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話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雨水有其獨特的風俗習慣,因其氣候的變化,這一節氣的養生保健也尤為重要。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不僅表明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預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則會明顯感到溫度回升,春暖花開,春天的氣息沁人心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講:“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

  起居有常,勞逸結合。日常宜早睡早起,並進行適當運動。雨水仍然是早春節氣,因此,不宜於做過於激烈的運動,可以散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鬆的運動。俗語講“春捂秋凍”,隨著陽氣漸升,天氣逐漸變暖,但此時北方寒氣未盡,氣溫變化大,因此要預防“倒春寒”,注意“春捂”,但春捂也要恰到好處,否則反而不利健康。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寒氣損傷“陽脈之海”——督脈,減少感冒機率;腹部保暖是有助於預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瀉。雨水後,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感冒。日常好防護,注意鍛鍊身體,增強抵抗力。

  雨水節氣後應注意飲食有節,定時定量,寒溫適度,對於老人及小孩,切莫過飽或過飢,要少食多餐,避免加重脾胃負擔。正如唐代藥王孫思邈所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在飲食調養方面,應以調養脾胃功能為主,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按照“天人相應”的養生原則,此時要特別注意養護人體的陽氣,多吃蔥、姜、蒜、韭菜等溫性食物,不僅能祛陰散寒,還有殺菌防病的功效。雨水節氣天氣變化多端,要注意根據氣溫增減衣服。同時,不要過多的吃寒冷的食物或喝涼茶,可適當吃些較溫些的甜食,以養脾胃,避免脾胃受涼。可多食大棗、山藥、蓮子、韭菜、菠菜等。北方人食療多以粥為好,可做成蓮子粥、山藥粥、紅棗粥等。

  雨水養生食療

  小米:

  小米味甘、鹹、性涼;入腎、脾、胃經;***陳粟米味苦,性寒***,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和中益腎,除熱,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虛熱、反胃嘔吐、消渴、洩瀉。

  推薦食譜:小米粥

  小米150克,大棗8枚,陳皮5克,白糖50克。大棗去核,切成碎米狀,小米淘洗乾淨,然後一同放入沙鍋內,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煮,等米粒開花時,加入大棗、陳皮、白糖,再稍煮片刻即成。有養脾胃、行肝氣、開腸胃的功效。

  山藥:

  健脾益胃、助消化,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洩瀉等病症。

  推薦食譜:金橘山藥小米粥

  金橘20克,鮮山藥100克,小米50克,白糖15克。將金橘洗淨,切片備用。山藥去皮,切片,與金橘片及淘洗乾淨的小米一同入鍋,加適量水,用大火煮開,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加入白糖即成。有疏肝健脾的功效。

  玫瑰花:

  味辛、甘,性微溫。理氣解鬱,化溼和中,活血散瘀,用於肝胃不和,大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是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倦怠無力、失眠等患者良好的保健營養品。

  推薦食譜:玫瑰花糕

  糯米粉1500克,黏米粉3500克,核桃肉250克,大棗500克,白糖300克,玫瑰花60克。將大棗、核桃肉洗淨,切成小丁備用。把糯米粉、黏米粉放在盆內,加適量水,放入白糖、大棗、核桃肉、玫瑰花,用500毫升水拌勻,揉成麵糰,做成糕狀,然後將糕上籠蒸約25分鐘即成。有疏肝理氣、健脾暖胃的功效。

  鯽魚:

  鯽魚味甘、性平,入脾、胃、大腸經;具有健脾、開胃、益氣、利水、通乳、除溼之功效。慢性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營養不良性浮腫者宜食;孕婦產後乳汁缺少者宜食;脾胃虛弱,飲食不香者宜食。

  推薦食譜:砂仁鯽魚湯

  鮮鯽魚150克,砂仁3克,陳皮6克,生薑、蔥、精鹽各適量。將鮮鯽魚颳去鱗、鰓,剖腹去內臟,洗淨,將砂仁放入魚腹中,然後與陳皮共同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水,用大火燒開,放入生薑、蔥、精鹽,煮至湯濃味香即可。有醒脾開胃利溼的功效。

雨水話養生
二十四節氣雨水養生
相關知識
雨水話養生
雨水話養生
雨水後養生
雨水節氣話養生
穀雨時節話養生
穀雨節氣養生吃什麼水果
穀雨時令養生吃什麼水果
穀雨節氣吃什麼水果養生
穀雨節氣吃什麼水果養生
水果養生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