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的油應該怎麼去使用更好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一般在做菜的時候都會加入一些油進去的,但是每一種油的作用都是不一樣的,你知道有哪些炒菜的時候可以使用哪種油呢?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炒菜的油如何使用,希望能幫到你。

  炒菜的油如何使用

  色拉油:可以生吃

  色拉油是一類油脂的總稱,原料一般是大豆和菜籽,其顏色很淺,氣味較淡,雜質極少。色拉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需達到80%以上,而飽和脂肪酸含量很低,另外維生素E含量也比較豐富。色拉油可以生吃,也可以用來烹調菜餚,其中菜籽色拉油富含油酸,熱穩定性好於大豆色拉油,適合作為日常煎炒用油。大豆色拉油富含人體所需的亞油酸,含量可達50%以上。但大豆色拉油不耐高溫,所以不適合用於強火爆炒和煎炸食品。

  花生油:挑選品牌

  高階花生油是較高檔的烹調油,含有獨特的花生氣味和風味。花生油的脂肪酸組成比較獨特,所以在冬季或冰箱中一般呈半固體混濁狀態。它的渾濁點為5℃,比一般的植物油要高。花生容易汙染黃麴黴,黃麴黴所產生的毒素具有強烈的致癌性,因此粗榨花生油很不安全。消費者在購買時一定要到正規商店或超市,挑選有品牌保證的高階花生油。花生油富含單不飽和酸和維生素E,熱穩定性比色拉油還要好,因此是品質優良的高溫烹調油。

  茶油:預防心血管疾病

  我國有些地區盛產茶油。茶油的脂肪酸構成與橄欖油有類似之處,其中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主要都是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佔73%之多。亞油酸含量僅為16%。由於茶油的脂肪酸比例合理,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因而為營養學界所重視。

  未精煉的茶油有令人不舒服的氣味,必須精煉之後才能食用。精煉茶油的風味良好,耐儲存,耐高溫,適合作為炒菜油和煎炸油使用。喜歡使用橄欖油的家庭可以用茶油作為替換品。

  玉米油:降低膽固醇

  玉米油也稱為粟米油、玉米胚芽油。它是從玉米種子的胚中提取的油脂。其脂肪酸組成與葵花籽油十分類似,不飽和酸佔85%,主要是油酸及亞油酸,其比例約為1∶2.5。因其降低膽固醇的功效優於大豆油、葵花油等高亞油酸的油脂,所以玉米油被認為是高營養價值的油脂。玉米油澄清透明,可以作為色拉油使用,用於製作涼拌菜和色拉等食品。同時,玉米油的熱穩定性很強,可以用於炒菜和煎炸。

  黃油:老人最好別吃

  黃油含脂肪80%以上,油脂中飽和脂肪酸含量達到60%以上,還有30%左右的單不飽和脂肪酸。黃油的熱穩定性好,而且具有良好的可塑性,香氣濃郁,是比較理想的高溫烹調油脂。其中維生素E含量比較少,卻含有相當多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然而,由於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還含有膽固醇,因此老年人和高血脂患者不應選用它作為烹調油。

  調和油:最適合日常炒菜

  調和油也是一類油脂的總稱,它們是用幾種高階烹調油經過搭配調合而成的,其中以大豆油和菜籽油為主,加入少量花生油以增加香氣的調和油比較常見;也有以葵花油和棉籽油為主的調和油。調和油的營養價值依原料不同而有所差別,但都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調和油具有良好的風味和穩定性,價格合理,最適合日常炒菜使用。

  葵花籽油:不宜用於煎炸

  葵花籽油也叫向日葵油,它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85%,不飽和脂肪酸中油酸和亞油酸的比例約為1∶3.5,是高亞油酸的油脂,與玉米油的成分比較相似。葵花籽油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E和抗氧化的綠原酸等成分,營養價值較高。葵花籽油呈淡琥珀色,精煉後呈淡黃色,有獨特的香氣。精煉向日葵油適合溫度不太高的燉炒,不宜用於煎炸食品。

  橄欖油:涼拌增加獨特風味

  橄欖油在各種烹調油中價格最為高昂,因為我國所銷售的橄欖油主要靠進口供應。橄欖油的優勢在於,其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據研究證實,亞酸、亞麻酸等多不飽和脂肪酸容易在體內引起氧化損傷,過多食用同樣不利於身體健康;飽和脂肪酸容易引起血脂的上升。作為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酸則避免了兩方面的不良後果,而且具有良好的耐熱性。橄欖油具有獨特的清香,可用來炒菜,但用於涼拌會食物增加特殊的風味。

