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對嬰兒的危害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在西方國家,輸液是僅對急救患者、重症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後給藥方式”;而在中國,輸液簡直成為一種就醫文化,好像不輸液就治不了病。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

  

  1、加重肺部負擔

  人體最窄處的毛細血管不超過10毫微米,一旦輸液藥品微粒過大,就會在血管內造成堵塞。藥品進入血液後,直徑大於毛細血管最窄處的顆粒都會被肺過濾出來,停留在肺裡,致使肺形成纖維化,呼吸能力就會下降,同時可能影響全身氧的供應。

  2、產生耐藥性

  常輸液還有可能成為一種“輸液病”, 與口服藥物相比,輸液的過敏反應概率更高、更易產生耐藥性,導致以後再得同樣的病,若不輸液就不易治癒。

  3、不良反應速度快

  口服藥物通過消化系統進入血液,過程比較緩慢,造成的不良反應較輕,一些可能引起不良反應的雜質在消化道里就被分解或過濾掉了。當靜脈注射給藥時,藥物直接進入血液迴圈,“又快又猛”地造成發燒、皮炎、皮疹等不良反應,嚴重的甚至會導致休克或者死亡。

  輸液時的不良反應

  發熱反應

  處理:

  ①輸液用具做好去除熱原的處理。

  ②減慢輸液速度或停止輸液,並通知醫生處理。

  ③對高熱病員給予物理降溫,必要時,給抗過敏藥物或激素治療。

  ④保留剩餘溶液和輸液橡膠管送檢驗室做細菌培養。

  迴圈負荷過重***肺水腫***

  處理:

  ①立即停止輸液,通知醫生處理。

  ②病員取端坐位,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迴流,減輕心臟負擔。

  ③加壓給氧,可使肺泡內壓力增高,減少肺泡內毛細血管漏出液的產生。同時氧氣經過20-30%的酒精溼化後吸入,酒精能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改善肺部氣體交換,迅速減輕缺氧狀況。

 

  ⑤按醫囑給用鎮靜劑和抗血管藥物及毛地黃等強心劑。

  父母該怎麼權衡輸液

  是否輸液看血常規化驗單

  孩子的感冒大部分是病毒性感冒,不需要輸液,腹瀉也是如此。如果媽媽想做到心中有數,最好學會看血常規化驗單,知道什麼情況下寶寶是細菌性感染,什麼情況下是病毒性感染。從而大致判斷一下是否需要輸液治療。

  考慮輸液風險

  同時,家長要考慮輸液的風險。在感染較輕或者根本沒有細菌感染時還選擇通過輸抗生素治療,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很大,長期使用這種方法,就會給孩子的肝腎造成損傷,而且還會讓孩子的身體產生更強的耐藥性。建議父母慎用抗生素,而通過輸液這種方法輸送抗生素應更加慎重。

  不確定則聽從醫生意見

  即使是細菌感染,當醫生徵詢媽媽是吃藥還是輸液時,就說明這次的細菌感染可以選擇口服抗生素或者輸液兩種方式。媽媽可以先選擇口服抗生素試試,或者在輸液之前,媽媽可以詢問一下醫生,是否可以選擇口服抗生素。如果醫生強烈要求輸液,那麼媽媽最好還是聽從醫生的建議。

  如何避免輸液的不良反應

  對醫務人員務必要掌握配伍禁忌,避免致熱源的產生,嚴禁使用過期藥物。

  應儘量避免一瓶液體內同時加入多種藥物,這種不良習慣在基層醫院比較常見。

  使用抗生素一定要嚴格執行皮試操作,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仍有部分醫務人員心存僥倖。

  另外,為有效防範工作中不慎引起的熱源反應,輸液前認真檢查藥液有無沉澱、混濁、變質,檢查瓶口有無鬆動,瓶身有無裂紋,如發現問題應及時更換。

  輸液的分類及臨床用途

  1.電解質輸液 用以補充體內水分、電解質,糾正體內酸鹼平衡等。如氯化鈉注射液、複方氯化鈉注射液、乳酸鈉注射液等。

  2.營養輸液 用於不能口服吸收營養的患者。營養輸液有糖類輸液、氨基酸輸液、脂肪乳輸液等。糖類輸液中最常用的為葡萄糖注射液。氨基酸輸液與脂肪乳輸液將在後面專門論述。

  3.膠體輸液 用於調節體內滲透壓。 膠體輸液有多糖類、明膠類、高分子聚合物類等,如右旋糖酐、澱粉衍生物、明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4.含藥輸液 含有治療藥物的輸液,如替硝唑、苦蔘鹼等輸液。
 

輸液過多的危害
輸液對血管的危害
相關知識
輸液對嬰兒的危害
哺乳期輸液對寶寶的危害
經常輸液對血管的危害
輸液對身體的危害
經常輸液對人體的危害大嗎
經常輸液對人體的危害程度
經常輸液對人體的危害
大量輸液對身體的危害
二手菸對嬰兒的危害
輸液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