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孫式太極拳修為中常見錯誤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很多人喜歡練習孫式太極拳,小編今天與您分享一下練習孫式太極拳有哪些常見錯誤,大致分成了三大類。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孫式太極拳修為中常見錯誤

  練習孫式太極拳的人都知道,孫式太極拳的每個動作都很完美,而且孫式太極拳在養身方面的作用非常大。

  1.錯誤理解孫式太極拳融合形意、八卦、太極為一的概念

  將孫式太極拳走成一手形意、一手八卦、一手太極,時剛、時柔、時快、時慢的樣子,這是非常錯誤的練法。

  孫式太極拳是融合了八卦拳動靜合一的本質和形意拳一觸即發之本能,但無形意、八卦之外形,更不能以形意、八卦的練法和勁意來練孫式太極拳。孫式太極拳走出的勁意是陰陽互濟的太極勁,其外形要極盡鬆柔連順之致。

  孫式太極拳的每個招式變化中都孕育著形意、八卦的內涵,孫式太極拳對內在非常的注重。

  2.錯誤理解孫式太極拳套路的含義

  孫式太極拳套路的含義有兩個方面,其一是開發內勁,其二是蘊寓各種技擊狀況的母式。也就是說孫式太極拳中每一手都不是技擊的固定招式,而是能夠演化為技擊中千法萬法之總機關。

  常見一些習孫式太極拳者將拳中的一些動作當做技擊招式來練習,這是非常錯誤和有害的練法。太極拳追求的是習者自身的協調穩態,故能產生以有法而御無法的技擊之效。此點習者當用心體悟之。

  3.錯誤理解推手在太極拳修為中的作用和意義

  推手的意義,是通過與他人相互作用這樣一種形式,來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協調穩定的能力,使身體內外中和的程度得以深化。

  孫式太極拳的推手非常獨特,孫式太極拳因為注重內在,在推手時也是點到就好,不會傷害到對方。

  因此,推手不是要把別人推倒,撲人於丈外,而是要在推手中尋求體會如何使自己不失穩、不倒的道理和方法。隨著各自協調穩定能力的提高,互相作用的劇烈程度也可隨之加強。

  太極拳技擊是一個由定步推手、動步推手、四隅推手、大捋再至技擊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初練推手就想著如何把別人放倒,就是極端錯誤的練法。這種練法也將造成使推手和盤架相脫節,使自己永遠站在太極拳之門外。

  太極拳講究力從人借。撲人丈外也好,數丈外也好,都不是發人者的主觀意識,而是被放出者自己造成的結果。此點尤須習者深悟。

  孫式太極拳的特點

  眾所周知,孫式太極拳的特點是熔形意、八卦、太極於一爐。但是,如何正確理解這句話,是十重要的。

  初練孫式太極拳的人,總是提出這樣的問題,“既然孫式太極拳是將形意、八卦、太極這三拳結合在一起的,那麼孫式太極拳的這些動作中,那些是形意拳的動作?而那些又是八卦掌的動作?”

  這樣理解是十分錯誤的。孫式太極拳不是形式上的簡單地將上述三拳組合在一起,而是在內涵上,從拳理方面,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孫祿堂老先生說:“將夙昔所練之形意拳、八卦拳與太極拳,三家匯合而為一體。”摘自《太極拳學》。又說:“形意攻人之堅而不攻人之瑕,八卦綜橫矯變,太極渾然無間。”

  先師孫劍雲說:“先父根據郝維楨先生傳授的武式太極拳並與形意拳、八卦拳,進行全面的分析比較,參丹經、合易理,使三拳提純昇華、集之大成、渾融為一,創立孫式太極拳。”

  又說:“以易經為指導,由無極而生,太極而始,以形意拳三體式為基,內運五行、外演八卦,使拳式合於易理。使習者能產生先後天八卦相合之效。”相對形意拳,她又說:

  “引入形意拳,拳式簡約而內意彌深之理,使孫式太極拳的拳式至簡精純。又引入形意拳三層呼吸之道理,不刻意追求呼吸,以自然呼吸為始,式正氣從。

  以形意拳三體式,為整套拳式技術之基礎,以進步必跟、退步必撤,作為整套拳式的基本移動方式,要求重心始終在兩足上交替變換,利用重心的連續變換,協調、渾融周身的陰陽、虛實,求中和。”

  相對八卦拳,“要求重心上下無起伏,始終在一個水平面上運動。”相對太極拳,她還說:“以太極拳之連綿不斷、粘黏相隨及棚捋擠按、採挒肘靠八法為該拳的基本運動形式,並以先父的化勁練法,為其行拳之內意。”

  孫式太極拳練習的五大理論

  “三合一拳架”

  什麼是孫式太極拳的“三合一”,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下吧!

