彩斑斕,花哨無比;畢業論文的字型格式都沒按要求設定好;關鍵是最後的致謝,全部是抄的。而且,抄的時候還沒改,直接把別人的“感謝老師們的三年教導”搬了過來。

  老師當時就火了:“我們教了你四年,你把那一年吃了嗎?”還有,大學名字都打錯,到底有沒有在用心?

  是導師太過苛責了嗎?依然有同學上去流利闡述完自己的論文,都不用太思考就直接回答老師的問題,論文裡的各個細節一清二楚,然後以一個優美的姿態離場。

  我們總是習慣從外界去找原因,覺得導師太嚴厲,覺得世界太殘酷,覺得別人怎麼能那麼冷漠,都不顧及一下自己的立場處境,覺得自己最委屈。可是很多時候,你的不順、你的悲催,都是由你自己決定的。是你決定了別人對待你的態度。

  人都有惰性,同樣是三個小時,我們寧願舒舒服服躺在床上看個電影或者出去吃個飯,也不願趴在桌子上看書學習或者出去鍛鍊身體。

  人也都有僥倖心理,潛意識裡會認為有些不好的事情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可是真正厲害的人,不僅可以剋制住自己的惰性,能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和情緒,還能從理智上排除僥倖心理。不僅能看到眼前的事情,還能看到以後有可能發生的事情。相比於潛意識裡的逃避,更願意選擇勇敢地面對。

  你現在所付出的,或者是所偷的懶,不會輕易就顯現出來。但是隨著時間的拉伸,會一點點積累,一點點給你掛賬,等到關鍵時刻,忽然一下子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有的人歡喜之至,有的人倒黴透頂。

  有一句說爛了的話,但是卻很實在:運是強者的謙辭,命是弱者的藉口。

  很多時候,不是你運氣不好,而是你連最基礎的事情都沒做好,最該付出的都沒付出,然後還在那裡幻想著能否僥倖混過去,能否瞞天過海。

  靜下心來,多做,多想,多讀書,少懷僥倖心理,少將自己一定要做的事情押在一些小概率事件上,你會發現,生活會對你寬容很多。

  職場精短勵志小故事篇三:職場上必須要會說話

  新入職的員工Amy開著車來上班,她是做銷售的,特別會說話。

  看到HR的微信朋友圈去了雲南,立刻說自己也去了那裡,頓時兩個人就有了共同話題。

  另一個行政專員看到Amy穿的裙子,驚訝的說:“和我的裙子一模一樣啊!”

  Amy趕緊笑著應答:“是哦,今天早上才從你家衣櫃裡拿出來的。”

  一場尷尬就這樣避免了,大家哈哈一笑而過。

  Amy看到銷售總監助理的丸子頭,大肆讚美:“莎莎的髮型真不錯哦,底下鬆鬆的,我就笨,盤不成這樣。”

  莎莎說:“底下鬆鬆的,是因為我扎不緊。”

  其餘的人呵呵了。明顯的恭維,突出的抬高別人,貶低自己,人際關係“高手”體現在會說話,說讓對方高興的話,哪怕是假話。可是,這種痕跡感,讓那個被恭維的人其實也感覺到了,不是發自內心的讚美,怎麼聽,怎麼覺得假。

  不過,在中國所謂情商高的人會告訴你,這樣會有好人緣,這個世界就是宜假不宜真。不信,你試試,如果你總把真話掛嘴邊,你的人際關係一定崩盤,因為好多愚昧的人就是喜歡人家虛情假意的恭維,卻聽不得別人指出他的缺點。

  看過還:

職場勵志感悟小故事精選
職場精短勵志小故事
相關知識
職場簡短勵志小故事精選
職場精短勵志小故事精選
職場幽默勵志小故事精選
職場精短勵志小故事
有關職場早會勵志小故事
職場早會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職場團隊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職場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關於職場新人勵志小故事
職場幽默勵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