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歷史博物館,史密森學會的一個下屬博物館,位於華盛頓憲法大道。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歡迎欣賞閱讀。

  

  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歷史博物館,史密森學會的一個下屬博物館,位於華盛頓憲法大道。

  在1876年美國建國一百週年紀念博覽會展品基礎上建立,1964年開放,當時稱國立美國曆史與技術博物館。

  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收藏規模

  館舍為長175米、縱深91.5米、高36.7米的5層白色大理石建築。是美國最大的國家綜合性歷史博物館。收藏有關美國的工業、農業、科學、技術、政治、軍事、金融、手工工藝、交通、郵電、紡織、醫藥、服飾、音樂、民俗等多方面的歷史文物約1700多萬件。真實反映美國的社會,文化,科學技術傳統以及美國國體的演變,使人們更好地瞭解美國和居住在這裡的不同種族的人民。

  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展廳介紹

  基本構造

  整個博物館分三層。

  第一層

  主要按美國科技發展分為農業、電力、資訊時代、海事、動力機械等部分。展品有1886年的第一臺聯合收割機,1892年出現的汽油拖拉機,1829年的打字機,1806年的第一臺縫紉機,18世紀40年代的6層馬拉大蓬車,1879年的汽車以及貝爾發明的電話機原型等。

  第二層

  以人文文化為主,設第一夫人服飾、美國社群演變、星條旗幟、從客廳到政治等專題展廳,以復原陳列方式展出歐洲移民的住房模型,生活陳設品,日程生活用具,民俗資料等。館內不乏具有珍貴歷史價值的實物,例如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戴過的假髮和使用過的佩劍,傑斐遜起草《獨立宣言》時用過的辦公桌以及1812年第二次對英戰爭中飄揚在麥克亨利堡上空的長14米,寬10米的大星條旗。

  在第二層的展廳,新近開放了為911專闢的展區:911-歷史的見證。在那裡,人們可以看到前紐約朱利安尼在紀念活動中帶過的帽子、來自各地的義務工作者在救援活動中使用過的工具、紐約警車殘骸以及無數的圖片與故事等,這些物品,忠實記錄著那一震驚世界的事件,更提醒人們對生命的尊重與生存的意義。此展覽近期正在全國巡迴,引起強烈反響。

  對女性最具吸引力的應當是第一夫人館,其中分3部分,分別說明總統夫人的政治角色,公眾形象和展示從桃麗·麥迪遜到南西·雷根共十六位總統夫人的服飾以及真人大小的穿著禮服的歷屆美國第一夫人蠟像,形態逼真,從獨特角度演示著200多年間服飾的演變。

  第三層

  設軍隊史、兵器、報紙、郵政、樂器、貨幣與紀念章、陶瓷器等部門,展出有華盛頓在獨立戰爭中用過的成套餐具、1783年穿過的軍服、1935年打撈上來的獨立戰爭中沉沒的美國最早的軍艦"費拉德費爾"號、1861年的報紙印刷機、具有各國民族特色的樂器、18世紀郵局模型,還有郵票7.5萬種。整個陳列反映了歐洲各國移民到達美洲大陸後艱苦創業,開發技術,共同努力創造一個統一的不斷髮展的具有先進水平的大國的歷史。

  展品

  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中反映美國科技發展史的展品有美國的第一臺電動機、第一臺聯合收割機、第一臺縫紉機以及電話機的原型等。

  汽車展示室中陳列出1897年史蒂芬·巴隆製造的四輪輕型汽車,該車除車輪、發動機、駕駛裝備外,別無所有;還陳列出杜路易型汽車、卡寧哈姆型汽車等,可以看出它們都是現代汽車的雛形。

  火車頭展示室中陳列了1851年製造的先鋒號蒸汽車頭,並配有1個多世紀前美國的西部景色。反映歐洲移民情況的展品有昔日移民的住房模型及生活用具等,其中大量介紹了最先抵達美國的一批亡命於荷蘭的英國清教徒的移民生活。展出了1630年華美的裝飾盒和漂亮的刺繡,造型樸實的18世紀陶壺、水罐和成套精巧傢俱,以及他們的住家和室內裝飾、日常用具等。

  還展出了17世紀後德國移民使用的具有精湛歐洲技藝的生活器皿及19世紀天主教的聖物和歐洲移民的飾物等。反映昔日美國人生活的展品有17世紀大富豪住宅的模型、佃農的小屋、磨坊工人的木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直流式電扇、吸塵器、燈具、門鈴、鉸菜機、烘麵包機、電熨斗、洗衣機等。反映美國政治、軍事史的展品有美國開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的佩劍、假髮、軍服、帽子及用過的餐具,獨立戰爭時的軍艦,托馬遜·傑斐遜草擬《獨立宣言》時用的桌子,1812年第3次對英戰爭時的星條旗等。反映美國服飾的展廳,以白宮室內佈置為背景,塑有自瑪莎·華盛頓以來歷屆美國第一夫人穿著禮服的蠟像,成為200年來美國貴婦人服飾演變的史料展示。反映美國郵電、音樂等歷史的展品有18世紀郵局模型、古老郵票、民族樂器等。

