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的養生祕方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現在很多人都追求延年益壽,到底怎麼才能做到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1.除了喝酒外,少吃冷盤

 

  在古代,人們吃到冷盤,一定是下酒用的,因為無論白酒、黃酒都是溫熱之物,有冷盤相伴,正好中和。現代人吃冷盤成了習慣,在我看來倒是不健康的,並不利於腸胃。

 

  2.絕對不吃苦瓜炒雞蛋

 

  中國人的確有愛吃雞蛋的傳統,早上煮雞蛋,中午西紅柿炒蛋,晚上苦瓜炒蛋。苦瓜性寒,雞蛋也是寒涼之物,這兩者加在一起,非常嚴重,在我看來就是毒藥,奉勸大家千萬不要吃。

 

  3.早餐尊崇傳統,白粥、油條或者煎雞蛋

 

  吃什麼健康,很多人抨擊油條不健康,是垃圾食品,我覺得食物沒有“美惡”,關鍵在於適度,白粥、油條、小菜,是中國人的傳統,吃著舒服。煮雞蛋寒冷,我是不吃的,油煎一下就中和了,所以我是吃煎雞蛋的。

 

  4.飲食有節

 

  道家有個觀點,人這一輩子,吃的飯是有定數的,早吃,多吃,你就早完蛋;慢慢吃,悠著點吃,你就能活得長久。所以我絕對不暴飲暴食。

 

  5.現代人一大病症是不飢不餓

 

  飢餓連在一起用多了,大家都分不清楚其本意了。其實兩者有本質差別,“飢”是攝入食物量不足,就是肚子空了,而“餓”是主觀感受,是想吃東西的慾望。頻繁的過於強烈的餓的感覺是心水太旺,不覺得餓的狀態屬於心氣不足。不飢不餓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是現在的孩子,肚子裡面塞滿食物,老是處於積食的狀態。他們的腸胃相對滿實,口臭、咽喉反覆發炎感染、腹脹、不放屁、晚上睡覺蹬被子,甚至磨牙、流口水。不飢而餓,則是現代肥胖人的常見症狀,這些人吃得很飽,但總是感覺餓。這個病機則在於心火過亢,情緒和情感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內心存在深刻不滿足感,以致出現食慾亢進。中醫治療一般用黃連、梔子等苦寒洩心的藥物。

 

  6.早晨不餓吃雞蛋牛奶,那是毒藥

 

  很多人問我吃什麼有益健康,我說吃什麼不重要,怎麼吃,什麼時候吃才是關鍵。不飢不餓時候不吃,哪怕到了吃飯的時候,外界的時鐘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生物鐘。很多人在規勸人們要吃早飯,沒有人關心早晨起來,當事人是不是飢餓,頭天晚上的飯還在胃裡沒有消化,一點食慾都沒有的人,又要塞進去一堆牛奶雞蛋,不就是毒藥嗎?早餐清洗腸胃可以喝碗丁家鋪五穀粉,是用五穀雜糧磨成細粉,方便沖泡。他們的各種配方都是遵循老中醫認可的配方來的。多吃五穀雜糧有利每天腸胃運轉,排便排毒,長喝可延年益壽。餓而不飢的時候,應該吃點點心,三口就得。飢而不餓的時候,就要去看醫生,調節情緒。

 

  7.大量喝水,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出現了所謂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還可以沖刷大腸什麼的。其實,這樣喝水,非常傷腎,嚴重的還會造成腎虛,憋不住尿。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餘地,方便消化吸收。現代人光圖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來,沒有辦法成為體液。喝水的學問還在於不喝淡水,淡水副作用就是利尿,淡水穿腸子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上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防止津液流失。

 

  8.喝凍水、凍飲料,牲口不如

 

  冷飲喝到胃裡,就要靠胃的熱氣,把它溫到36.5℃跟人體一樣的溫度。日積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連,肺也受不了。有人喜歡吃飯之前先來杯凍飲料,那就完了,等你吃飯的時候,任你吃多少,任你吃到多撐,都會沒感覺,時間長了,你就變得奇胖。一般人吃到七八分飽就差不多了。

 

  老中醫養生內容

 

  養生內容是在養生理論指導下,歷代逐漸建立起來的,並不斷髮展與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養

