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節日的古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一些描寫節日的古詩,你喜歡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閱讀。

  :端午

  節分端午自誰言①,萬古傳聞為屈原②。

  堪笑楚江空浩浩③,不能洗得直臣冤④。

  【註釋】

  ①端午: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日。自:自從。

  ②屈原***前340—前278***: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戰國時代楚國政治家。名平,字原。因貴妃鄭袖、令尹子蘭、大夫靳尚等詆譭排擠,被貶黜流放。楚敗於秦,郢都失陷後,自沉汨羅江。相傳端午節習俗就是源自對屈原的紀念。

  ③楚江:楚國境內的江河,此處指汨羅江。

  ④直臣:正直之臣,此處指屈原。

  【簡釋】

  端午即農曆五月初五日,為民間“一年三節”之一。相傳此日為我國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投江自盡日,後人傷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並划船撈救,遂相沿而成端午節日食粽和龍舟競渡的風俗。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儘管後人百般歌頌、祭祀,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簡單地洗刷乾淨的。這首詩言近意遠,言簡意深,很有力量。

  :正月十五夜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賞析】

  這首詩是描寫長安城裡元宵之夜的景色。據《大唐新語》和《唐兩京新記》記載:每年這天晚上,長安城裡都要大放花燈;前後三天,夜間照例不戒嚴,看燈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門貴族的車馬喧闐,市民們的歌聲笑語,匯成一片,通宵都在熱鬧的氣氛中度過。

  春天剛剛才透露一點訊息,還不是萬紫千紅的世界,可是明燈錯落,在大路兩旁、園林深處映射出燦爛的輝光,簡直象明豔的花朵一樣。從“火樹銀花”的形容,我們不難想象,這是多麼奇麗的夜景!說“火樹銀花合”,因為四望如一的緣故。王維《終南山》“白雲回望合”,孟浩然《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的“合”,用意相同,措語之妙,可能是從這裡得到啟發的。由於到處任人通行,所以城門也開了鐵鎖。崔液《上元夜》詩有句雲:“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可與此相印證。城關外面是城河,這裡的橋,即指城河上的橋。這橋平日是黑沈沈的,今天換上了節日的新裝,點綴著無數的明燈。燈影照耀,城河望去有如天上的星河,所以也就把橋說成“星橋”了。“火樹”“銀花”“星橋”都寫燈光,詩人的鳥瞰,首先從這兒著筆,總攝全篇;同時,在“星橋鐵鎖開”這句話裡說出遊人之盛,這樣,下面就很自然地過渡到節日風光的具體描繪。

  人潮一陣陣地湧著,馬蹄下飛揚的塵土也看不清;月光照到人們活動的每一個角落,哪兒都能看到明月當頭。原來這燈火輝煌的佳節,正是風清月白的良宵。在燈影月光的映照下,花枝招展的歌妓們打扮得分外美麗,她們一面走,一面唱著《梅花落》的曲調。長安城裡的元宵,真是觀賞不盡的。所謂“歡娛苦日短”,不知不覺便到了深更時分,然而人們卻仍然懷著無限留戀的心情,希望這一年一度的元宵之夜不要匆匆地過去。“金吾不禁”二句,用一種帶有普遍性的心理描繪,來結束全篇,言盡而意不盡,讀之使人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之感。這詩於鏤金錯采之中,顯得韻致流溢,也在於此。

  :元宵

  有燈無月不娛人,有月無燈不算春。

  春到人間人似玉,燈燒月下月如銀。

  滿街珠翠遊村女,沸地笙歌賽社神。

  不展芳尊開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九日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註釋

  [1]何期 :哪裡想到。

  [2]野曠雲連樹:孟浩然“野曠天低樹”。

  賞析

  三年過去,庭院裡的菊花依舊在重陽盛開,可惜我此時身在異鄉為 異客。哪裡想到今日獨自飲酒,只能對著故鄉的菊花把盞,極目遠眺,遠處的雲彷彿和樹連到了一起。天氣開始轉寒,大雁結隊南遷。重陽之時獨自登高,心中感慨萬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獨看不到故鄉的蹤影。

  :上元夜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

  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鑑賞】

  上元夜,指舊曆正月十五夜,又稱元宵節。我國素有元宵賞燈的風俗。崔液組詩《上元夜》七絕,共六首。描寫當時京城長安元宵賞燈的繁華景象。據劉肅《大唐新語》記載:“神龍***唐中宗年號,公元705—707年***之際,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族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遊。車馬喧闐,人不得顧。王、主之家,馬上作樂,以相競誇。文士皆賦詩一章,以記其事。作者數百人,唯中書侍郎蘇味道、吏部員外郎郭利貞***蘇、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為絕唱。”這是崔液所作賞燈詩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玉漏銀壺”,計時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計時,具體方法是用銅壺盛水,壺底打通一小孔,壺中立刻度箭,壺中的水逐漸減少,箭上的度數就依次顯露,就可按度計時,擊鼓報更。元宵夜儘管解除了宵禁,但長安城的鐘鼓樓上,仍舊按時報更;人們聽了,都嫌時間過得太快,怕不能玩得盡興,於是說:滴漏箭壺,你不要這樣一聲比一聲緊地催促呀,也不要過得那麼快,今夜的城門要一直開到天亮呢!上句寫出了人們“歡娛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說在此太平盛世,應該通宵盡興。吃過晚飯,打扮一新的人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迫不及待地早早走出家門,三五成群相邀著、呼喚著、嬉笑著,湧出巷口,融入大街,匯進似潮喧鬧歡騰的人流。人們興高采烈地燃放煙花爆竹,揮舞獅子龍燈,觀賞絢麗多彩的燈火,評論著、嬉戲著、讚歎著。越看越高興,越玩越興奮,“莫相催”襯托出氣氛之熱烈,景色之迷人、“徹明開”既寫出了元宵節通宵達旦鬧花燈時間和程度,又寫出了人們高漲而持續的勃勃興致。

  後面接著連用兩個問句:“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誰家”、“何處”,實際是指家家、人人說明萬巷皆空的盛況。這包括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類人。因而,“誰家”“何處”這四字包涵的內容實在太多,它把人聲鼎沸、車如流水馬如龍,燈火閃爍,繁華似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語道盡。連用兩個詰句,不僅將盛景迷人,令人不得不往的意思表達得靈活傳神,而且給人以無限回味的餘地,言有盡而意無窮。

  :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翻譯

  星星稀少月亮冰冷橫跨天河,

  萬物無聲只有我獨自唱歌。

  老家相隔千山萬水數萬裡,

  晚上心裡感觸在他鄉鄉愁多。

關於黃河的古詩句
初一期末練習題語文
相關知識
關於節日的古詩
關於重陽節日的古詩
關於節日的詩句
關於節日的英語小詩欣賞
關於節日的詩句詩詞
描寫立春節氣的詩句有哪些_關於立春的古詩詞鑑賞
關於節日的傳統詩句
關於節日的高中英語作文
中班關於節日的教案
關於節日的高一英語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