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養生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隨著立冬的到來,天氣變得越來越寒冷了。在寒冷的天氣中,該如何養生呢?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立冬節氣養生

  1. 補氣:

  對於那些神疲乏力、動則虛汗的人群,應該多吃點黃芪、大米、糯米、花生、山藥、紅棗、雞肉等食物。

  2. 補血:

  平時容易頭昏眼花、心悸失眠、嘴脣蒼白、月經量少色淡等的人群,應多吃動物肝臟、龍眼肉、荔枝肉、菠菜、胡蘿蔔、紅棗等食物,以及中藥中的當歸、阿膠、首烏等補血養血之品。

  3.健脾:

  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為了防止冬季進補的“虛不受補”,應多吃健脾養胃的食物作為“引補”,如淮山芡實瘦肉湯等,增強脾胃的運化能力。

  4. 溫補:

  立冬後,天氣日益寒冷,對於手足冰涼、怕冷、腰痠、性機能低下等的人群,應多吃溫陽補益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海蔘、鱔魚、韭菜、枸杞、核桃仁等。傳統的當歸生薑羊肉湯就是一個很好的溫補之品。

  5. 補陰:

  對於那些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夜間盜汗、午後低熱等人群,可食用如銀耳、木耳、梨、蜂蜜、葡萄、白菜等滋陰潤燥的食物。

  另外,膏方也是冬令比較好的進補方式。方回春堂膏方季已開啟,五館聯動,市民朋友們可以就近選擇。

  除以上之外,我們還要注意膳食的平衡和粗細搭配。冬季人體容易缺乏維生素,可以多食用維生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如圓白菜、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梨、石榴、獼猴桃等,以及山藥、紅薯、芋頭、玉米等粗糧食物。

  立冬養生食物

  1、羊肉爐

  在寒冬臘月裡,人體的陽氣潛藏於體內,於是身體就很容易出現手足冰涼,氣血迴圈不良等多種現象。冬季進補的目的,就是要養護人體的陽氣,使身體保持溫暖,補充身體的陰血。其中羊肉就爐符合了這樣的進補原則,所以羊肉是冬季進補的最佳食物。寒冬裡吃過羊肉爐以後,冰凍的身體就會立刻溫暖起來哦,一身的寒氣也漸漸的消失。

  2、白菜

  冬天是各類蔬菜的淡季,但卻是大白菜大量收貨的季節。北方有句諺語說的是“立冬砍白菜”說的就是立冬以後吃白菜。大白菜的生長期大約在一百天左右。過早長不實,達不到豐收目的。過晚的話收穫稍不及時極就容易凍在地裡。“立冬不起菜,別把老天怪”這句話說的就是立冬後的天氣變化多端,隨時都有大雪封地的可能。所以,每年立冬前後我們就會看到大白菜開始上市,冬儲大白菜也就正當時。

  3、白果/銀杏

  銀杏素有“公孫樹”的美稱,因為它的生長週期長,樹齡超過四十年才能大量結果。白果就是銀杏果實中的核心的部分,古時因其外殼色白又稱“銀果”,形狀與杏仁比較類似。因為稀罕,白果在宋代即是皇家的貢品,如今在日本、歐洲也有普遍的食用習慣。雖然白果的營養豐富,但它的代謝產物也含有微量的氫氰酸,因此每日需要控制攝入量,並且最好是熟食。加在粥湯中同煮,是極好的補品之一,最簡單的食用方法可以用微波爐加熱,味道便已足夠香美。

  立冬進補註意事項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這裡須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與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

  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除此之外,還應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立冬養生藥膳
立冬節氣養生知識
相關知識
立冬節氣養生知識
立冬節氣養生知識
立冬節氣養生常識
立春節氣養生知識
立冬節氣養生進補吃什麼最好
立冬節氣養生吃什麼
立冬節氣養生粥有哪些
立冬節氣養生方法
立冬節氣養生注意什麼原則
立冬節氣養生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