  “三合一”是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一,也就是說跳架子就是推手,就是散手,在跳架子時也就同時練了推手和散手。

  我在練習中發現拳架的每一式都是推手或散手的精華用法。因此,我認為,練拳架時勤加體會,天長日久,必有感受,在推手和散手時自然就會運用出來。

  孫式太極拳的所有的動作和拳架,都是需要經過反覆的練習的。

  準確地說,就是每一個動作都是武術技擊的精華全息元,也就是每一個動作包含了無限的可能性用法。

  所以說,初學者應該學一些具體用法,但必須明白,絕對不能僅僅限於這幾個用法,隨著水平的不斷提高,應該突破具體用法而達到對全息元的理解,這樣,才能理解為什麼“無限勝有限,無招勝有招”、“無勝於有”。

  “孫式太極拳修煉的三原則”

  要練好孫式太極拳,必須把握“三原則”,一是高度協調,在孫式太極拳訓練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動作,都要全身高度協調,而且身體和心靈也要高度協調。

  在孫式太極拳的修煉過程中,最主要的運動方法就是要鍛鍊自己身體的協調性。

  一旦調性達到高水平,那就會出現德國當代著名學者哈肯的《協同論》中所說的“協調產生新的力量”,在孫式太極拳的修煉中才能產生不可思議的整勁力量。

  二是和合凝聚,和合凝聚是一種感覺,從一開始,練習者就應該把握這一點,所有的動作都必須體現和合凝聚。

  和即和諧,合即合作,凝聚是力量、感覺、精氣神,都要有一種凝聚在一起的感受,絕對不能分散,特別是感覺不能分散。

  三是向內收斂,收斂和分散是對立的,所有的動作都產生一種感覺,向內收斂,而不是向外發散。

  協調、凝聚、收斂,我認為這就是修煉中國各種功夫,特別是孫式太極拳功夫的根本原則,只有這樣,才能練成功夫。

  “打空”解

  古拳譜中說“輕比重來重比輕”,又說“打重不如打輕,打輕不如打空”,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高明的打法是打宅。

  所謂“空”有兩層意思,一是“引進落空”,使對方進入“空”的狀態,即對方所有的力量全部落空,任你千般力,瞬間全落空;二是把對方打空,比如對方一隻手過來,我抓住其手,翻轉其手,並託其肘,下壓,一個“白鶴亮翅”,對方立刻被打翻在空中。

  廣義地講,孫式太極拳的75個招式中的任何一個招式都可以瞬間把對方打在空中,把對方凌空發放出去。能同時做到這兩點,就達到了“空”的境界。

  “中正”解

  “中正”為陰陽平衡之意,在孫式太極拳的練習中,表現為在任何情況下,身體都不能失去平衡,重心不能歪斜,身形不能破體,力量不能出身形之界限。

  虛領頂勁,肩身正直,不能歪斜;頭項正直,不能歪斜;整體正直,不能歪斜。特別要注意的是,手隨身轉,手到身到,手能超越身形之中線。

  在推手與散手中,唯有中正,才能保證自己處於順勢,而背勢往往因為違背中正原則。

  論 “無為”

  “無為”並非無所作為,而是順“其 自然,捨己從人”。

  在清朝時,許多高手都已經認識到 “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拳無拳,意無意,九意之中見真意”,古人的見解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有其實踐中的深刻體會,只有當練到一定的水平之後才能體會到。

  我認為,練到十幾年後,就會感覺到,已經有一種隨心所欲的境界,無所謂練也無所謂打,練就是打,打就是練,正所謂“無為方能無不為”。
 

如何掌握陳式太極拳的意念
孫式太極拳腿功的要點
相關知識
簡述孫式太極拳修為中常見錯誤
孫式太極拳修為中常見錯誤
孫式太極拳修為中常見的錯誤
簡述孫式太極拳的站樁
簡述孫式太極拳的站樁
簡述孫式太極拳盤架的基本意義
簡述孫式太極拳盤架的基本意義
簡述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
簡述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步驟與方法
孫式太極拳技擊中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