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中國夢創造更好生態條件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黨的以來,同志就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要求,對於我們更加主動、更加科學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認識的新成果
  同志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和生態觀的思想精髓,蘊涵著尊重自然規律、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高度智慧,貫穿著心繫民生、為民造福的深厚情懷,是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認識的新成果,為我們準確把握和科學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和思想武器。
  揭示了生態決定文明興衰的客觀規律。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一深刻論述,科學回答了生態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係,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態觀。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四大文明都發源於森林茂密、水草肥美、生態良好的地方,也都因為青山變成禿嶺、沃野變成荒漠、生態遭到破壞而衰落或中心轉移。這一深刻論述,進一步指明瞭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有利於全黨增強改善生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闡述了生態環境就是生產力的戰略思想。同志今年在海南省考察時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一重要思想,深刻闡明瞭生態環境與生產力之間的關係,是我們黨關於生態理念、發展理念的豐富與昇華,有利於指導全黨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堅決擯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經濟增長的做法,更加自覺地促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
  作出了生態環境就是民生福祉的科學論斷。同志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這一精闢論斷,既是對生態產品的準確定位,又是對民生內涵的豐富發展,深刻揭示了生態與民生的關係,反映了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期待,有利於推動各級黨委、政府牢固樹立抓生態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態就是改善民生的執政理念,切實為老百姓營造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確定了林業在實現中國夢中肩負的重大任務。同志在參加今年首都義務植樹時指出,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並明確要求把義務植樹深入持久開展下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斷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這一重要指示,確立了林業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林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的重大任務,是對林業服務國家大局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提出了建立生態文明建設責任追究制度的工作要求。同志強調,要建立領導幹部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這是我們黨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制度創新,也是完善領導幹部責任追究制度的重大舉措,必將進一步增強各級領導幹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根本指標
  林業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其生產的生態產品和物質產品與民生息息相關。從生態產品講,是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支撐保障,具有很強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從物質產品講,是人類生產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可再生性資源。同志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把滿足民生需求作為林業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根本指標。
  改善生態是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的根本任務。良好的生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是實現綠色增長、科學發展的最主要標誌。我國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生態產品短缺的國家,社會對改善生態的期望越來越強烈。綠色總量需要增加,沙化土地需要治理,森林、溼地和生物多樣性需要保護,這些都是林業建設面臨的繁重任務。為此,黨中央、國務院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要求林業承擔起生態建設的主要責任,真正發揮對人類生存發展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生態既不可能靠花錢買,也不可能轉移和進口。我們必須把改善生態放在林業工作的首位,守住這個根本和底線。
  改善民生是生態林業、民生林業建設的主要目的。改善民生是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更是林業發展的大局,我們必須在工作中牢牢把握,絕不能有絲毫的偏離與懈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林業的多樣化需求,是林業改善民生的核心。林業地盤大,產業種類多,建設內容很豐富,與民生關係密切。解決就業增收、深化林權改革、保護林地資源、保障林產品供給等都是為了改善民生,林業要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髮揮更大作用。
  科學把握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的內在聯絡。生態是基礎,民生是根本,生態需求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對林業發展而言,改善生態和改善民生具有戰略上的一致性。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是相互促進、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要始終堅持抓生態就是抓民生的理念,牢固樹立服務民生抓生態、改善生態惠民生的思想,把兩者統一於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貫穿於林業工作的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推進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良性互動、協調發展,全面提升林業的生態、經濟、社會功能,充分發揮林業對改善民生的獨特作用。
  把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作為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平臺與載體。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既能改善生態、築牢民生之基,又能保障供給、滿足民生之需,還能擴大就業、夯實民生之本,體現了林業屬性的多元化、也兼顧了社會需求的多樣化,符合中央對林業的定位和要求、也契合林業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已經展現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以貫徹落實黨的精神為主題,以同志的重要論述為指引,提高認識,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全面提升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發展水平。
  履行好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的職責
  森林、溼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維繫著地球的生態平衡和人類的生存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與基礎。我國林業承擔著森林、溼地、荒漠三個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管理職責,是保護自然生態的主力軍。我們要按照同志的指示精神,切實保護和改善自然生態,為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創造更好的生態條件。
  合理劃定自然生態保護紅線。按照黨的精神和同志重要講話要求,劃定自然生態保護的紅線,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一是森林紅線:全國林地面積不低於46.8億畝,森林面積不低於37.4億畝,森林蓄積量不低於200億立方米。二是溼地紅線:全國溼地面積不少於8億畝。三是荒漠植被紅線:全國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復荒漠植被不少於53萬平方公里。四是物種紅線: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嚴禁開發,現有瀕危野生動植物得到全面保護。
  深入實施十大生態修復工程。深入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溼地保護與恢復、平原綠化、長江防護林、沿海防護林、重點地區速生豐產用材林基地建設等十大生態修復工程,儘快恢復我國遭受破壞的自然生態系統。
  加快構築十大生態安全屏障。根據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確定的“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加快推進東北森林屏障、北方防風固沙屏障、東部沿海生態屏障、西部高原生態屏障、長江流域生態屏障、黃河流域生態屏障、珠江流域生態屏障、中小河流及庫區生態屏障、平原農區生態屏障、城市森林生態屏障等十大生態屏障,構建我國科學合理的生態安全格局。
  大力發展十大綠色富民產業。在全面提升林業生態功能的同時,大力發展料林培育產業、林產工業、木本糧油和特色經濟林產業、森林旅遊產業、林下經濟產業、竹產業、花卉苗木產業、林業生物產業、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產業、沙產業等十大綠色富民產業,努力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作者為國家林業局局長)

第十一屆亞洲大學生攝影大賽
為實現中國夢創造更好生態條件
相關知識
為實現中國夢創造更好生態條件
為實現中國夢創造更好生態條件
試論為實現中國夢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試論為實現中國夢營造有利的國際環境
為實現中國夢傳遞正能量
為實現中國夢而奉獻青春
為實現中國夢匯聚強大青春能量
全面深化改革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動力
讓青春為實現中國夢而綻放
讓青春為實現中國夢而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