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埃及的金字塔》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我該“教什麼”。接下來是為大家帶來的,望大家喜歡。
 
  範文一
 
  上完《埃及的金字塔》一課,感覺心裡空空的,到底上的怎樣?我不知道,但總覺得和自己想要得效果差得挺遠。後來,師傅說了一句話:“你的課少了點火候!”
 
  少了點火候?哦!少了點火候------ 是的,少了點火候。
 
  我設計的教學理念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自己品讀文字,體會重點。在過程中,通過師生對話,實現對文字的理解和超越。
 
  但是,我處理的並不理想。現針對本堂課的教學作以下反思:
 
  一、本人對文字的鑽研程度不夠,還浮於表面,“缺少對關鍵詞句的把握”。***教研員陳道佩老師第二次跟我說了,但一直苦於沒有深刻領悟。***很多時候是這樣的:心裡明明知道哪裡是關鍵,哪裡要重點說,但苦於不知道如何實現。《埃及的金字塔》一課,我知道重點應放在金字塔的“巨集偉和精巧”上,但聽課的老師認為,沒有講透徹。
 
  二、關注學生的發言,順勢推舟,做好追問。一節好的課不光是教師課前充分備課就可以的,還要做到,在課堂上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特別是一些我們教案中涉及到的,要及時追問,引導學生再思考。
 
  三、知識性錯誤不可原諒。板書時,寫到:***金字塔***重 230萬塊 2.5噸,這是欠妥的。第一,只能說埃及金字塔的石塊重,而不能說金字塔重;另外,2.5噸不是總重,而是每塊的重量,所以,可以糾正為:230萬塊×2.5噸;還有,我在拓展時,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如果時光倒流,你可以回到古埃及時代,面對金字塔的建造者們,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請以“我想對您說-------”為開頭,寫一段話。其實,把聽話的物件集中在“您”上,是不對的,因為,前面已經說到是“他們”在,這裡又要用“您”,不對啊!
 
  四、無關緊要的話擯棄。如,本課關於數字的確指和不確定指根本沒有必要說。***這裡我多花了時間,導致結束有點倉促。***
 
  五、先備好課再蒐集資料,製作課件等。有時候,面對一攤材料,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看來,還得多下點工夫了。
 
  本節課或許在你看來是失敗的,但是,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還是很高興的,繼續努力,做好自己。
 
  範文二
 
  聽了錢老師的《埃及的金字塔》,受益頗豐。她那緊湊的課堂節奏,紮實的教學,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她在教學第三小節時,每字每句都落到實處,把金字塔的巨集偉、精巧一一展現在學生眼前,並滲透了說明方法的教學。
 
  由於自己接下來也上這一課,就學著上了。但是,上下來的結果卻是大相徑庭。
 
  首先,是時間上來不及。儘管我課前有思想準備,我的課堂節奏沒有這麼快,而且學生沒有預習,可能會有些問題。但最後上下來,第三小節根本就來不及講。那就放到下節課吧。
 
  第二課時,我基本採用的錢老師的上法。學生也能找到金字塔的高和大,石塊的多和重,並通過朗讀去深入體會。在講到列數字,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時,學生的問題比較多,像有東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廈高嗎?一個車皮是多少?和前面的數字好像對不起來……耽誤了一點時間。隨後,把高、大、石塊多、重用一個詞概括起來怎麼說,學生很快能說出巨集偉,因為一開始就有人提到這個詞。學習精巧部分,就不是那麼順利。學生讀到下面一段話時,問他們從中感受到什麼,有的說金字塔堅固,有的說很難建造,有的說很大……在一番引導之後,才有人找到精巧一詞。為了加深理解,我有反過來問他們,從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巧呢?學生找到“磨得很平整”“砌合得很緊密”“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等詞句來理解。這裡,重點讓學生了解“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是最能形象說明金字塔的精巧的,這也是說明方法的一種——形象描述。最後,再總結一下金字塔的特點——巨集偉而又精巧。
 
  自己覺得是很賣力地上完了課,然而,在批閱了學生的課堂作業後,卻發現課堂效率是如此低。作業中出現的練習,都是課上反覆強調的內容,可結果……最讓人無法相信的是,“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最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說明了什麼,竟填的是“巨集偉”,而金字塔的特點是什麼兩空,填的是“大、高”或“高、巨集偉”“大、巨集偉”都有,說明他們對其中的從屬關係根本就沒有搞清。後來,只好把作業發還,把幾道題重講一遍。這樣,到後來,還是有幾個人沒搞清楚。
 
  分析一下原因,我們的語文作業似乎總存在這樣的問題:習題內容上課時都涉及過的,問問答答,都滲透在裡面了。可到了作業本上,很多人都不會做了,回想不起來到底是哪個內容了,就張冠李戴一番。還有,就是自己的課堂,總感覺熱鬧有餘,卻不夠紮實。看上去說的人挺多的,但能靜下來深入思考的不多。尤其是幾個發言積極的,想到什麼就喊出來了,其他同學也就懶得再想。如此一來,那些不動腦筋的人更不動腦筋了,有時連聽到哪裡都不知道。而那些所謂的好學生,因為急於表現自己,也沒有好好思考,總體也得不到提高。看來,改變這樣的課堂現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範文三
 
  《埃及的金字塔》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這節課我該“教什麼”。我先是把課文讀了兩遍,以希望內心裡能湧現出一些構思的激情。可是好幾天裡,我一直是停留在以“導遊的身份”去指導學生學習和實踐的層面,好像只有這樣才能吸引他們存有興趣去讀這篇文字。然而我始終沒有設計好中間的程式,因為我遇到了一個難題:那樣一來,我的訓練點應該放在指導學生轉換句式上,讓學生練習複述課文,而不可能圍繞課文的重點問題:“從哪裡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 進行引導了,這樣是有點偏離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了。再說,我們指導學生學習一篇課文,究竟不只是告訴他們一些知識,而是應該引導他們對一些事物或現象產生強烈的好奇心,進而去思考和探究這些事物或現象。當然,根據班級學生實際,如果把這一課的目標定位在對語言的複述訓練上,也是可以的。
 
  我執教的班級學生,是屬於基礎不太好的那類,對學習的興趣尤其不夠,一般的常規模式的教學,很難激起他們的興致。課堂學習中,常常會有很多學生自顧自的做自己的事情。針對這樣一篇不是很生動的說明文,我應該怎麼定位呢?怎樣才能抓住學生的興奮點,這是我困惑最多的。
 
  這一課是一篇說明文,應該有一些新知識點,比如:說明文的一些說明方法,是必須要讓學生要知曉的,並要嘗試一些說明的方法;課後的問題:藉助具體的文字描寫,讓學生弄清楚“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這是本篇課文學習的重點;想象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辦法和艱辛過程,這是基於文字表達上的頭腦再現,需要指導學生有效達成。可是,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好像並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致。該怎麼實施教學才能完成以上的幾個目標呢?
 
  我又讀了這篇課文,而且反覆查閱資料,期求再尋找到新的視點。我原來的設計是這樣的:我是一位導遊,帶著一群遊客到金字塔參觀遊覽。導遊針對金字塔的特點和建造分別進行介紹。如果能轉換好句式,效果應該也是很好的。但是我打算突破這種常規思維,因為在10年前,我就這樣執教過這一課。


五年級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學反思
二泉映月的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五年級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學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的教學反思
有關金色的草地課程教學反思
爸爸的花兒落了教學反思
初中數學的高效課堂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教學反思
初三物理運動的快慢課後教學反思
七年級數學不等式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
九年級數學銳角三角函式的簡單應用教學反思