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梅花的功效和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大家都知道臘梅花芳香美麗,是非常名貴的觀賞花木,除此之外臘梅花還有很好的藥用價值,下面由小編跟你詳細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臘梅花的簡介:

  臘梅花為臘梅科植物。臘梅的花蕾乾燥,又名雪裡花,一般在11月中旬開花直到次年3月左右,花期很長。初春花未開放時採摘,及時低溫乾燥。乾燥花蕾呈圓形、矩形或倒卵形,長1~1.5釐米,寬約0.4~0.8釐米,花被疊合作花芽狀,棕黃色,下半部由多數膜質鱗片所包,鱗片黃褐色,略呈三角形,有微毛。氣香,味微甜,後苦,稍有油膩感。以花心黃色、完整飽滿而未開放者為佳。產自湖北、江蘇、浙江、四川、貴州等地。

  臘梅,落葉灌木,高2-4m。莖叢出,多分枝,皮灰白色。葉對生,有短柄,不具托葉,葉片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7-15cm,寬3-7cm,先端漸尖,全緣,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深綠色而光亮,老時粗糙,下面淡綠色,光滑,有時於葉脈上略被疏毛。花先於葉開放,黃色,富有香氣;花被多數,呈花瓣狀,成多層的覆瓦狀排列,內層花被小形,中層花被較大;黃色,薄而稍帶光澤,外層成多數細鱗片;雄蕊5-6個,藥外向;心皮多數,分離,著生於花托的內面;子房卵形,1室。瘦果,橢圓形,深紫褐色,疏生細白毛,內有種子1粒。

  是什麼?

  花蕾:解暑生津,開胃散鬱,止咳。用於暑熱頭暈,嘔吐,氣鬱胃悶,麻疹,百日咳;外用治燙火傷,中耳炎。

  根:祛風,解毒,止血。用於風寒感冒,腰肌勞損,風溼關節炎。

  根皮:外用治刀傷出血。

  蠟梅花含揮發油,油中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蠟梅甙、a-胡蘿蔔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蠟梅鹼、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鮮葉含氰氫酸。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

  1、解暑生津,開胃散鬱,通乳潤燥,止咳。

  2、主治哮喘,勞傷咳嗽,胃痛,腹痛,風溼癢痛,療瘡腫毒,跌打創傷。

  3、主治暑熱頭暈,嘔吐,氣鬱胃悶,麻疹,百日咳,燙傷,火傷,中耳炎等。

  臘梅花的鑑定方法:

  臘梅花葉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5-15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表麵灰綠色或棕綠色,下表面色較淺,兩面均較糙,具密佈的透明腺點,主脈淺褐色,於下表面明顯突出;葉柄長0.5-1cm。薄革質,氣清午味微苦而辛涼。

  以完整、香氣濃者為佳。

  臘梅花的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略扁平,外壁增厚,有時可見孔溝,並被色質層;下表皮細胞較小,外壁增厚,有氣孔;上、下表皮均有單細胞非腺毛,壁厚。柵欄組織由2-3列短柱狀細胞組成;海綿組織中散有多數油細胞,直徑40-80μm。主脈明顯向下突出,維管束外韌型,木質部發達,導管常3-13個排列成行,韌皮部較窄,新月形,中柱鞘纖維發達,幾連成環。

  綠梅花的乾燥花蕾,呈圓球形,直徑4-8毫米,基部常帶有小梗。苞片3-4層,褐色鱗片狀。苞片內有萼片5枚,淡黃褐色,微帶綠色,卵圓形,覆瓦狀排列,基部與花托癒合。花瓣5枚或多數,白色或黃白色,緊緊相抱。花瓣內包含許多黃色絲狀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細長的花柱。質輕。氣香,味淡而澀。以花勻淨、完整、含苞未放、萼綠花白、氣味清香者為佳。主產江蘇、浙江等地。花冠紅色者,稱為紅梅花,形態與白梅花相似,但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紅色,重瓣,萼紅揭色。但藥用以白梅花為主,紅梅花則較少使用。

萊菔子的功效和作用
苦苣菜功效和作用
相關知識
臘梅花的功效和作用
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
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白梅花的功效和作用
桂花烏梅湯的功效和作用_桂花烏梅湯的製作方法
茉莉花的功效和作用
安化黑茶金花的功效和作用
野玫瑰花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毛蕊花的功效和作用
金銀花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