 

  這裡面主要是精神的調養,情趣的調養,還有就是品德的調養。它融合了中藥思想、宗教思想和民俗文化內容。

 

  2.行為養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為調養。融合了傳統醫藥、宗教、民俗、藝術文化等內容。

 

  3.氣養

 

  主要為醫用健身氣功的“內養功”。融合了傳統醫文化、宗教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4.形養

 

  這裡面主要是通過體育鍛煉來調養自己的身體。內容融合了醫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

 

  5.食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食品的選配調製與應用,以及飲食方法與節制等。內容包括了醫、藥、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養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應用範圍廣,適合人群較多。

 

  6.藥養

 

  主要內容為養生藥劑的選配調製。其製劑多為純天然食性植物藥;其製法也多為粗加工調劑,其劑型也多與食品相融合。對此,古代常有藥膳、法膳之稱。其應用範圍也較廣,適合人群較多,營養內容也涉及到醫、藥、飲食文化等方面。

 

  7.術養

 

  是以上養生之術以外的一種非食非藥的養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鍼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進行養生。其內容主要涉及醫藥文化。

 

  老中醫養生要訣

 

  頭為精明之府,日梳五百把病除

 

  頭為精明之府,人體之重要12經脈和40多處大***位,以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均會聚於頭部。用木梳或骨梳替代小銀針,對這些穴位和經脈進行所謂鍼灸性按摩或刺激,可去病健身。勤梳頭的確是一項積極保養人體精、氣、神的簡便易行的長壽保健對策。

 

  腳底為第二心臟,常搓湧泉益健康

 

  中醫認為人的腳在全身當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能因為它在腳底就忽略了它。

 

  但由於腳底部離心臟甚遠,抵抗力低下,是人體的先天薄弱環節,客觀上為寒溼邪氣的侵襲提供了有利條件,所以說腳部的保健比其他部位顯得尤為重要。經常溫浴後搓湧泉穴,可去病延年。

 

  日嚥唾液三百口,保你活到九十九

 

  中醫認為,唾液是人體精華,貯于丹田,再化津還丹,遂成精氣,起到和脾健胃、濡潤孔竅、潤澤四肢五臟、強腎補元、滑利關節、補益腦髓的作用。所以常嚥唾液是有一定道理的。

 

  日撮穀道一百遍,治病療疾又延年

 

  按我們通俗的講法就是提肛,提肛運動對我們來說很好,中醫上認為肛門周圍的肌肉應時常處於運動狀態,才能養生健體,尤其對防治痔瘡有特別療效。

 

  朝暮叩齒三百多,七老八十牙不落

 

  叩齒,就是指用上下牙有節奏地反覆相互叩擊的一種自我保健養生法。中醫學認為經常叩齒能強腎固精、平衡陰陽、疏通氣血,使區域性經絡暢通,延緩衰老。

 

  隨手揉腹一百遍,通和氣血裨神元

 

  揉腹,即用手來回按摩腹部,包括腹壁、腹腔以及內臟的一種養生保健法。中醫認為,腹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勤揉腹,即可以調整脾胃、通和氣血、增補神元、敷養腎精、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傷之百症。

 

  人之腎氣通於耳,扯拉搓揉健身體

 

  中醫認為,耳為腎之上外竅,雙耳靈健則腎經通,腎氣充足,腎精盈滿,則聽覺靈敏。扯拉、按摩、搓揉、點捏耳朵,實際上就是對雙耳進行各種形式的物理刺激。

 

  消疲健美伸懶腰,血運暢通最為高

 

  所謂伸懶腰,就是指伸直頸部、舉抬雙臂、呼吸擴胸、伸展腰部、活動關節、鬆弛脊柱的自我鍛鍊。

 

  安心靜坐延年壽,調身調息加調神

補氣滋陰的湯有哪些_補氣滋陰可以喝什麼湯
老中醫吃什麼養生粥
相關知識
老中醫的養生祕方
老中醫的豐胸祕方是什麼
一個老中醫的養生粥
老中醫的養生粥
老中醫的養肝祕訣
九旬健康老中醫的養生之道
老中醫的養生經
延緩衰老的養生祕方
老人健脾養胃的養生祕方
著名老中醫的減肥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