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的習俗作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下面一起隨小編來欣賞關於寫七夕乞巧節的習俗的作文吧。

  篇1: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別稱“星期”。王勃的《七夕賦》“佇靈匹於星期,眷神姿於月夕”把星期與月夕相提並論,點出了一年四季中與親情、與愛情相關的最美好、也最悽楚動人的兩個夜晚。大約正因如此吧,後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象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篇2:七夕節的傳統習俗

  “乞巧”

  前一日,女孩子取雨水井水各半,盛在碗中露天放一夜,再在太陽下暴晒半天。中午時,每人將繡花針,或用新掃帚梢代之,放在水面上,浮而不沉,然後觀看針在水中的影子。或散如花,或動如雲,或成霧形而巧妙者,認為是“乞得巧”。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

  “卜巧”

  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木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裡,乞巧活動開始後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銅錢的有福,吃到木針的手巧,吃到紅棗的早婚。

  “鬥巧”

  女孩子們比賽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做巧芽湯,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繡等做裝飾品等等。 誰的手藝好,誰就得巧 。七夕前,預先備好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活動開始後,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即為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

  拜七姐

  在福建、廣東及東南亞一帶時興“七夕拜七姐”。這是舊時女兒家的大節日。尤其廣東,大夥兒擺七湊熱鬧,十分隆重。自漢代開始,一直到明朝都很盛行。

  聽私語

  夜深人靜,躺在葡萄架下、南瓜棚旁,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

  編鵲橋

  用麥秸編織或用彩紙剪輯成一座鵲橋,配以牛郎、織女,男孩、女孩、老牛、喜鵲等,置放案頭或貼在牆上。祈禱後,拿七根繡花針,用彩色線來穿針孔,能夠一次順利穿過即為得巧。

  吃巧食

  用白麵或糕面加油、糖、蜜做成各種糖果,稱為巧食。作為七夕的應節食品,巧食包括瓜果和各式麵點,各地風俗不一,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 “乞巧果子”,款式極多,《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送健繩

  江南江北都有七月七送健繩的風俗。傳說喜鵲因搭橋讓牛郎織女相會,急需大量繩子,當初為這對情人說媒的老黃牛,想起民間在端午節給小孩手腕拴彩繩以求健康,取名“健繩”的風俗,就發動人們獻繩。於是大家相約在七月初七的前一天晚上,解下孩子手腕上的健繩扔到屋頂或窗臺,讓喜鵲銜去搭橋。

  扎像求福

  依照牛郎、織女相會的情節,在街頭巷口用樹枝等物紮成一對青年男女像,代表牛郎、織女,在像前敬獻瓜果桃李。星河燦爛之際,若看到天河中有奕奕白氣,閃耀著五色光芒,就被認為是牛郎織女相見的徵兆。舊時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織女賜福。

七夕情人節送多少朵玫瑰
七夕節的傳說作文
相關知識
乞巧節的習俗作文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作文
聖誕節的習俗作文
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描述春節的習俗作文優秀範例
關於家鄉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關於元宵節的習俗作文
描寫春節的習俗作文
介紹春節的習俗作文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