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為什麼要驅寒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0日

  三伏天是一年最熱的時候,人們偏愛吃冰涼的食物。此時是陽氣最盛的階段,進食寒涼食物容易損傷陽氣,需要驅寒。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夏天大地是熱的,而井水是冰涼的。冬天大地是冷的,而水井是熱的。夏天的時候,我們身處炎熱的自然環境中,熱得想噴火,然後就拼命得吃一些冷飲,表面上吃下去很舒服。其實呢,這麼多冷飲,讓我們的體內變成了像井水一樣,冰涼冰涼的。這樣寒氣和溼氣積聚在體內,出現各種不適。

  經常有人會有這樣的感覺,要麼是沒法吃冷飲,一吃就拉肚子,要麼就是老感覺胃部冰冰的一坨。長期這樣外熱內寒,寒氣得不到釋放,人就容易得病。所以夏季天雖然熱,但是卻需要驅寒。

  三伏天吃什麼可以驅寒

  三伏天驅寒最好的莫過於生薑了,可以早晨泡水喝。另外多吃羊肉驅寒效果也很好。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晚上吹空調睡眠,稍不留意就容易出現感冒、拉肚子等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可以把姜切成薄片,睡前服用。這樣,既能利用姜的發散功效驅除寒氣,又能補水排毒。如果症狀仍存在,上班時也可以不時嚼片薄姜,吞下薑汁。

  1、紅糖薑湯

  做法:用紅糖50克,薑切片與紅糖一起熬煮,15~20分鐘即可。

  功效:紅糖具有養血、活血的作用,加到薑湯裡,可改善體表迴圈,治療傷風感冒。需要注意的是,生薑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胃寒,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

  2、綠茶薑湯

  做法:綠茶薑湯做法十分簡單,取綠茶和薑絲各5克,用沸水沖泡10分鐘左右即可。

  鮮榨的薑汁可防中暑,尤其是配上清熱解毒、益氣舒心的綠茶,效果更佳。特別適宜在盛暑與秋熱交替時喝,有清熱舒心的功效。

  3、鹽醋薑湯

  做法:熬一些熱薑湯,先在熱薑湯里加少許鹽和醋,趁熱敷於痛處。

  盛夏不少人容易得“空調病”,肩膀和腰背會遭受風、寒、溼等病邪的侵擾,特別是老人容易復發肩周炎。遇到這種情況,可熬一些熱薑湯,先在熱薑湯里加少許鹽和醋,然後用毛巾浸水擰乾,敷於患處,反覆數次,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大大緩解疼痛。也可用毛巾蘸熬製好的熱薑湯敷於四肢痠痛處。

  4、板栗羊脊骨湯

  食材:板栗12顆、羊脊骨、肉蓯蓉12克、草果3克、黃酒500毫升、蔥白5根、生薑3片、鹽。

  做法:除鹽之外,將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罐中,大火燒開,撇去泡沫和浮油,改小火燉4個小時,最後放適量鹽即可,空腹食用。

  適應症:下元久虛,腰痠腿軟,腰膝冷痛,筋骨無力。

  5、羊肉附片湯

  食材:羊肉200克、附片30克、蔥50克、生薑50克、胡椒粉6克、鹽。

  做法:將附片放入布袋;羊肉洗淨放入沸水鍋內,加入蔥、姜,燒至其呈紅色撈出,切成小塊,放入清水中漂去血水,蔥捆成團待用;砂鍋中放入清水、蔥、姜、胡椒粉、羊肉和藥袋,大火煮沸30分鐘後,改用小火燉2-3小時,待羊肉酥爛放適量鹽即可,去渣吃肉喝湯。

  適應症:白帶清稀、宮冷不孕、遺精陰痿、體弱面黃、四肢厥冷、小腹冷痛。

  三伏天驅寒除了飲食上要注意外,還有注意保暖,空調別開太大,避免寒氣入體。

  三伏天飲食注意事項

  1、飲食要清淡

  三伏天一定不要吃得太油膩,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因為含脂肪多的食物,不但抑制胃酸分泌,而且刺激胃產生一種抑制自身蠕動的“胃泌素”,使食物在胃中停留時間延長,這樣就會感到腹脹,不思飲食,而且由於三伏天體內水分蒸發過多,消化液分泌大為減少,加之睡眠不足和夏天喜食寒冷食物等因素,胃腸消化功能減弱,如果再進食油膩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因此,根據夏季特點,應選擇清淡、爽口、易於消化的食物。

  2、熱天宜清補

  在飲食滋補方面,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溼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食用,而應選食具有清淡滋陰功效的食品,諸如鴨肉、鵝肉、鯽魚、瘦豬肉、豆類、薏米仁、百合等,經合理烹調可做成多種美味佳餚,不僅能增進食慾、加強營養,還可消暑健身。此外,亦可做一些綠豆粥、扁豆粥、荷葉粥等“解暑藥粥”,它們都有一定的驅暑生津功效。

  3、切忌“貪涼”

  專家提醒大家應警惕夏季患上腸胃炎。據介紹,從中醫的角度講,脾屬土,喜燥惡溼。夏季氣候多雨而潮溼,溼濁寒涼之氣易損傷脾之陽氣,容易產生脘腹脹痛,食少倦怠,肢倦乏力,洩瀉,水腫等症狀。在此氣候條件下,若飲食寒涼無度,易造成夏季胃腸疾病的高發。因此,夏季勿貪飲冰寒之食,以免造成“寒溼困脾”。

  此外,夏季高發的急性腸胃炎多為細菌性腸胃炎,夏天食物易腐爛,而人們喜歡食用生冷食物,造成細菌感染為患病主因。從此角度分析,大家也應注重飲食衛生,勿過度“貪涼”。

  4、少吃糖

  多吃糖是發生癤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糖升高有利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化膿性病菌的生長繁殖,易誘發痱子、癤瘡、痛腫等面板炎性病症。不少糖尿病人常併發面板癤腫,正是由於體內糖代謝失調、血糖長期過高所致。

  5、多吃些消暑食品

  有些食品可以減少體內積熱,像西瓜、綠豆、山楂等,不但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且還能止渴、利尿、祛毒、散熱、開胃,是夏季預防中暑的佳品。

  6、必須補足的營養要素

  因為在高溫環境中,人體組織蛋白分解增加,尿中肌酐和汗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了負氮平衡。建議大家每天優質蛋白的補充也要到位,比如每天喝牛奶,吃雞蛋,魚肉或者是蝦肉,或者是瘦的羊肉、牛肉來補充我們損失的蛋白質。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給量應達100克左右,還須注重補充賴氨酸。

  因為高溫環境下維生素代謝增加,汗液排出的水溶性維生素會增多,尤其是維生素C。在三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維生素缺乏會表現為工作,生活精力不夠,容易犯困,容易疲乏,針對這一類人群,我們建議多吃一些粗雜糧,定期吃一些動物的肝臟,頻率不需過高,每週一到兩次,每次大概是一兩左右。

  最後,睡眠也非常重要。夏天白日比夜晚要長,所以在生活節奏方面應該順應四季以及天時的變化,做到早睡早起,晚上最好能夠在十點左右到十二點之間睡覺。


三伏天為什麼要驅寒
三伏天飲食注意事項
相關知識
三伏天為什麼要驅寒
三伏天為什麼要驅寒
三伏天為什麼要艾灸
三伏天為什麼要吃雞和餃子
三伏天為什麼吃公雞的習俗
三伏天為什麼會很熱
三伏天為什麼最熱
三伏天為什麼不能吃冰
三伏天吃什麼好
三伏天吃什麼粥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