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還叫什麼節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重陽節,在農曆九月初九,漢族傳統節日。你知道重陽節的別稱嗎?下面小編精心整理了重陽節的別稱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重陽節的別稱

  1、重九節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節。

  2、踏秋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相對應。依據傳統,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現代社會,很多傳統在變化,但是重陽登高依然盛行。

  3、女兒節

  重陽節又名“女兒節”,若有女子新出嫁,孃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據晉代《搜神記》記載,丁氏女遭惡婆婆虐待,永無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於九月九懸樑自盡,死後冤魂不散,託告世人,勸人家善待媳婦,請於重陽節讓她們休息。於是人們為丁氏女立祠祭祀。後來每逢重陽節,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兒接回來團聚,稱之為過女兒節,實質上也是讓婦女休息之意。

  4、登高節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5、菊花節

  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係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6、茱萸節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7、老人節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故而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農曆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我國政府在***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8、老年節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的來歷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飲食習俗

  1:吃重陽糕

  吃花糕。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 “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昇的含義在裡面,比較吉利。

  在重陽節的前兩天,人們紛紛用麵粉蒸糕,糕上插著彩色的小旗,點綴著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仁等果實;或者做成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名為“獅蠻慄糕”,這都是南宋時期臨安***今杭州***的風習。這些慄糕,恰是“我輩合登高時攜帶的佳點。”

  北方的重陽糕,以發麵花果蒸糕最為著名***又名發糕***。發麵蒸糕是將麵粉發酵後扣入小碗中,每小碗底放上各種花果,如紅棗、果仁、蜜餞、紅絲、綠絲等,上籠蒸熟後將面糕倒出,正好各種花果均在面糕上面,並呈饅頭狀。發麵的重陽糕,鬆甜軟糯,十分味美。

  在我國有些地方至今還留存著這樣的風俗:到了重陽時節,已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送重陽糕,一般是兩個大的,九個小的,取其“二九”相逢之意。北方農村流傳的“中秋剛過了,又為重陽忙,巧巧花花糕,只為女想娘”的民謠,正是反映了這個風俗民情。

  2:吃餈耙

  吃餈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又一食俗。餈耙分為軟甜、硬鹹兩種。其做法是將洗淨的糯米下到開水鍋裡,一沸即撈,上籠蒸熟,再放臼裡搗爛,揉搓成團即可。食用時,把芝麻炒熟,搗成細末,把餈耙團搓成條,揪成小塊,拌上芝麻、白糖等。其味香甜適口,稱為“軟餈耙”***溫食最佳***。硬餈耙又稱“油餈耙”,做法是糯米蒸熟後不搗爛,放在案上搓成團,擀開後放些食鹽和花椒粉做成“餡芯”,再卷條切片,再入油鍋中炸制,成色金黃美觀,鹹麻香脆,回味無窮。

  3:吃柿子

  吃柿子食俗,在我國民間還有一種傳說。據《奇園奇所奇》中介紹: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私訪,這一天正值重陽節。他已經一天未食,感到飢餓口渴,當行至剩柴村時,只見家家牆倒樹凋,均為兵火所燒,朱元璋暗自悲嘆,舉目環視,唯有東北隅有一樹柿子正熟,遂採摘食之,約食了10枚便飽腹,又惆悵久之而去。乙未夏,太祖攻採石***今安徽馬鞍山市採石磯***,取太平***今安徽太平縣***,道經於此,柿樹猶存,便將以前微服私訪在此食柿的事告於侍臣,並下旨:“封柿為凌霜侯,令天下人在重陽節均食柿子,以示紀念。
 

重陽節祭祖的意義
重陽節給老人買什麼吃的好
相關知識
重陽節還叫什麼節
九九重陽節又叫什麼節
重陽節又叫什麼節
蒙古族的春節還叫什麼名字
重陽節還有什麼別稱
重陽節是什麼時候又叫什麼節
古人在重陽節還有什麼習俗
中秋節除了叫月夕還叫什麼
重陽節又稱什麼節
臘八節還有什麼傳統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