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後要如何科學養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立冬表示冬天已經到來,中醫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做準備。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立冬後科學養生

  一、進"點"補:

  都說冬天是進補的好時候,所以當然必不可少的就是美食了,但是也不可以胡亂進補,當然要適合自己的身體。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食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子、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藥補的話當然要根據醫生的要求,聽從專業人士的指點,因為藥補的話是因人而異的。冬天滋補身體的時候要做到是腸胃有個適應過程,先食用一些對腸胃溫和的食物讓腸胃適應一下,以免造成腸胃功能紊亂導致生病。

  二、護"點"腳:

  冬天最應該保護的部位就是我們的雙腳,尤其是老人還有一些女性朋友,手腳冰涼是經常出現的問題,到了冬天更要保護好雙腳,一定要注意腳部的保暖。每天晚上用溫水或者熱水泡腳,不僅能緩解一天的疲勞,還能讓腳部血液迴圈。每天活動活動雙腳也是避免腳涼的一個方法。

  三、防"點"病:

  冬季氣溫比較低,天氣比較寒冷,容易導致慢性疾病復發或者是加重,尤其是老人朋友,這個時候更要注意保暖,這個時候的天氣氣溫比較低,老人的抵抗力又不是很強,所以穿的暖和,屋子裡暖和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發作,保重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四、調"點"神:

  冬天比較寒冷,容易使人情緒低落,大大的太陽當空照的時候很少,所以這個時候要做些使自己心情愉快的事情,比如跳舞,慢跑,吃一些美食,或者逛街跟朋友聊天都可以。這些是消除煩悶、調養精神的良藥。

  五、早"點"睡:

  唐代醫學家孫思邈說:"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冬季連動物都冬眠了更何況是我們人類呢。冬天由於晚上的時間變長了,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早睡來保證充足的睡眠,在冬天才會養精蓄銳,做什麼都有精神。

  六、多"點"水:

  冬天由於寒冷,排汗減少了,所以一些不愛喝水的朋友們更不喜歡飲水了,喝水的次數也減少了,好像根本就感覺不到渴一樣。這樣是不可以的。雖然我們身體排汗少了但是維持身體各部分器官的細胞依然在正常工作,依然需要水分,所以我們不能覺得不渴就不用喝水,那樣是不對的。每天最少要保持喝2000毫升的水,注意要喝溫水哦,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身體。

  七、出"點"汗:

  冬天動植物都開始了冬眠,它們就不用活動了,但是我們不一樣,即使是冬天也要在天氣暖和的時候適當的活動活動筋骨,這樣才能強身健體。也不至於待出毛病來,鍛鍊要得當,不要做一些過於猛烈的動作,要動靜結合,適宜就好。

  立冬養生飲食原則

  1、減鹹增苦

  立冬後天氣漸冷,根據中醫養生學的觀點,此時節應補腎。可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如米麵製品等;可有意識地多吃一些補腎的食品,如山藥、黑木耳、栗子、枸杞、黑芝麻、核桃仁等,同時配以甘潤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棗、柑橘等。

  在飲食養生方面,要謹記“減鹹增苦”的原則。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從醫學五行理論來說,鹹勝苦,腎水克心火。若鹹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適合選擇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橘子等。

  2、多吃溫熱補益食物

  立冬後,民間有補冬的習俗。在寒冷的天氣中,應該多吃一些溫熱補益的食物這樣,不僅能使身體更強壯,還可以起到很好的禦寒作用。

  俗話說,立冬吃餃子。這是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除餃子外,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蔘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立冬的飲食側重點也有不同。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例如在重慶,雖然冬季的羊肉湯鍋會大賣,但也有不少市民選擇老鴨湯、雞湯等進補。

 

立冬健康養生
立冬後養生
相關知識
立冬後要如何科學養生
立冬後該如何科學養生
立冬後該如何科學養生
冬至如何科學養生
女性如何科學養生有哪些方法
春季如何科學養生的好方法
驚蟄如何科學養生解春困
如何科學養生如何養生菜科學
老年人要如何科學補鈣
要如何科學種植桃樹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