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習孫式太極拳的六大功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素有“哲拳”之稱的孫式太極拳之所以代代相繼,長盛不衰,廣為世人所愛,其變幻無窮、奧妙無窮的招式技法正是陳氏孫式太極拳的無盡的魅力所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孫式太極拳的功法一、走手

  把手放在第一位是我們這人派系獨領風騷、標新立異之處。在技擊對抗中,手是最前面第一道防線,走的好壞直接影響戰鬥成果。所以應把走手放在首位。走手關鍵是走梢節。

  手指有三節:指尖、中節、根節。指尖即第一節,走手一定要先走第一節,然後二、三節按順序跟上。手走得好不好,差異就在是不是先走第一節。

  不走指尖,你怎麼也抓不緊對方;走了指尖,就有了“卷”的意思,即便是沒抓住對手,也有個“纏”的餘味在別人身上。

  孫式太極拳的功法二、肘定位

  我們這個派別的另一個祕密武器就是肘定位。肘永遠在做一個拉長的運動,但它基本上是定在一個位置上,做著向外伸展的、膨脹的運動,和身體各部位保持一個相對的定位。

  手走的幅度和身體不會同步,但肘是可以同步的,肘的根在肩,練習時、對抗時都有要根,不能漂浮。肘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為前面的手輸送了武器、彈藥、力量,支援手更靈活地運動;幫助後面的肩拉長,墜肘沉肩,穩定平衡。什麼時候肘變位了,形就一定是變了。

  孫式太極拳運動中入體有五張弓――雙臂弓、腰弓、雙腿弓。弓背撐起的力量很大,肘正是臂弓的弓背,所以一定要保持最佳狀態。弓背一直受弓弦的拉,從未鬆懈過,一但弓背飄了,丟了就一定是棚勁斷了。在臂弓上弦斷就是意斷,弓斷就是棚勁斷了。

  孫式太極拳的功法三、沉肩

  練孫式太極拳時意念上要求身體鬆柔,人們往往鬆柔不下來就是因為肩沉不下來。向上聳肩,向裡合肩,或是被迫翻肩,是最常見的毛病。

  一聳肩,一合肩腋下就不空了。肘也隨之飄起來。當遇上對方踩、打、摔、擒、拿等外力時,出於自我平衡的本能,可能被迫向上翻身肩。這些不僅是學習孫式太極拳的障礙,也是技擊中的隱患。

  只有沉肩才能接牢肩部與臂部,使臂生根,從而由墜肘與沉肩的結合達到肢體放長。如果兩手都做到了走手、沉肩、乍肘,這張弓就是一個飽滿的弓。所以要時時注意沉肩、保持沉肩墜肘,將肘與肩部拉長到最大限度。

  孫式太極拳的功法四、含胸

  含胸首先要求我們虛領打勁的時候把勁椎領起來,像弓梢一樣不歪不扭,下頜內收,兩眼平視,使百會穴虛領;再就是胸要有向裡包的感覺,使胸成為脊背拔長的支柱,讓背有拔長的彈性。

  在對抗中,最忌身體上重下輕。如果胸不含,肺部會充滿空氣,不能氣沉丹田,這時頭重腳輕根底淺,一遇外力就會立足不穩,含胸拔背能使我們氣沉丹田,下重上輕如不倒翁。否則,就會橫氣填胸,濁氣上升,勁力不能順達。

  孫式太極拳的功法五、塌腰

  腰和胸的關係是含胸才能塌腰,塌腰必須含胸。正確的姿勢是:胸要含起來,腰要向下坐***塌***,尾椎要向裡。這樣,我們就具備了五張弓中最重要的一張弓。

  腰是一個重要的平衡機構。勁起於腳跟行於腿,到腰部時有一次六成力量上升,四成力量還原於下身的分配。穩穩當當地把腰塌下來,人才能不飄,腳下才能有根。

  否則,腰塌不下來,挺胸凸肚,連瑣反應是胯鬆不下來,膝蓋亦不能彎曲,不能含上。

  孫式太極拳的功法六、鬆胯

  孫式太極拳理曰:不能機不得勢時,腰腿求之,我認為這裡少了一個字,應‘是腰腿間求之’。腰腿間是胯,其位置格外重要。腳把地面的反作用力通過膝蓋送到胯上,鬆胯便可在煞那間將力量送至腰部。

  在對抗當中,鬆胯尤為重要,因為不能鬆胯將會瞬間斷勁,功虧一簣。從某種意義上說,胯能不能鬆就意味著能不能得到進入孫式太極拳殿堂的鎖匙。

  此外,胯部的韌帶長度要超過常人是鬆胯的前題條件,韌帶、副韌帶長,轉身長度和半徑就會比別人長出許多,對抗中就有了優勢。因此要有意識練好鬆胯的功夫。
 

孫式太極拳的特徵
如何練習孫式太極拳的六大功法
相關知識
如何練習孫式太極拳的六大功法
如何練習孫式太極拳的六大功法
如何練習孫式太極拳的三大關係
如何練習孫式太極拳的推手
如何練習孫式太極拳的中定
如何學習孫式太極拳的剛柔
如何學習孫式太極拳的勁道
練習孫式太極拳的三大好處
練習孫式太極拳的三大好處
練習孫式太極拳的五大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