  紅花油:適合燉煮

  紅花油取自紅花的種籽,其中含有73%—79%的亞油酸,13%—21%的油酸,其餘為10%左右的棕櫚酸和硬脂酸。紅花油中的天然抗氧化劑含量很低,因此容易酸敗,除非加入人工抗氧化劑。紅花油熱穩定性很差,最好用來製作涼拌菜和煮燉菜等。

  炒菜時如何放鹽

  1.烹製快結束時放鹽的菜:

  烹製爆肉片、回鍋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時,在旺火、熱鍋油溫高時將菜下鍋,並以菜下鍋就有“ 啪”的響聲為好,全部煸炒透時適量放鹽,炒出來的菜餚嫩而不老,養分損失較少。

  2. 烹調前先放鹽的菜:

  蒸制塊肉時,燒整條魚、炸魚塊時,在烹製前先用適量的鹽稍為醃漬再烹製,有助於鹹味滲入肉體。烹製魚圓、肉圓等,先在肉茸中放入適量的鹽和澱粉,攪拌均勻後再吃水,使能吃足水分,烹製出的魚圓、肉圓、亦鮮亦嫩。 有些爆、炒、炸的菜餚,掛糊上漿之前先在原料中加鹽拌勻上勁,可使糊漿與原料粘密 而緊不致產生脫袍現像。

  3. 吃前才放鹽的菜:

  涼拌菜如涼拌萵苣、黃瓜,放鹽過量,會使其汁液外溢,失去脆感, 如能食前片刻放鹽,略加醃製瀝乾水分,放入調味品,食之更脆爽可口。

  4. 在剛烹製時就放鹽的菜:

  做紅燒肉、紅燒魚塊時,肉經煸、魚經煎後,即應放入鹽及調味品,然後旺火燒開,小火煨燉。

  5. 烹爛後放鹽的菜:

  肉湯、骨頭湯、腿爪湯、雞湯、鴨湯等葷湯在熟爛後放鹽調味,可使肉中蛋白質、脂肪較充分地溶在湯中,使湯更鮮美。燉豆腐時也當熟後放鹽,與葷湯同理。

  炒菜的壞習慣

  炒菜壞習慣一:油冒煙時才下鍋

  量很多人炒菜都有一個習慣,等油熱了才下鍋***油熱的現象就是冒煙***這樣炒出來的菜才好吃。這樣做真的健康嗎?專家解釋到,當油鍋冒煙時,油溫已經達到200度之高,此時菜一旦下鍋,就會產生致癌物,而且,在這樣的火候下,蔬菜的營養也被破壞得十有八九了。所以,專家建議,在烹飪時,最好是熱鍋冷油,油在高溫狀態下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是有害的。

  炒菜壞習慣二:炒菜後不刷鍋

  不管炒菜時還剩多少油,鍋子有多幹淨,炒完菜後一定要刷鍋。中大醫院臨床營養科夏朋濱營養師指出,看似乾淨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 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而且在不刷鍋再接著炒菜的時候,你會發現原本在鍋裡殘餘的菜很容易燒焦,這也存在一定的致癌隱患。因此,為了吃到更健康的菜,還是刷乾淨你的鍋吧!

  炒菜壞習慣三:馬上關油煙機

  很多人認為,菜既然出鍋了,那就該把油煙機關掉,反正不會嗆到自己了。然而就是這一隨手的習慣,卻暗藏“殺機”。因為很多菜加熱過頭會釋放有毒物,而這些對呼吸系統產生危害,可能會誘發肺癌。而事實上,油煙機排出廢氣也是需要時間的,剛炒完的菜肯定會在廚房裡有殘留廢氣,而這時關上油煙機,裡面的毒氣排不出去,再次進入廚房時,就會被吸入體內。所以,炒完菜後,不妨讓油煙機繼續運轉3-5分鐘,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

  炒菜壞習慣四:用剩油炒菜

  有些人經常把炸過雞翅和魚的油留下來繼續炒菜,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因為反覆使用的油裡面有殘留致癌物。所以,炒菜時應仔細衡量所需沒量,油最好只用一次。當然,如果油沒有經過高溫炸炒的話,最多可用2-3次。
 

炒菜的油應該怎麼去使用更好
炒菜的時候如何判斷和把握油溫
相關知識
炒菜的油應該怎麼去使用更好
炒菜的油應該怎麼去使用更好
廚師炒菜口味應該怎麼去進行穩定
燜菜的食譜該怎麼去製作更加好吃
家裡炒菜的食譜應該怎麼製作會更好吃
新炒菜鍋應該怎麼去清洗才好
好吃的川菜菜譜應該怎麼去製作才好
炒菜火候應該怎麼樣去把握好
棉外套髒了應該怎麼去清洗才好
高考歷史應該怎麼去學習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