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秋節人們會幹嘛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你知道在中秋節人們會做的事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在中秋節人們會做的事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在中秋節人們會做的事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中秋祭月:

  祭月,是我國古代重要祭禮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我國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先為朝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的祭月禮儀,也逐漸流傳到民間。禮儀式的皇家祭神行為變成了大眾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動,並逐漸形成了一種風俗沿續下來。同時,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離秋分最近的滿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習俗開始成為求月神賜福,男人求功名利祿,女人則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編醉翁談》卷四“八月”中記載:“中秋,京師賞月之會,異於他郡。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飾之登樓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則願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則願貌似嫦娥,顏如皓月。”

  中秋節各地習俗

  南京人閤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

  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其他國家中秋習俗

  日本“月圓節”

  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圓節”。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圓節”,而且這樣的節日有兩個,除農曆八月十五日外,九月十三日也是。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採集象徵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裡,擺上瓜果、米糰子等供奉月神,然後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神話。

  韓國“秋夕”

  “秋夕” 是全家團圓以及為祖先祭祀掃墓的日子。我去過我一個韓國朋友家見過他們過中秋節。 比較隆重有盛大的祭祀活動。韓國的“中秋節”重視程度等同於我們的“春節”。他們的“秋夕”比我們的“中秋節”過的隆重。

  韓國中秋節最大的特色,也是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祖和省墓。農曆八月十五當天清晨,河宗大一家人早早就準備好了祭祀用的供桌和各種供品,河宗大和哥哥、弟弟三人為已故的父親分別磕頭、敬酒、獻食。祭祀之後,家人一起分享祭祀所用的各種水果和食物,並不時對著父親的靈牌說上幾句話,這不僅表示對長輩的尊重,也表示一起獲得“福”的含義。祭拜父親之後,河宗大兄弟三人又來到“宗家”參加祭祀,“宗家”是指同姓家族中長子的家,“宗家”負責召集家族人員對祖父、曾祖以及祖先進行祭拜,因此“宗家”的祭祀規模要更大、更加隆重。河宗大“宗家”的供桌上擺滿了水果和食物,並專門準備了祭祀用的屏風,祭祀活動依然是磕頭、敬酒、獻食。“宗家”的祭祀活動結束後,河宗大和所有家族成員一同到祖先的墓地去掃墓,在祖先的墓地前磕頭、敬酒、獻食,併除去祖墳周圍的雜草,以盡孝道。掃墓在韓國又稱省墓,這項儀式結束後,中秋節的所有祭祀活動才算結束。在古代,人們在所有祭祀儀式結束後還要開展一些民俗遊戲,如踢毽子、坐蹺蹺板、抽陀螺等,現在這種風俗在普通人家已經很難見到,人們更多的是在儀式結束後喝茶、聊天等。
 

在中秋節人們會幹嘛
在深圳中秋去哪裡過
相關知識
在中秋節人們會幹嘛
在中秋節人們會幹嘛
中秋節人們為什麼會吃月餅
領導在中秋節茶話會上的致辭
中秋節人們博餅的由來是什麼
中秋節聯歡會主持人主持詞
為什麼在中秋節會吃月餅
中秋節聯歡會主持詞
領導中秋節茶話會發言稿
中秋節茶話會領導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