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清熱解毒的中藥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炎炎夏季最容易上火了,一旦上火整個人都不舒服了。下面就介紹一些清熱解毒中藥給大家,讓大家都能清熱解毒,輕鬆一整天。

  

  1、玄蔘

  玄蔘為玄蔘科植物玄蔘和北玄蔘的根,含玄蔘素,環烯醚萜甙類;還含揮發油、生物鹼等;藥理試驗證明、玄蔘水浸液,醇浸液和煎劑都有降低血壓的作用;玄蔘還有擴張血管和強心作用;多種玄蔘屑植物的侵劑都有鎮表和抗驚厥作用。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陰降火,涼血解毒,適用於熱病煩渴,發斑,骨蒸勞熱,夜寐不寧,自汗盜汗,傷津便祕及咽喉腫痛等症。用量:6--12克;但大便溏洩及痰溼盛者忌用。

  2、決明子

  決明子為豆科植物燉葉決明或決明的種子,內含蒽酯及蒽醌甙,決明素及A等,藥理試驗證明:決明子有降低血壓和降低血清膽固醇的作用;有抗多種致病菌和軟便瀉下的作用。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甘、苦,功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適用於肝熱或肝經風熱所致的目赤澀痛,羞明多淚等;此外對治療,腹水及習慣性便祕等也有效。用量:3--9克,搗碎煎服。

  3、地骨皮

  地骨皮為茄科枸杞屬植物枸杞的根皮,內含桂皮酸,多種酚類物質,甜菜鹼及亞油酸等;地骨皮有顯著的解熱作用,其煎劑可使血糖降低,有降低血清膽固醇和抗的作用,地骨皮的浸劑對動物有顯著的降低血壓的作用。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淡,功能涼血,退蒸,清瀉肺熱,適用於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血熱妄行的吐血、衄血、癰腫惡瘡以及和症等。用量:一般為3--9克。

  4、蘆根

  蘆根為禾本科植物蘆葦的地下莖,內含薏苡素,天門冬醯胺等。中醫認為,其性寒,味甘,功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利尿,適用於熱病傷津、煩熱口渴、胃熱嘔吐、噎膈、反胃以及治療肺熱咳嗽、肺癰等。

  用量:一般幹者9---30克;鮮者15--40克。

  5、連翹

  連翹為木犀科植物連翹的果實,內含揮發油,連翹酚,黃酮甙,生物鹼等;藥理試驗表明:連翹有廣譜抗菌作用,所含連翹酚可能是主要抑菌成分;連翹還有抗炎、鎮吐、利尿和強心的作用;所含黃酮甙能增強毛細血管的緻密度,因而對毛細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皮下溢血等均有止血作用。中醫認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適用於溫熱,丹毒,斑疹,癰瘍腫毒及性等。用量:一般6--9克。

  熱氣上火的原因

  1、乾燥的季節或氣候

  秋季氣候乾燥,尤其是北方,如果不注意補充水分很容易上火。

  2、不良飲食習慣因素

  嗜酒,或由於飲食不節,過多進食辛辣、肥膩等食品,都會引起上火。另外如果是本身比較容易上火的人,就更要避免經常食用熱性食物,如辣椒、榨菜、雞肉、狗肉、酒類、桂園、荔枝、橘子等。

  3、生活習慣因素

  如工作繁忙、精神緊張、應酬多、菸酒多、睡眠不佳等,年輕人經常熬夜很容易引起上火。

  4、長期食用滋補品

  滋補品雖然對身體有一定好處,但是也不能不注意它會產生的副作用,因為一般的補品都是熱性發物,如紅參、高麗蔘、保齡參、鹿角膠、阿膠等熱性補品,在“上火”時不要吃。

  預防熱氣上火的方法

  1、隨時補充水分

  常喝溫水可以解決許多問題,包括冷卻體內燥熱,促進表皮迴圈,還能沖刷口腔中的細菌菌落,抑制生長。即使常待在冷氣房的人,水分蒸發較少,一天也要喝1300cc左右,流汗時更要多喝。“上火”時也適合喝檸檬水,多吃柑橘類等酸味的水果。如果不喜歡水淡無味,也可多喝舒緩茶飲,例如薄荷、苦茶、菊花、金銀花等花草茶。

  2、作息時間規則

  很多徹夜狂歡或通宵趕工的人,第二天都會覺得特別勞累,口氣也特別汙濁,甚至渾身乏力,這都是“上火”的表現。其實,夜晚休息不夠是導致“上火”的重要原因,因此,作息時間規則是預防“上火”的重要措施,如果很難做到,可以在熬夜後儘快飲用一些滋陰清熱的茶飲,不要只喝清熱解毒涼茶。因為根據中醫理論,熬夜容易耗陰,所以才導致“上火”,喝僅有清熱解毒作用的涼茶不利於人體“陰”的恢復。

  3、提升睡眠質量

  睡眠就像計算機關機休息,睡不好會造成身體過度使用,容易“上火”。日夜顛倒更是大忌,許多輪夜班的人,幾乎都有火氣大的問題,而從事腦力密集工作的人,血液迴圈會集中在頭部,導致疲累卻睡不穩,這時可用足浴把火氣往下帶,讓人好睡。


哺乳期吃牛黃解毒丸影響嬰兒嗎
石榴皮中毒怎麼解毒
相關知識
上火清熱解毒的中藥
清熱解毒的中藥介紹
什麼中藥能清熱解毒能清熱解毒的中藥
清熱解毒的中藥有哪些:這些重要你認識嗎
清熱解毒的中藥
可以清熱解毒的中藥
清熱解毒的中藥和食譜推薦
清熱解毒的中藥方
清熱解毒的中藥方
清熱解毒的中草藥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