  公眾專案

  博物館有許多公眾專案,包括開辦展覽,演講,表演,參觀,各項節日等,目的是博物館的遊客可以更好地以不同形式***諸如音樂,戲劇,故事,電影,口述等形式***瞭解美國的歷史。此外,博物館還在第一層、第二層分別設?quot;動手體驗歷史"與"動手體驗科學"的區域,鼓勵參觀者自己參與,積累感性認識。博物館的檔案中心存放著大量關於美國曆史的文字資料,有興趣的遊客可以前往閱讀。

  瀏覽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彷彿走入歷史的畫卷,在瞭解各國移民艱苦創業、體驗人文與科技的演變之餘,也許更會意識到,浩如星海的歷史並非僅僅由大記事組成,一名普通人也在每時每刻創造歷史,從而更添對生活與生命的熱愛吧。

  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特色展品

  "美國名貴珠寶"展出

  國立歷史博物館宣佈展覽"美國名貴珠寶"將在博物館的新展廳Wertz畫廊開幕,展期至20

  07年9月28日。

  該展覽的展品來自卡內基博物館長期的傳統收藏。展品將有3個主要的場面,並且博物館為此次展覽新開闢了展廳:Wertz畫廊。3個主題展出從19世紀中葉至今,全是美國著名的珠寶設計,有花卉植物、動物以及天堂幻想。

  "門德斯案"展出

  在2004年,史密森學會下屬的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在舉辦"布朗案"50週年紀念展覽時,對"門德斯案"也做了詳細介紹。

  "門德斯對威斯敏斯特學區訴訟案"是美國"二戰"後初期反對在公立學校中實行種族隔離制度的著名案例。1944年,居住在洛杉磯以南威斯敏斯特地區的拉美移民門德斯夫婦送其3個子女前往居住地附近的小學就讀,卻被校方以其是"墨西哥及拉美裔"為由,加以粗暴拒絕。當時美國的公立學校普遍採取種族隔離制度,在加州以及美國西南部,墨西哥裔移民的子女只能前往指定的條件較差的"墨西哥人學校"就讀,而在其他公共場所,如劇院和游泳池也有針對墨西哥裔人士的歧視性規定。

  1945年3月2日,貢薩洛·門德斯以及其他4個拉美裔學生家庭的家長--埃斯特拉達、古斯曼、巴洛米諾和拉米雷斯,代表5000餘名拉美裔兒童,將威斯敏斯特、加登格羅夫、聖安娜以及摩德納這4個對拉美裔學生實行種族隔離教學制度的學區告上法庭,這就是當時轟動一時的"門德斯對威斯敏斯特學區訴訟案"。在法庭上,原告方律師大衛·馬庫斯強烈抨擊了當時美國社會流行的在公共場所實行種族區別待遇的"隔離但平等"論調。1946年2月18日,聯邦地方法官保羅·J·麥考密克判決家長方勝訴。校方不服判決,隨即提出上訴。1947年4月14日,舊金山第9巡迴上訴法院作出維持原判的裁定,要求學校不得基於種族理由實行隔離教學。同年6月14日,加州州長伊爾·沃倫簽署法令,宣佈加州率先禁止種族隔離教學。

  "門德斯案"的判決結果之所以具有深遠影響,不僅僅是該案的判決促使加州廢除了種族隔離教學制度,更是因為該案為其後20世紀50年代美國黑人在全國範圍內反對種族隔離教學的"布朗案"判決提供了有益的借鑑。"門德斯案"終審裁定3年後的1950年秋天,堪薩斯州託皮卡市七歲的小學生琳達·布朗的父親奧利弗·布朗向該市一個"白人"小學提出申請,請求收琳達上學,但卻被校長拒絕,布朗隨後對託皮卡市教育委員會提起訴訟。這個被稱為"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的案件在歷經兩年多的訴訟後,最終經美國最高法院裁定,一致宣判布朗獲勝,美國全國範圍內在公共教育機構中實行的種族隔離教學被宣佈為違法。在美國最高法院開庭審理"布朗案"期間,為該案勝訴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後來成為美國最高法院首位黑人法官的瑟古德·馬歇爾進行訴方辯護時就援引了"門德斯案"的判決結果,作為有力的應訴事實。而力促作出布朗案最終判決結果的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正是在1947年"門德斯案"終審判決後宣佈廢除種族隔離教學的原加州州長伊爾·沃倫。

  1998年,原"門德斯案"被告方之一的聖安娜教育委員會作出決定,將學區內一所新建立的學校以門德斯夫婦的名字命名,以紀念其50多年前爭取種族平等的英勇舉動。

  2005年8月,美國發行了一套10枚、名為"構建一個更完美的聯邦"的郵票,用以紀念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史上的10個重大事件,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布朗訴教育委員會案"。

 

 看了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的人還看了:

1.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介紹

2.美國曆史博物館英語簡介

3.國立非洲藝術博物館

4.世界歷史

5.世界最大的廣場是哪裡

中國古動物館
阿城金源歷史博物館
相關知識
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簡介
華夏曆史博物館簡介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簡介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簡介
德國柏林自然歷史博物館簡介
中國歷史博物館簡介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簡介
大英歷史博物館簡介
金上京歷史博物館簡介
國立美國曆史博物館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